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歐盟(EU)歐洲委員會21日認定佳美工(Nippon Chemi-con)等9家企業違反EU競爭法(日本的獨占禁止法),針對廣泛使用于智慧手機、家電、汽車零件等用途的鋁質電解電容/坦質電解電容進行價格壟斷,其中三洋電子(Sanyo Electric)與其母公司松下電器(Panasonic)雖參與其中,但因自首揭發這樁壟斷案而免罰款。因此,對其中的8家企業合計開出約2.54億歐元(約19.8億人民幣)的罰款。
歐盟反壟斷執委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8家企業相互勾結,犧牲電容器市場中的消費者,極力增加自身利益。
除三洋電子(Sanyo Electric)與其母公司松下電器(Panasonic)之外,被認定壟斷電容價格的企業分別是日立化成(Hitachi Chemical)、陸必功(Rubycon)、Elna、NEC Tokin、威世旗下的Vishay Polytech、松尾(Matsuo)、尼吉康(Nichicon)、佳美工(Nippon Chemi-Con)。其中,佳美工遭罰9790萬歐元(約7.64億人民幣),罰金最高,其次為Nichicon遭罰7290萬歐元(約5.69億人民幣),日歷化成遭罰約1800萬歐元(約1.4億人民幣)。
歐洲執委會發現,1998-2012年間,這些企業共謀操縱電容器市場,交換商業敏感情資,包括未來價格、定價目標和供需資訊,他們還簽訂秘密定價協議。雖然參與的業者是日本企業,且協商會議多半在日本開,但壟斷行為在全球運作。
根據Yahoo Finance的資料顯示,截至臺北時間22日上午8點24分為止,佳美工重挫2.18%、Nichicon下挫1.08%;截至8點23分為止,ELNA跌0.81%、松尾電機跌0.30%;截至8點25分為止,日立化成跌0.29%。
佳美工等電容廠被罰也不是第一次了。2016年3月,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發布新聞稿宣布,因違反獨占禁止法,故對佳美工(Nippon Chemi-con)等日本 5 家鋁質電解電容/鉭質電解電容廠開罰,罰金合計為 66 億 9,796 萬日元。
其中,佳美工罰金約 14.35 億日元、Nichicon 約 36.4 億日元、Rubycon 約 10.67 億日元、松尾電機(Matsuo Electric)約 4.27 億日元、NEC 集團的 NEC Tokin 約 1.27 億日元。
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指出,上述電容廠商于 2010 – 2011 年期間,以研究會的名目、或個別進行會談,商議產品售價、共同決定漲幅。2008 年雷曼風暴和 2011 年 311 強震時,因銷售減少,故上述電容廠為了確保獲利而進行了操控價格、聯合壟斷行為。
科技公司本應該通過產品創新來超越競爭對手,但是這些公司選擇串通價格最后讓消費者來買單理應受到懲罰。
MLCC全球主要供應商包括:日系Murata Mfg (市占25%)、TDK (占14%)、Taiyo Yuden (占8%)、Kyocera、Panasonic,***地區有國巨 (市占13%)、華新科(占11%)、禾伸堂、天揚、蜜望實、達方,與大陸風華高科。日系廠商皆以高容MLCC為主,國內國巨與華新科以生產大宗規格之中低容產品為主,禾伸堂則以利基型高壓、高容MLCC為主。
這幾年來,日系MLCC廠擴產動作已非常保守,即使市場需求量增,也不見擴產跡象;三星旗下的三星電機(SEMCO)則因為進行品質篩選,本身供應缺口現象存在,造成被動元件供應偏向緊張。但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日系廠商毫無疑問地在這個器件上絕對領先。
更嚴重的是,MLCC全球第一陣營的日系大廠為全力支援蘋果新一代產品,進一步壓縮非蘋果系的MLCC產能供應已是現實情況,目前全球MLCC的缺貨現狀讓人煩躁。下面來看一下那幾個巨頭的布局:
Murata
同時由于長期以來,由于市場供給逐漸趨于飽和,再加上客戶需求轉變,不少MLCC廠商都在調整產品方向,向小型化及RF元件相關領域進軍。TDK退出一般型MLCC市場后, 作為全球第一大MLCC生產廠家,MURATA已正式宣布大幅壓縮0603、0805、1210/1UF以下全系產品的產能(含車規GCM系列),開始小型化物料的全市場推廣,這一變化導致1、2季度開始市場極度缺貨,受到影響的產品包括:電源、家電、辦公、汽車等行業,部分臺廠國巨、華新科、禾伸堂就開始陸續出現轉單效應。
以市場供求比例,若以訂單需求為100%,大約MURATA只能滿足80%的需求,交期已延長4周以上。更重要的是,目前還沒進入大陸品牌手機的出貨高峰,市況就如此緊俏,若蘋果的新一代iPhone8提前到第二季就啟動備貨機制,那么屆時murata產能將大部轉向蘋果,會加劇小尺寸MLCC的產能供應困難。實際上2季度開始,MLLC高容物料已屬于分配物料,只能部分滿足需求。
TDK
2016年中旬,日本大廠TDK向客戶發函表示,將退出一般型MLCC,并稱已向客戶端發布通知交期將延長至兩個月。除此之外,TDK還要求客戶另尋供應商。TDK作為全球第五大廠,約占全球7%的市場份額。2017年TDK大中華區更以正式函件形式發布《最新MLCC價格調整函》提高全系列在供應物料售價。
三星
除此之外,三星因手機爆炸,開始加強產品管控,導致MLCC交期被拉長。2016年,三星新款旗艦機Galaxy Note 7因電池問題,導致在全球發生了數起手機爆炸事故。事故發生后,三星集團對品質管控日趨嚴格,三星電機MLCC交期被拉長,導致2016下半年大陸MLCC缺口超過30%,目前情況并為改善多少。
關于元器件缺貨這檔子事,一直都在提,大家似乎已經是見慣不怪了。但近來發生的一個小部件的瘋狂漲價卻讓大家莫名其妙:那就是MLCC在兩個月內竟然漲了10倍。
據知情人士透露,MLCC在過去兩個月瘋長,過去5元/K的產品,現在報價已經突破了50元/K,即便如此市場上依然是供不應求。雖然原廠承諾的產能未能如約提高,上游晶圓缺貨也是既定事實。但突然爆出的漲價消息卻讓大家都受不了,甚至有人高呼這是一場“人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讓我們來探求背后的真相。
MLCC:村田、三星為代表的日韓廠商把持的市場
所謂MLCC,是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的簡稱,中文是多層陶瓷電容。由于具備易于芯片化、體積小、SMT直接黏著和生產速度快等優勢,MLCC近年來一直受追求小型化的消費電子產品(尤其手機)所青睞。
全球MLCC大廠的市占情況
與此同時,陶瓷薄膜堆疊技術也在快速進步,這就使得這種電容量值與表面積大小、陶瓷薄膜堆疊層數成正比的產品近年來逐漸取代了電解電容和鉭質電容的市場應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MLCC已經成為電容器產業的主流產品,約占電容產值比重43%,其次為鋁質電解電容,約32%。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以村田和三星電機為代表的日韓廠商幾乎壟斷了MLCC的市場,其中日商村田更是MLCC的最大玩家。從市場營收表現我們可看到,作為蘋果供應商的村田在MLCC方面的市場占有率是全球最高的。據數據顯示,其市場占有率高達29%,尤其是0402封裝的產品,村田在行業內表現幾無敵手。據外媒的統計,iPhone 6P有1300多個零部件,當中400多個是村田提供的0402尺寸MLCC。這就可以看到村田在這方面的影響力。
排名第二的是韓國三星電機,依賴于兄弟公司三星消費電子的輸血,他們的MLCC市場占有率19%,緊隨Murata后面。
太陽誘電則是全球第三大的MLCC供應商,這家總部設在日本東京的廠商MLCC出貨量市占為13%。***廠商國巨同樣是全球第三大的MLCC供應商,市場份額同樣為13%。TDK同樣是MLCC的供應商之一。
以上數據未必準確,但可以肯定的是日韓廠商把持了整個MLCC市場。雖然國內的風華高科和宇陽科技都在推進,但國內的MLCC因原材料合成,封裝,產線精度還有設備等問題,跟日韓有一定的差距,這就導致了國產MLCC,尤其是在先進的額0201等小尺寸的產品上,與國外先進相比落于下風。
兩月暴漲10倍:是“天災”,更是“人禍”
從今年開始,MLCC供應商一直在漲價,但是漲價幅度15%到30%之間,這背后主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產業上游供應商的變化:
在去年年中,TDK宣布退出一般型的MLCC,這個市占為9%的供應商的退出給市場帶來了第一錘;之后三星Note 7的爆炸,拖延韓國SEMCO的產能與交期,這是第二錘;還有新能源的火熱,龐大利潤吸引廠商往那個方向轉,利潤薄弱的MLCC就成為了他們的雞肋,這是第三錘。再加上晶圓缺乏等原因的影響,MLCC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以上是從供應商的角度看的,從終端方面看,產品設計的轉變也加劇了MLCC的供給。
智能手機無疑是MLCC的最大消耗市場,尤其是手機往“薄”設計,加上電池的加大,更多功能的加入,縮小了手機主板的空間。這就對對元器件的尺寸有了更苛刻的需求。據編者了解,現在的手機上基本都在用0402和0201尺寸的陶瓷電容,尤其是蘋果和華為,更是這些尺寸MLCC的消耗大家。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家廠商和代工廠富士康曾經一起向村田請求產能保證,考慮到這兩家供應商龐大的出貨量,沒理由不答應。因為村田本身在去年說的產線擴產沒有正式投產,這就給MLCC市場帶來缺貨加劇。
蘋果iPhone X的主板
以上說的都是“天災”,一些你不能克服的客觀因素,例如如果你出貨量足夠大,你可以去向原廠要貨,但并不是每個品牌都是華為,因此這是無法避免的。但下面要說的就是“人禍”了。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的MLCC市場缺貨是肯定的,但很多貿易商或者供應商手里有貨也是事實,他表示,某些代理商和貿易商正在結盟,聯合壓貨,趁機抬價,這才是這波MLCC暴漲的主因。
從元器件的分銷模式來看,國外原廠會將其產品交付到相關的代理商,然后終端廠商或者貿易商會向代理商要貨,代理商就成為了貨源的關鍵口。
但據了解,現在某廠商的代理商聯合產品經理,壓住MLCC的貨源,營造出缺貨的現象,然后再把價格叫高,之后再出手。這就無疑加劇了MLCC的供應。華強北的好幾家貿易商手上都壓著低價的時候吸納的價值過千萬的MLCC,每個都在觀望,待價而沽。順便提一下,這是華強北很多貿易商發家的手段。很多擁有緊急訂單的終端纏上,迫于客戶的壓力,只能高價拿貨。
多種原因會和導致了MLCC市場走到了今天的暴漲局面。
此前,在缺貨和漲價題材帶動下,國巨、華新科、信昌電等個股昨(30)日攻高。國巨集團的智寶、凱美漲幅亦高;其中,同時具備缺貨、漲價和減資效應的國巨和華新科,股價分別創下1997年和2000年7月以來最高。龍頭股國巨昨盤中股價最高沖至197.5元,終場收在193.5元,上漲12.5元,持續朝200元大關。
暴漲連鎖反應帶來的啟示
原材料、人工的漲價,帶來產品的漲價,這是正常的經濟規律,這個能夠被理解和接受。但是人為的干預價格,會給產業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對于大部分的中國電子終端廠商來說,其經營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薄利多銷。尤其是在深圳這個市場,對于大部分的所謂山寨小廠來說,殺價基本上是他們的競爭常態。如果說產品的成本突然有了變動,對于他們來說,可能是滅頂之災。深圳有些工廠正是因為原材料暴漲,導致了停工,而對于那些大廠來說,這個影響應該是微乎其微的,因為對他們來說,不可能會出現挾貨要價的可能。這種不健康的現象甚至會抑制產業的創新和發展。
從美國的產業發展看來,大部分大企業受困于本身的流程,在創新方面可能缺乏創造力,很多創新的東西基本都是來自小企業,但如果小企業都面臨這樣的現狀,光是去面對供應商的問題,就讓他們焦頭爛額了,何來更多的精力去創新。
來到國內的半導體國產化方面,自主了就真的是可控嗎?
現在國家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設自主可控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目的就是拜托對國外的依賴,保證自己的產品供應和安全問題。記得在以前,編者在與產業鏈的一些人交流的時候,他們也會問,如果Intel不向中國銷售CPU了,我們的電腦怎么辦?這個問題來到MLCC這里,就是貨已經到了中國代理商手里,但是終端依然拿不到貨。這種背離經濟規律的人為漲價,對產業來說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
電容
+關注
關注
100文章
6066瀏覽量
150577 -
MLCC
+關注
關注
46文章
698瀏覽量
458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