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發生一起嚴重事故,一輛自動駕駛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Tempe)的一個十字路口將一名騎行者撞死。警方證實,在此次事故中死亡的是49歲的伊萊恩·赫茨伯格(Elaine Herzberg),事故發生期間這輛汽車正在以無人駕駛的模式行駛,但有一名司機在車內以保安全。
對此Uber表示,汽車未經人為干預自主行駛的公里數并不能作為衡量汽車總體安全性的標準,它只是一種跟蹤系統改進的方法。Uber認為,不同公司可能會以各種方式定義不同的干預措施,結果可能是隨機的,這取決于汽車的測試地點和測試方式,比如有的在空曠的高速公路,而有的是在擁擠的街道。
Uber一位發言人稱,“我們相信,科技有能力使交通安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我們認識到,公司有責任為我們社區的安全做出貢獻。因此,當我們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時,安全是我們每一步的首要考慮因素。”
不可否認,自動駕駛一致被認為是改善未來交通狀況的一劑良藥,但在這個“美好愿景”100%達成之前,眼下的自動駕駛依然是個剛出世的嬰兒,還很莽撞,很懵懂,需要不斷的迭代、改善,才能成為終極狀態(零事故、零傷亡)的自動駕駛。
當我們站在自動駕駛技術的角度仔細分析Uber的這次事故,可能會有新的發現。Uber這輛事故自動駕駛汽車的具體信息已經對外公示。7個攝像頭、1個64線激光雷達、多個前置雷達,這樣的傳感器系統也是自動駕駛汽車中比較完備的體系,理論上是完全可以檢測到行人的。主要有幾個特性:
1、自動駕駛汽車上主流的激光雷達可以實時建立出車輛周圍的3D影像,可以獲得極高的角度、距離和速度分辨率,精度極高;
2、當傳感器檢測到行人后,要將信息交付到車輛的中央處理器進行處理,通過一定的算法,來控制車輛進行下一步動作。
從兩點來看,整個過程和司機決策控制一樣,而這套算法也是自動駕駛系統中的核心部分。
就如平常開車時,遇到前面的行人還會思考“他在朝哪走”“這個速度會不會撞上他”。而這一套邏輯對于無人車來說卻很繁雜。所以預測障礙物的活動路徑,對于無人車來說依舊是難事。
另有資料顯示,Uber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并不理想。路測的Uber無人車,平均每0.8英里就要人工干預一次。每2公里就會出現一次猛踩油門或猛打方向的危險控制,這似乎也為這次事件埋下了伏筆。和Waymo、通用旗下的Crusice相比,這樣的成績并不樂觀。
對Uber事故,行業是怎么看待的呢?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發微博評論稱:“Uber 的無人駕駛在美國鳳凰城撞死了一位行人。報道說車速為64公里,并未減速。Uber暫停了北美無人駕駛的測試,對死者表示哀悼,稱立即調查原因。無人駕駛公司紛紛選擇鳳凰城測試車,因為那里天氣好,居民不多,道路和路況簡單,但還是這么快就出事了。鳳凰城會不會為此拒絕繼續做無人駕駛的測車地呢? ”
業內專家指出,在這次事故中,Uber自動駕駛系統中的每一個組件,可能都沒有發揮作用,其中包括車頂的激光雷達、普通雷達,以及視覺識別馬路上行人和物體的邏輯系統,此外還有驅動剎車的通信管道,以及車輛的自動剎車系統。
個人認為在這種技術不成熟時期、無人駕駛車輛必須在特定的道路上行駛、確保是沒有任何行人的前提下、關于這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請問有相關政府部門的手續嗎?生命不是拿來開玩笑的。關于這個測評司機是否有責任、難道他不曉得剎車嗎?即使官方刻意避嫌、但逃避不了法律責任。
-
攝像頭
+關注
關注
60文章
4851瀏覽量
95890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8文章
3988瀏覽量
190072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56瀏覽量
166590 -
Uber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1瀏覽量
3627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