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激戰正酣!但似乎結局會很無奈!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基于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指令有關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
中國為此反擊,商務部發布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的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
而現在第二波即將襲來!
貿易戰首批清單
首先,來看看貿易戰首批清單。
其中農產品、無縫鋼管等所代表的這兩個商品類別,美國向中國出囗的比例其實比較低,不超過4%。真正影響特別大的類別,汽車、飛機機械、電機等工業產品,才是美國對華出口的重頭產品,對華出口比例也高。
同樣的,再看2016年中國整個的進口產品數據:四成是電子機械產品及其零部件,其他的東西如農產品、化工、原材料大多在10%上下。同年中國的出口產品,近一半的貨物是電子機械產品及其零部件,近四分之一是各種輕工業制品如鞋帽服飾、玩具。
一些高技術行業和產品之所以未被我國列入對美貿易戰清單,原因有兩類,一類是美國本來就限制對中國出口的高技術產品;一類是好不容易美國松了口、中國獲得進口的高技術產品。
第二三批關稅清單
此外,根據東方日報的最新消息,繼宣布第一批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之后,中國正在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清單,比如飛機、芯片領域。
貿易專家魏建國24日表示,面對美國對華采取限制措施,中國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中國后續可能對美國關稅征收進一步采取措施。
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表示,坊間普遍認為中美貿易戰將使華為及蘋果成打擊目標,但短期對該企業造成大影響的機會甚微。由于手機零部件結構復雜,以蘋果為例,其芯片供應商來自全球,雖然有內地供應商,但同時亦有美國供應商,而華為則偏向中國制造,暫時對兩大手機制造商的供應鏈影響較小。
有傳中國貿易反擊戰第二波打擊美國高端半導體公司(如芯片制造商),或影響手機零部件的供應鏈,而高盛早前20的美企名單中,有超過一半屬高端半導體公司或是使用有關零部件的科技公司,包括蘋果、高通、英特爾等。
真的會影響半導體?
關于這份表單,其實早有先例,在特朗普上任之初,2017年,彭博就發布了一份2016年在中國收入最高的美國公司排名。
并強調,如果貿易戰打響,這些半導體廠商將可能受到巨大影響。
有媒體分析認為,如果中國方面對此關稅采取報復行動,那么蘋果、英特爾以及其他身為道指和標普500成分股的大型國際化公司可能會面臨困境,原因是這些公司已經開始在中國市場上從事業務,且這里已經是他們的主戰場。從數據上看,似乎也合乎常理:
在最近一個季度中,蘋果有180億美元的營收來自于中國市場,在該公司的總銷售額中所占比重為20%。
與此同時,芯片巨頭英特爾——以及其他一些半導體公司,如德州儀器、英偉達、美光和高通等,也都在中國市場上擁有規模較大的業務。
以高通為例,2016年,高通全年營收達235.54億美元,凈利潤57.05億美元。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通有近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
福里斯特研究公司分析師查理?戴(Charlie Dai)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業務對高通的戰略意義越來越大。他給出的理由是,中國智能手機的爆炸性增長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業務都需要先進的芯片。
研究公司Bernstein的科技行業分析員馬克?李(Mark Li)認為,只要某家公司有大量利潤來自中國,在當地市場有切實的利益,那么如果中國政府采取行動,或者美中貿易摩擦升級,都會對該公司構成不利影響。
但實際上真是這樣嗎?
對半導體行業有所了解的讀者,都應該了解美國在這個行業的領先地位,國產芯片整體落后這個現狀將會長期存在,中國將芯片拉入貿易戰陣型基本是不可能任務。甚至有可能是殺敵五百,自損一千。為此,在我們看來,這有可能是一個托詞。
SEMI***總裁曹世綸 23 日在出席由日月光集團所舉辦的 “劃時代節電的實踐 智能電網委托研究案簽約儀式記者會” 活動時也表示,貿易戰爭對下游產品端的影響會比較劇烈,因為在產品上都印用哪里生產的內容,受到影響的情況會比較直接,也會比較大。而在半導體產業上,因為多半是停工零組件的情況。因此就短期來看,整體的沖擊也會比較小。
意在賣更多芯片給中國?
那么美國在貿易戰中還有哪些深層次的目的嗎?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3月25日在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國開放市場、對美國企業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梅努欽說他對美國、中國達成協議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但萬一沒能達成共識的話、美國將按照既定計劃課征關稅。消息人士透露,梅努欽考慮前往北京進行貿易談判。
根據梅努欽、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寫給中國國務院副***、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的信件,特朗普政府希望中國降低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進一步松綁美國企業在當地金融業的參與限制并將部分原本要下給日本、南韓企業的半導體采購訂單轉移至美國。(原文為:In a letter Messrs. Mnuchin and Lighthizer sent to Mr. Liu late last week,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set out specific requests that include a reduction of Chinese tariffs on U.S. automobiles, more Chinese purchases of U.S. semiconductors and greater access to China’s financial sector by American companies, the people said. Mr. Mnuchin is weighing a trip to Beijing to pursue the negotiations, one of these people said.)
不過,據彭博社報道,英國金融時報周一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稱,并非美國提出此項要求,而是中國提出把部分從韓國和***采購的半導體轉而向美國購買,以減少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受這個消息影響,今天一早,美股道瓊斯指數飆升六百多點,Intel和ADI這些半導體廠商也漲幅超過6%。
過分依賴,半導體產業授人以柄
但是無論是中國主動提出還是美國施壓,這都反映了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對外的依賴性。
主要原因在于,中美產業鏈著重點不同,決定了相關產業鏈的影響會有所偏重。
按照中財網的觀點來看,美國在集成電路領域里所擅長的是設計和設備,而中國在產業鏈里著重后端的封測和電子制造環節。
因此,如果以相關進出口數據來衡量的話,中國對美貿易逆差是大量進口的美國芯片和設備,而輸出順差的是芯片成品中的成本端環節(以封測&制造為主)。而美國集成電路產業結構完善,全行業鏈布局,在設備和設計領域具有絕對的優勢。
集成電路產業是美國的支柱產業,美國當之無愧是世界半導體的中心。隨著產業結構的轉變和“雁行模式”下的產業轉移,美國逐漸將重心放在了設計和設備領域,這兩個領域是半導體產業鏈的最上游,具有卡口優勢。
事實上,集成電路在貿易逆差方面的事實短期很難逆轉,其所反應的是中美兩國在核心資產上的“硬實力”對比。
而對于當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在產業鏈無法完全補齊的情況下,從美國進口芯片和設備都是不可不為的事情,***的邏輯在短中期內很能完全實現。
而美國則需要中國的市場紅利來維持公司的運營利潤和超高的研發成本,準確的說,脫離了市場的研發是無法維持的。
尤其是在,2017年1月6日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在其發表的《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長期領導地位》報告中還強調,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的進口產品有接近50%來自美國。
無論對于哪一家美國半導體公司來說,如今的中國市場都是無法忽視的存在。
而同樣的,對于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從美國進口芯片和設備也是當前的發展情況所決定的。
國內半導體急需發展
對于國外廠商來說,中美貿易戰的爆發,無論是從市場接受程度還是從未來的發展來說,都將帶來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
但是對于正在尋求進口替代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或許將成為最大的推動力。
要知道,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國半導體產業大而不強的癥結所在。
因此說,進口替代最核心的就是:半導體、芯片、元器件、汽車零部件。在此次貿易爭端的條件下,這四個板塊,將會收到國內政策的大力扶植,從而,也有了中長線配置的邏輯和依據。
一直以來,芯片的進口量占據很高的比例,根據CSIA 的數據,2017 年我國集成電路產品需求達到1.40 萬億元,而國內供給量僅為5411.3 億元,自給率僅為38.7%,大量集成電路產品依靠進口;2017 年,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金額達到2601.4 億美元,已經替代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但是,與此同時,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 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 ,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
我國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而且,受制于人的技術設備直接制約了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研究數據表明,芯片產業一美元的產值,可以帶動信息產業10美元的產值和1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
世界各國紛紛將芯片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產業來抓,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通過大量的研發投入確保技術領先,韓國、新加坡和我國***地區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飛速發展。
中美貿易戰是一場持久戰
中美貿易戰是一場持久戰,或許中國的經濟損失會比較大,但是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最強大的消費市場,最后的勝利必將屬于中國。
美國想扼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如果換在15年之前,可以隨便拿捏中國,但是現在已經晚了,錯過了最佳時機,只要中國自己不內亂,崛起已是勢不可當。
也許美國并不需要特別擔心貿易報復,因為美國出口的商品,除了大宗農產品就是高科技產品,現在還增加了油氣資源。這些商品多數都有剛性需求,美國的芯片、軟件、互聯網這些產業,除了中國以外,別的國家也沒有像樣的競爭對手。
美國的貿易戰將會逐漸升級,先從鋼材、鋁材這些基礎工業產品開始,到后面的電器產品、汽車、機械等產品,但凡美國還有生產力但是沒有競爭力的產業,都會逐步納入貿易戰的范圍。
貿易戰也會讓中國徹底醒悟,經濟轉型、科技興國勢在必行,將成為中國實質性改革的推動力。
如果說獨角獸更多是概念的話,很多投資者都不認可,市場對于半導體還有異議與分歧,那么貿易戰則是比獨角獸更強大的刺激。
華為手機為什么能夠異軍突起,因為有自己的芯片。
一個行情發展起來,甚至能夠達到自給的程度并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會經常遇到這個貿易戰,即便沒有貿易戰,也會有其他的措施來限制我們。
所以說,長遠的看,擁有核心能力的芯片企業肯定是受益的,也肯定是一個好的發展機會。但這次的對壘結果,最受傷的可能是臺、日、韓等地區的廠商了。
-
LED芯片
+關注
關注
40文章
619瀏覽量
84360 -
半導體行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403瀏覽量
40543
原文標題:中國妥協,將購買更多美國芯片平息貿易戰
文章出處:【微信號:sensors-iot,微信公眾號:sensors-io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