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響芯片持久戰,到進軍公有云,紫光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正從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兩條路徑出發,對數字經濟發展所需的產品內核和技術架構進行全面布局。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到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過去幾十年基于人口紅利和固定資產投資為主要動力的發展,積累下產能過剩、生產成本上漲、企業負債過高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尋找中國經濟新的驅動力成為新時代的重要使命。以創新為抓手推動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和新興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成為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動能。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紅利正惠及全民,移動電商、線上支付、共享經濟等新興商業模式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數字經濟的發展乃至“數字中國”戰略的落地不是一蹴而就,在保障信息和產業安全的同時推動數字經濟落地,成為全行業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缺芯
作為電子產品的心臟,芯片承擔著運算和存儲的功能。從關乎國防安全的衛星雷達等軍事裝備,到全面覆蓋大眾生活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視等智能移動終端,都離不開芯片的核心支撐。
2014年,國家為提振集成電路產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國務院專門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20年,集成電路設計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的發展目標。
然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步履艱辛。中國電子工業長期以來面臨著“缺芯”的困境。
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3770億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漲10.1%;進口總額達2601.4億美元,同比增長17.3%。承載著高精尖集成電路的芯片已經超過石油,成為中國現代工業體系中進口額度最大的產品。
與迅速膨脹的市場需求相對應的,是芯片巨頭的市場壟斷。據統計,2016年,高通全球手機芯片市場占有率為32%,聯發科為28%,兩家合占全球芯片市場的半壁江山。
“中國占全球集成電路市場消費的60%,然而95%的芯片只能靠進口。這不光是一個信息安全的問題,更涉及到產業安全。如果因為貿易摩擦停止對國內芯片產品的供應,中國規模這么大的信息產業受到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董事長趙偉國表示。
“國外企業對芯片核心技術的把控相當嚴格,中國芯片產業在很長時期內面臨著國際技術封鎖。”趙偉國說。事實上,早在2015年,美國政府監管部門就以“妨礙國家安全”為由中止了紫光對美國存儲芯片廠商美光的收購交易。
2017年初,美國總統科學技術咨詢委員會出臺了名為《確保美國半導體的領導地位》的報告,旨在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創新發展。該報告呼吁美國政府對中國的芯片產品限制出口,采取措施確保國家安全,稱“全球芯片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的自由市場”,“雖然中國沒有一家芯片企業躋身全球前20,但對美國依然是巨大威脅”,其對芯片技術的嚴防死守可見一斑。
一方面是集成電路在國家信息產業發展中的核心戰略作用,另一方面是國際社會的技術封鎖和嚴苛的競爭環境,國內企業必須尋求解決之道。
隨著國家對芯片產業的高度重視和系列發展政策陸續出臺,紫光作為戰略承擔者,也開始積極布局,打造“中國芯”。
“紫光承擔這一光榮的國家使命,是歷史和時代的選擇,這和紫光的基因以及市場化的機制有關。然而,這是一場持久戰,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戰略耐力。”趙偉國表示,紫光要成為世界領先的重科技企業,必須通過自主研發加國際合作,從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等維度進行突圍。
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偉國
突圍
2013年6月,紫光成功收購在美上市的國內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三的手機芯片設計企業展訊通信;2014年,又完成對國內排名第二的芯片設計企業銳迪科的并購,隨后將其與展訊整合為紫光展銳,把目標市場定位在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系列芯片的設計開發,并為紫光展銳引進英特爾90億元戰略投資。
目前,紫光展銳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市場占有率為27%,直逼全球第二的聯發科。至此,紫光在移動通信芯片和物聯網芯片領域的領先地位逐漸形成。
“集成電路正在逐步進入中國時代,產業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趙偉國說。2014年10月,在工信部、財政部指導下,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正式成立,采取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推動企業提升產能水平,形成良性發展。
2016年,紫光斥資70多億元控股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同方國芯,并更名為紫光國芯,聚焦智能卡芯片、特種集成電路產品、存儲器芯片及FPGA等芯片設計領域。2016年底,紫光集團旗下湖北紫光國器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國芯產業投資基金和湖北科技投資集團共同出資,在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的基礎上組建了長江存儲,項目一期計劃于2018年年內建成投產,全部建成達產后總產能將達到每月30萬片,年產值將超過100億美元。
“中國集成電路從2013年進入奮起直追的階段,預計這一階段要持續到2022年,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國內開始大規模的投資集成電路產業。”趙偉國總結道。
截至目前,紫光主導的股權投資交易已有十余起。談到操持資本與發展高科技企業之間的關系,趙偉國說:“資本是高科技產業的血液,沒有資本的支持,中國的芯片產業不可能發展起來。收購為紫光帶來了完整的團隊、知識產權、產品和市場,并購完成就是自主創新的開始。”
趙偉國表示,芯片是全球競爭的產業,沒有一定規模,進入不了前三就很難生存下去。三星、英特爾在已投的上千億美元基礎上,每年新投入的技術改造資金都要達到百億美元以上。“以資本追逐資本,必然走上歧路,以資本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才是正道。”他補充道。
“芯片行業不是靠一兩個人和一點點想法就能實現的,這是一個重投入的行業,稱得上國之重器。目前紫光展銳累計四千多員工,已經連續投入了十幾年。特別2013年紫光集團控股后,每年都有巨額的投入。未來進入5G時代的三到五年,我們在5G總的投入將達百億元。”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紫光展銳首席執行官曾學忠說。
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帶來的是豐厚的技術回報。目前,紫光展銳國產自主CPU是中國首款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手機芯片平臺。
CPU作為智能手機中最重要的部件,需要從最底層開始進行安全設計。只有建立在自主設計基礎上的獨立安全機制,才能夠有效保障信息安全。
“國家越來越重視信息安全,我們紫光展銳配合國家戰略在安全上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希望在國家信息安全的建設過程中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曾學忠說。
2017年初,紫光展銳與中國移動、工信部電信研究所、電科院共同承擔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同時,紫光展銳已推出多款高性能LTE芯片面向全球主流市場。近日,紫光展銳攜手英特爾正式宣布雙方達成5G全球戰略合作,兩家領軍企業將面向中國市場聯合開發基于安卓生態及主流架構的高端5G智能手機平臺。“通過自主研發加國際合作,我們對5G時代的到來已經做好了準備。”曾學忠說。
在存儲領域,長江存儲已經研發出了32層64G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D NAND芯片;紫光國芯也在DRAM存儲器芯片方面形成較為完整的系列,產品接口覆蓋SDR、DDR、DDR2和DDR3 DRAM,并開發出相關的內存模組產品投入市場;開發中的DDR4及LPDDR4等產品正在驗證優化中,今年會逐步推出。另外,公司開發的2D NAND芯片也已經完成驗證開始送樣。
“實事求是說,紫光展銳在產品技術專利上和國際巨頭還有差距,但這些年通過技術創新積累了優勢,目前是國內唯一在全行業能夠與國際同行全面競爭的企業。我們既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優勢。”曾學忠強調。
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做客央視“對話”節目,暢談打造“中國芯”。
云端布局
2016年,紫光完成對新華三集團51%股權控股,形成了“從芯到云”的戰略布局。紫光在緊密布局芯片產業、打造電子工業基石的同時,也將技術觸角延伸到數字經濟更廣闊的領域。
“紫光以移動芯片設計為突破口,以存儲芯片制造為縱深,關聯云計算和整個網絡產業生態,打造出了紫光特色的‘從芯到云’產業鏈條,芯片產業提升云計算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云計算產業為芯片產業提供應用市場,使紫光的整體產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戰略縱深能力。”趙偉國表示,“從芯到云”戰略內的各產業板塊是相輔相成的。
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大數據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對新經濟發展和政府治理發揮全局作用。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新華三集團(以下簡稱“新華三”)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表示,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應從兩個維度來進行,第一是變大數據為一種數字化的生產要素,為社會治理和服務提供幫助;第二是企業采取數字化手段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最終提升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
然而長久以來,大量規模以上制造型企業依靠勞動力密集型傳統生產模式獲取利潤。隨著用工成本逐年上漲和市場需求升級,這類企業面對的市場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
“中國制造企業很多仍處于大宗產品的傳統制造階段。”于英濤表示,“中國的數字化轉型實際上在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依然面對著很大的挑戰。85%的中國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60%的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受阻于IT技術設施不足。”
數字化戰略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與各產業基礎緊密結合。當前,受制于中國工業智能化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以及IT技術設施不足,很多企業缺乏有效的數字化轉型模式。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或者說實現數字經濟是一個系統問題。”于英濤表示,企業需要具備系統長遠的轉型規劃,重新組合信息資源,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技術等數字技術對數據進行重新驅動優化,對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形成再造效應,從而為客戶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
“面對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有領先的IT企業擔當助推者。”于英濤表示,紫光旗下新華三的定位是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
目前,紫光旗下新華三擁有從計算、存儲到網絡的完整新IT基礎架構技術產品,可以為用戶提供貼近應用場景的全方位數字解決方案。
“我們每年投入約40億元的研發經費,保證了全產品線的研發力度;秉承服務中國33年的經驗、對未來行業走勢有前瞻性的研究、對業務和客戶的深刻理解,我們能夠迅速根據用戶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堅持跟國際接軌,不斷吸收海外的先進技術,在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也有國際領先視野。”于英濤表示。
根據計世資訊《2016-2017年中國服務器虛擬化市場發展狀況與趨勢研究報告》,紫光旗下新華三在服務虛擬化市場方面連續兩年成為國產品牌第一,采用新華三云計算方案的中國海油和平安科技,獲得2017 IDC中國數字化轉型領軍用戶“卓越基礎設施”獎。
紫光旗下新華三目前服務于13個部委級、18個省級以及200余個地市區縣級政務云,在蘇州工業區開創了“平臺+生態+服務”的工業云新模式,并在衛生云、教育云、交通云等方面都積累了深厚的市場基礎。
“我們為很多行業領域的客戶提供了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于英濤說,“未來,只要需要云的地方就會有我們的身影。目前新華三提供的是私有云方案,未來紫光會正式進入公有云領域。”
于英濤表示,公有云資源在未來和水電煤一樣,是全社會都在用的公共基礎設施。
從打響芯片持久戰,到進軍公有云,紫光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正從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兩條路徑出發,對數字經濟發展所需的產品內核和技術架構進行全面布局。
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而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更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紫光源自清華,對國家使命和民族產業的擔當自不待言。未來,紫光會在技術、產業模式和企業機制方面堅持創新,推動數字中國的早日實現。”趙偉國說。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32瀏覽量
42327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14瀏覽量
61732 -
紫光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2瀏覽量
34018
原文標題:從芯到云,紫光引領中國數字化轉型
文章出處:【微信號:Spreadtrum,微信公眾號:展訊通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