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逝去的2017年,除了iPhone X、華為Mate10等不多幾部機型有所看點以外,智能手機領域整體似乎波瀾不驚,創新力匱乏。但看似平庸的2017年其實醞釀了諸多新技術,2018年有望開啟智能手機新一輪的創新周期,最大的推動力就是AI、AR、5G、新型面板等技術的同步成熟與融合。國外知名科技消費產品媒體Gadgets 360指出,2018年智能手機應用將呈現出以下14大主流趨勢:
趨勢一:可折疊手機陸續登場
翻蓋手機早已成為過去時,但新型的可折疊手機將迎來一波熱潮。分析師表示,未來幾年,折疊屏智能手機將成為手機行業的下一個“戰場”。
去年年底,三星宣布將限量生產折疊屏手機Galaxy X,可能只有10萬臺,專門向中國市場推出;而中興也宣布推出了全新折疊智能手機Axon M,擁有四種組合操作模式。另外,蘋果和LG也可能將這一設計作為旗下智能手機產品的突破口。
趨勢二:18:9寬高比設計流行
幾年來智能手機設計的最大轉變是推出了新的18:9顯示格式,幾乎每家公司都試圖在2017年跟風。
這使得手機擁有更大的屏幕和更小的邊界。LG G6是第一款采用這種屏幕的智能手機,但很多價位的手機目前都采用了這一設計格式。到2018年,會有更多的手機制造商向這一設計偏移。
另外,可能也會出現一批 iPhone X“劉海”設計的追隨者。
趨勢三:智能手機曲面玻璃
智能手機制造商不斷尋找新的方法來改善他們的設計并脫穎而出。三星和LG已經進行了高端機型上曲面玻璃屏幕的試驗。曲面玻璃和可彎曲的面板可以很好地協同工作,以實現全新的設計,但是它們必須配合得很好并且是實用的。
智能手機制造商必須爭取市場上最好的處理器來提高其旗艦產品的競爭力。2017年,高通驍龍835處理器堪當主流,而其升級產品Snapdragon 845將更強大,并將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型集成Adreno 630 GPU以及改進的DSP來處理人工智能相關的任務。2018年,除了自主制造處理器的蘋果、三星和華為外,高通驍龍845很可能會主宰市面上其他手機產商的內置芯片。
趨勢五:5G服務將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投入商用
全球正在采取5G的措施作為移動和物聯網通信的新標準。去年12月,全球第一個5G標準完成并發布。
美國:計劃2018年全面實現5G商用。美國通信巨頭AT&T已經宣布,計劃今年向美國超過12個城市推出智能手機5G無線通信服務,成為首家大規模推廣商用5G移動服務的運營商。另外他們還將提供一個支持5G網絡的設備。高通則已經開始其5G專利授權費計劃,預計2019年就可以大規模商用。
中國:2020年部署逾1萬個5G商用基站。業界預計,中國在2020年將部署超過1萬個5G商用基站。中國工信部不久前發布了5G頻譜規劃,首推中頻段5G商用,將加速產業鏈的成熟。
俄羅斯:探索5G共建共享合作方式。俄羅斯兩家大型電信運營商MegaFon和Rostelecom正試圖通過聯合雙方力量來共同克服在俄羅斯市場建設5G網絡所面臨的巨大成本挑戰。
日本:2023年將5G服務范圍擴大至全國。日本三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KDDI和軟銀計劃將于2020年在一部分地區啟動5G服務,預計在2023年左右將5G的商業利用范圍擴大至日本全國,而總投資額或達5萬億日元之多。
歐盟:2025年將在歐洲各城市推出5G。歐盟不久前確立了5G發展路線圖,歐盟電信委員會的成員國已經認同了這一計劃。
韓國:5G試驗網已進入最后測試階段。韓國電信(KT)已經進入5G試驗網的最后測試階段,將用于支持今年在平昌舉行的冬季奧運會。
趨勢六:數字支付將進一步成為主流
中國、印度以及許多東南亞國家已經引領了數字支付的潮流。三星去年已經推出Samsung Pay,今年Android Pay和Apple Pay也將大放光彩。
趨勢七:AR和VR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爆款App
手機上的虛擬現實技術(VR)還沒有完全實現,因為您仍然需要將手機固定在耳機上,而且視覺體驗只是相對于頂級機型來說體驗良好。像谷歌已經推出了下一代Daydream這樣的獨立虛擬現實耳機。蘋果還沒有買入整個VR場景,因為它的主要焦點是增強現實(AR)。
蘋果的ARKit也將帶來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游戲和應用程序,而且今年會更成熟。
趨勢八:新版Android Oreo成為亮點
去年年底,Oreo也只能在極少數的設備上找到,但Gadgets 360預計,到2018年年中,有幾家公司會發布更新。
趨勢九:人工智能將變得更加與眾不同
谷歌非常重視硬件、軟件和人工智能與Pixel 2系列的結合,亞馬遜正在努力將自己的Alexa助手應用到您擁有的每一款產品中。那些能夠通過自己的AI技巧拉開距離的公司將在2018年獲得優勢。
手機攝像頭、物體識別、智能調度和機會性建議都將得到改善,但它們將需要有用和非侵入性。
趨勢十:更快更舒暢的移動網絡標準
目前很少有人充分利用Wi-Fi 802.11ac的潛力,但新的Wi-Fi 802.11ad和802.11ax標準正在興起,制造商可以為他們找到創造性的用途。除了智能手機之外,這些標準可以幫助人們更快速低引導無線生活方式。除了5G以外,LTE多天線也將幫助改善網絡環境。
趨勢十一:人臉識別成為“必備”選項。
智能手機作為出行便攜設備,嵌入人臉識別后的功能場景將會愈發強大。
趨勢十二:指紋傳感器最終可以集成到玻璃中
預計至少蘋果、三星和小米已經想出了如何將指紋傳感器嵌入智能手機的前置玻璃,但到目前為止,這一切都沒有得到解決。Synaptics去年末推出了首款屏下指紋傳感器,蘋果表示,它沒有計劃去追求這項技術,但是如果成功,價格合理且易于實施,還會再考慮。
趨勢十三:eSIMs將會出現,但不會成為主流
eSIM或嵌入式SIM卡是為了取代我們不斷丟失的微型SIM卡,它不僅僅可以用到智能手機上,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物聯網設備都將應用。
谷歌已經在在美國推出的Pixel 2中應用了這些顯卡。
趨勢十四:電池技術不會有很大提升
電池制造商和手機廠商將不得不依靠更高效的硬件和軟件來提供更好的電池壽命。
在三星“爆炸門”之后,蘋果近期的電池爆炸事件也已經引起眾多關注,這些將推動廠商更多地關注電池問題。
2018年手機必備的10大黑科技,同時加入期待值打分:星星數量越多,代表期待值越高。
當梳理完后我們發現,2018年的手機如果沒有這10大黑科技中的6項,那一定是OUT了。這10大黑科技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跟著筆者的梳理,一起來看看吧!
1、全面屏時代來臨 明年或成主流
2018年,隨著供應鏈屏幕技術的完整解決方案成熟,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在中低價位上更多全面屏手機的出現。這意味著,如果換了一個非全面屏手機,路人看你的眼神可能就會像在動物園里看動物那樣了。
2、曲面屏不會一家獨大 折疊屏幕初見端倪
曲面手機屏似乎只有三星一家獨大,雖然榮耀Magic、小米note 2也采用了曲面屏,但是從量級來看并不能與三星相提并論,有朋友會質疑難道國產廠商出曲面屏手機是“曇花一現”?當然不是,據傳vivo Xplay 7依舊會延續曲面屏設計。
更考驗技術的折疊屏幕或許也會和消費者見面,據福布斯報道,三星正在密研的革命性新品——折疊屏Galaxy X,預計最早將在明年1月9日開幕的CES展會上亮相。不過據稱這款產品將是限量生產,首批只有10萬臺并僅在韓國發售,而全球發售則要推遲到2019年。
3、電池迎來技術變革 石墨烯材質到來
有消息顯示,三星將會在2018年推出開年首款高端智能手機Galaxy S9,該機除了強悍的配置外,還有可能采用石墨烯電池,充電速度會得到極速提升,據稱充滿電僅需要12分鐘。
這款石墨烯電池,在容量方面和鋰電池有不少差距。這里打個比方,與鋰電池相同體積的石墨烯電池,電池容量只相當于鋰離子電池的45%。
電池容量雖然有差距,但是在充電速度上,是鋰電池難以匹敵的除了充電速度外,石墨烯電池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在偏高溫的環境中,石墨烯電池穩定性也有保障,安全性有明顯提高。所以歡呼吧小伙伴兒們,具備這樣電池的手機,你還要啥充電寶啊!
4、無線充電成為標配 速度將大幅提高
無線充電早已不是什么新鮮技術,三星從Galaxy S6 edge開始就支持無線充電,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并沒有大面積普及。但是今年蘋果iPhone 8/8 Plus/X的橫空出世卻讓無線充電這項技術,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
石墨烯球
iOS 11.2之前的版本并不支持無線快充,同時充電功率也僅只有5W左右,但在系統版本更新后,iPhone 8/8 Plus/X充電功率提高到7.5W,使得整個手機充電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有消息表明,Qi無線充電標準最高支持到15W,或許明年我們可以看到有大量采用Qi技術、支持無線快充的手機上市。
筆者真心喜歡這個功能,當然如果你問我期待無線充電要改進哪一點,我會大聲的說,我期待它離我遠一點!哪管10CM以內能充電也可以啊,為毛偏得采用接觸式呢?
5、玻璃材質回歸主流
2012年出現采用金屬材質后殼的智能手機,掀起了一陣金屬潮流,隨著無線充電技術、5G的出現,后置材質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5G信號具有波長短,密集等特點,金屬機殼的信號屏蔽的劣勢將日趨擴大,非金屬機殼設計可以有效解決信號傳輸問題,不難看出,玻璃材質正逐漸成為大多數手機廠商首選材料。
玻璃后殼除了對信號接收和無線充電有非常好傳輸支持外,在外觀上也更符合當下年輕消費者審美取向。三星S8/S8+、Note 8以及蘋果iPhone 8/8 Plus/X最近都采用了玻璃機身設計,而隨著工藝的成熟,成本的下降,玻璃后殼材質也逐漸在向中、低端機滲透。
其實吧,無線充電也是導致手機從金屬機身回到玻璃機身的推手,手機圈不是有個笑話嘛,如果蘋果不出手機,所有手機廠商都會抓瞎,因為沒得學習了!
6、AI芯片出現 引領手機智能發展
今年一大發展趨勢就是人工智能芯片,不管是蘋果內置的A11處理器還是華為內置海思麒麟970處理器,都內置了智能芯片,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智能體驗,例如可以記錄運動并分析、提供拍照翻譯、進行語音控制等等。
筆者推斷智能芯片將會吃從高端機下放到中低端機上,也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AI帶來的智能體驗。嗯......不過安全性不知道會如何,我最擔心的是,我的女友在不解鎖的情況下啟動語音問:最近我看過哪些女性的朋友圈啊,然后跟我吵架......
7、安全方案升級 屏下指紋面部解鎖一個不少
雖然iPhone X今年使用面部識別替代指紋識別,但并不能“阻止”其他廠商繼續使用指紋識別技術,從今年全面屏的趨勢來看,安卓還要繼續在指紋識別技術上做文章。目前Synaptics已經研發出了首款屏下指紋傳感器。
這款Clear ID FS9500將直接封裝在AMOLED顯示屏模組中,使用和標準OLED相同的光學材料和工藝,而最終的厚度也可以做到1.5mm以內。FS9500已經提供給了一家TOP5的手機廠商進行合作量產,預計會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當中之一。先前vivo就展示了Xplay6屏下指紋識別原型機,難道首款支持屏內指紋識別的量產機也出自vivo?
如果說指紋識別開啟了生物識別技術在消費級市場的第一步,那iPhone X帶來的面容識別技術則會在技術上更加成熟,普及度也更高。
iPhone X最有辨識度的部分要數頭頂的面容識別了,雖然“劉海”礙眼,但是為了技術妥協也只得暫時妥協。據悉在“額頭”區域集成了多達8個組件,能夠瞬間通過3萬個點來感知用戶面部特征,瞬間識別用戶。為了防止盜刷,蘋果甚至于好萊塢模型團隊進行了人臉模型對比驗證,以保證,Face ID所識別的人臉不能被任何仿制品所替代。
目前可以了解到的深度感知領域有三大主流技術方案有:飛行時間(TOF),結構光,雙目視覺。PrimeSense用的是結構光方案,毫無疑問,蘋果也用的改良版的方案。現在已經有國內安卓廠商在組廠都在進行面容識別試驗,為明年3D視覺在安卓手機上的應用做準備。
8、通信技術持續發展 5G明年將至
如果你關注手機發展,那就一定會關注手機移動網絡,畢竟關乎著我們上網使用體驗。4G現階段雖然已經普及,但是網絡通信技術發展并不會停下腳步。如今5G已經到來,沒準明年我們就可以感受到5G的上網速度。
5G作為新一代的通信技術,具備高速率、大容量、低功耗、低時延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機器人控制、或者是自動駕駛、安全駕駛等領域。同時,在LTE時代已經成為可能的海量物聯網,在5G時代將得以真正實現。
9、eSIM卡將流行 隨意切換運營商成可能
在日常通信中,手機SIM卡對于我們相當重要,可以算作溝通外界的核心。但如果遇到手機丟失情況,那就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而eSIM的出現,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SIM卡丟失后帶來的“痛點”。
eSIM卡技術又稱虛擬SIM卡技術,它是一種寫入電腦內部的SIM通信體系。eSIM卡技術有著優于SIM卡的特點,包括信息安全技術上更加成熟,設備數據的遠程管理、找回與刪除等防護實施更容易。
最為重要的是,用戶可以自由進行運營商切換,而不再需要進行復雜的銷號再入網,隨時可以更換到另一家運營商網絡。即使你更換運營商,也無需通過插入新的SIM卡就可以實現。這樣更換運營商更加簡便,還可以省去 SIM 卡制作的成本。據說目前國家正在制定相關的準許文件,而聯通已經測試過,目測2018年會實現的。
10、手機市場回暖 海外市場成為新增長點
經常看手機發布會的朋友會注意到一個細節:有部分手機廠商開始注重國際市場發展,例如華為和一加就首先把旗艦手機亮相海外,成功吸引到海外消費者注意。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中看到海外發售時人山人海的排隊現象。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數據顯示,中國手機廠商小米、華為、OPPO已緊隨三星、蘋果,一同占據了全球前五的位置,國產手機出海已經成趨勢,而這一趨勢將會對當地市場造成沖擊。
總結與展望:
2018年,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加完整的解決方案:趨近于完美的全面屏;像今天指紋識別技術一樣普遍的面容識別應用到在手機上;中興在5G上的商用試驗以便更快速度的發展到消費級市場;國產更多手機品牌出現在歐美國家等待。
在手機行業發展上,筆者推斷2018年整個手機市場格局將會改變,國產手機廠商會逐漸引領國際消費市場,不管是5G商用開拓還是線下實體店布局,都會看到國產品牌身影,國內廠商也會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步,落地、生根、發展,從而進一步影響2018年整個手機行業。而做為用戶的我們,就坐等這些技術的加入吧!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16瀏覽量
18069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567瀏覽量
239437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496瀏覽量
565318
原文標題:未來的智能手機將是什么模樣?
文章出處:【微信號:ainet9,微信公眾號:物聯網前沿】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