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3月30日消息,2018年3月30日01時5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于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第七、八顆組網衛星。下面就隨安防電子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烈焰噴薄。梁珂巖 攝
衛星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飛行,經軌控和相位捕獲后,進入工作軌道。后續將進行集成測試,并與此前發射的六顆北斗三號衛星進行組網運行。
按照計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于2018年底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此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9次飛行。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梁珂巖 攝
北斗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可提供實時亞米級精準定位服務
今年初(2018年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提出,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到50%,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面向全國提供高精度時空服務,為智能汽車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千尋位置首席執行官陳金培介紹,以前在全球依賴像激光雷達這樣的傳感器去做整個自動駕駛的這個定位,這些最關鍵的性能進入中國市場以后,發現中國千尋位置高達厘米級動態定位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基礎設施,可以極大地降低成本,所以在國家智能駕駛的發展戰略里面把北斗地基增強系統作為智能汽車的基礎之一,寫到了這個指導意見里。他同時表示,千尋位置服務已經使用于智能駕駛、共享單車、城市治理、電網巡檢、農業植保、航空校飛等領域,其中北斗加速定位服務用戶數超過1億。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未來面向大眾對智能感知的剛性需求,北斗產業通過技術融合與產業融合,形成的中國新時空技術和服務體系,真正成為一個全源感知、普適傳輸、泛在服務的智能信息服務生態系統,從而能夠有效面向泛在用戶,提供全空間、多手段、可互換、高可靠、無限量的精準時空信息。未來中國新時空服務的發展,也必將推動中國的北斗實現全球化應用,真正成為世界的北斗。
北斗為何選擇西昌
北斗衛星導航星座由中圓軌道衛星、傾斜地球軌道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組成,這些軌道都屬于太空中高軌道。目前,中高軌道衛星只能由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發射,而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只能在西昌衛星發射場實施發射。要把衛星送到太空中高軌道上面,除了運載火箭的推力要滿足要求以外,發射場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由于西昌發射場緯度低,高軌道的衛星,緯度低了,有利于發揮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如果緯度高了就會損失一些運載能力,所以這相對來說效費比更高一些。西昌發射場全年的溫度范圍相對比較好。從歷史的發射記錄來看,這里全年都可以發射,這對“北斗”組網發射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經過近年來的建設,西昌發射場已經成為北斗衛星工程的專用發射場。
西昌發測站箭體動力室工程師于新辰告訴我們,發射塔架一共有17層高,在火箭正式發射前,這里會進行多次分系統測試、總檢查測試和模擬發射工作。
在發射塔架的外圍有很多管道,于新辰告訴記者,這些是常規燃料加注管道,較遠處的是低溫燃料加注管道。西昌發射場是我國第一個使用低溫加注的發射場。在發射前一天到半天的時間里,這里就開始進行加注工作。
燃料加注時,首先加注一、二級火箭的常規推進劑,然后在發射前7小時給三級火箭加注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液氫是火箭化學推進劑中能量最高的燃料,氫氧發動機比現有常規燃料發動機性能提高約50%,只有掌握了氫氧發動機技術,才可能把衛星發射得更高、更遠。作為擁有火箭低溫氫氧發動機成熟技術的西昌發射場,顯然更適合用來發射北斗衛星。
-
北斗衛星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0瀏覽量
1524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