去中心化與不可更改性是公共區塊鏈網絡(如比特幣與以太坊)與生俱來的兩項特質。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各級政府機構能夠在一個牢靠、透明的平臺上處理大量敏感信息,為電子政務建設開辟全新的方向。
區塊鏈技術究竟在電子政務領域中有著怎樣的應用前景,又有著哪些局限呢?針對這一問題,記者專門采訪了電子身份認證系統eID+ 的開發公司——瑞士Procivis公司創始人丹尼爾·加斯泰格(Daniel Gasteiger),以及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助理帕特里克·麥科里(Patrick McCorry),試圖找到答案。
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前景
過去兩年來,巴西與格魯吉亞等國家政府已經率先開展了嘗試,將區塊鏈技術用于選票統計、土地登記以及數字化身份認證等工作中。其他國家同樣也不甘落后,美國、日本、韓國等國政府紛紛宣布將進一步深挖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中的價值。
作為一種數據處理技術,區塊鏈可以被廣泛地應用于政府的各項職能與服務當中。加斯泰格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取代許多現有的政府設施,開創全新的工作流程,在電子計票、身份認證等工作中大放異彩。
加斯泰格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政府不僅可以進一步推動注冊登記工作(如土地登記,商業登記和婚姻登記)的網絡化,也可以讓社會福利的分配流程變得更加安全、更加公平。相關應用的普及能夠極大地加強民眾的參與感,增進他們對政府的信任。”
一旦區塊鏈技術正式在電子政務領域中得到應用,各大政府機構每天將在公共區塊鏈網絡中新增數百萬條財產登記與電子投票記錄,這反過來將進一步促進區塊鏈行業在商業層面上的繁榮興旺。
此外,加斯泰格還重申了不可更改與去中心化的重要性——正是這兩項特質讓區塊鏈成為了一個隨時可供查閱的透明化“大賬本”,使從其現有的其他技術中脫穎而出:政府與民眾雙方可以隨時核實記錄在其中的信息是否遭到篡改,就連黑客對它也無可奈何。
“不可更改與去中心化的特性為區塊鏈技術提供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優勢:首先,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任何官方文件可以說是萬無一失,大眾隨時可以對其進行核實。第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使政府在實現服務網絡化的同時,無需專門為敏感數據準備儲存空間——此類數據庫通常被稱為‘蜜罐’(honeypot),對黑客具有極強的誘惑力,”加斯泰格補充道。
不過,區塊鏈技術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去中心化與不可更改兩項特性不僅帶來了高昂的運行成本,也使整個系統的可擴展性(scalability,指區塊鏈網絡應對大規模需求的能力)變得十分低下。
傳統意義上的公共區塊鏈往往是分布式運行的,其中單獨某個環節出現故障不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為了在區塊鏈網絡上發送和接收數據,網絡中的每個節點都必須進行同步,以驗證每條信息的準確性。這在極大地增強系統安全性、杜絕安全漏洞威脅的同時,也使區塊鏈網絡在快速處理大規模數據方面變得捉襟見肘。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中心記賬節點,所以全網用戶需要對“賬本”的執行機制達成共識,才能讓整個區塊鏈網絡順利運轉。
“工作證明”(proof-of-work. PoW)是目前最為主流的一種共識機制。在這一機制中,區塊鏈用戶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電力以及計算機算力進行“挖礦”工作,才能維持賬本運作,并獲得虛擬貨幣獎勵。PoW機制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為解決這一問題,全新的“股權證明”(proof-of-stake,PoS)機制應運而生。PoS機制消滅了礦工的角色,用戶無需付出電力與算力即可處理區塊鏈中的數據,網絡中各個節點以及用戶的壓力得以大大減輕。
PoS機制的理念類似于將財產儲存在銀行,會根據用戶持有數字貨幣的量和時間相應地發放“利息”,在這種條件下,數字貨幣的擁有者不會故意對區塊鏈網絡造成破壞。加斯泰格指出,將PoS機制推廣到以太坊這類公共區塊鏈網絡中可以有效提高網絡的可擴展性。
“目前,業界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全部價值,從PoW機制向PoS機制遷移能夠提高區塊鏈網絡的運行效率與可擴展性,但我們距離這一目標還差得很遠。除此之外,我認為業界還需要在區塊鏈的‘完全去中心化’與‘更加集中化’兩種發展模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區塊鏈技術真的適用于電子政務嗎?
盡管區塊鏈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范圍,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帕特里克·麥科里認為,可擴展性仍然是所有公共區塊鏈平臺面臨的頭號難題。
迄今為止,以太坊是全球加密貨幣市場中最為靈活、可擴展性最強的區塊鏈網絡。根據智能合同平臺Etherscan的統計,以太坊平均每天都會處理超過130萬筆交易,這一數字超過了市面上所有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在內)的總和。
現有的公共區塊鏈平臺每日處理交易量的極限在100萬筆左右,即便是以太坊這般靈活的區塊鏈網絡,對以“億”為單位計數的選票統計工作也無能為力。此前,巴西政府曾計劃使用以太坊平臺管理民眾請愿與投票活動,如果該項計劃最終得到實施,那么巴西政府每天僅能處理約50萬張選票。
針對這一顯而易見的缺陷,各國政府找出了解決之道:在主區塊鏈之外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再將處理結果進行匯總,發布到區塊鏈中。
在最近一次的以太坊計票系統測試中,巴西政府利用哈希(Hash)算法將一天之內的所有投票整合為單獨的一筆交易,隨后再將其發布到區塊鏈網絡中。此類系統允許區塊鏈對大量數據集中進行處理,最終幫助整個系統以更低的成本實現高效運轉。
不過,麥科里研究員堅持認為,巴西政府采用的方案只能解決區塊鏈中與"時間戳"(time-stamping,在區塊鏈中指每一筆數據獨有的、無法篡改的時間標記)相關的具體問題,無法從整體上提高區塊鏈的可擴展性。
“在為每一組選票數據打上‘時間戳’之后,巴西政府就無法通過暗中增加或移除投票的方式左右選舉結果。我認為,巴西政府利用以太坊區塊鏈來維護選舉制度的做法是值得鼓勵的。但是這樣做的意義十分有限,無法解決偽造選票以及選民身份認證的問題。巴西政府需要對選舉制度做出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麥科里說。
麥科里研究員坦言,他并不看好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前景。相比于傳統的數據庫復制技術(database replication techniques),區塊鏈在統計選票、土地注冊以及數字身份認證等工作中并不具備優勢。
“通過為添加‘時間戳’等手段,區塊鏈能夠向公眾證明儲存在其中的數據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遭到篡改,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我還是對政府采集公共信息,并將其儲存到區塊鏈中的行為持謹慎態度。我既沒有看到將此類數據具有儲存在區塊鏈中的必要性,也沒有找到其相比于傳統數據庫復制技術的優勢所在。”
不過,巴西利亞大學法學教授恩里克科·科斯塔(Henrique Costa)對此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里克科·科斯塔教授目前在巴西政府以太坊區塊鏈計票項目中擔任顧問,他認為,對于巴西這樣一個腐敗問題嚴重的國家來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讓信息的處理過程更加透明,給國家的選舉制度增添保障。
科斯塔還補充說,在巴西的政治制度中,民眾請愿是選舉的一種形式,任何獲得巴西投票人口1%(大約145萬人)簽名的請愿書都將被提交給國會審閱。但是,政府至今尚未掌握一種安全收集民眾投票與簽名的方式。一旦采納了區塊鏈技術,巴西政府便獲得了有效管理民眾請愿的途徑,并隨時可以將其推廣到國家選舉系統的其他方面中。
麥科里研究員承認,電子政務是區塊鏈技術十分出色的一個應用領域。但是他始終認為,就目前而言,區塊鏈相比于現有技術只有“十分微弱”的優勢。
“這的確取決于具體的應用場景。要想讓區塊鏈技術在某個行業中派上用場,從業人員需要擁有極為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直覺以及豐富的經驗,”麥科里解釋說。“如果市場中存在兩個或多個相互不信任的當事人希望共同進行某種運算,智能合約(以及區塊鏈技術)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發揮最大作用(例如資產交易與外匯交易等金融應用領域)。而對于電子投票和電子政務而言,區塊鏈技術似乎只能用來證明數據沒有遭到篡改(使用時間戳),或者向所有選民公布一致的投票結果。
總而言之,市面上目前還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實用案例,證明區塊鏈技術比與傳統技術更加出色、更加高效。不過,隨著相關系統可擴展性的提高,未來的政府機構可以將新一代區塊鏈技術投入到電子政務中,屆時,區塊鏈技術的前景想必會變得更加光明。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2瀏覽量
105934
原文標題:在電子政務領域,區塊鏈技術會成為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drc_iite,微信公眾號:全球技術地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