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超表面逆向設計方法及透射/反射雙功能的寬頻段聚焦渦旋光產生器示意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超快光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太赫茲頻段超表面逆向設計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High accuracy inverse design of 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s with transmission-reflection-integrated achromatic functionalities》為題,發表于光學類國際知名期刊Nanophotonics。論文第一作者為江曉強博士,通訊作者為范文慧研究員。西安光機所是第一完成單位和通信單位。
傳統超表面設計方法長期依賴人工經驗與試錯策略,存在結構設計單一、效率低、計算資源消耗大等問題。此外,超構單元在初始設計階段常采用簡單的幾何構型,由于結構參數的設計自由度不足,難以實現電磁波的高精度和多功能調控。近年來,深度學習算法雖能優化計算效率,但其在逆向設計階段面臨顯著挑戰:超表面在工作頻段內的復雜頻譜響應,導致相位調控特性與目標需求之間仍存在較大偏差,且復雜的共振響應特征使得神經網絡難以準確建立“幾何結構-電磁響應”的逆向映射關系。
對此,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融合物理機制分析與深度學習算法的逆向設計策略。通過多極矩散射能量理論,系統分析超構單元與太赫茲波相互作用的物理機制,并據此設計性能優異的超構單元,構建高質量數據集。結合深度神經網絡和遷移學習算法,該策略降低了神經網絡對訓練數據的需求,減少了迭代次數。測試結果表明,神經網絡預測值與實際仿真值的相對誤差僅為10-4量級。基于此,研究團隊構建了在0.7~1.3THz頻段具有透射/反射雙功能的寬頻段聚焦渦旋太赫茲波產生器。該研究為多功能超表面的實現提供了高精度的高效逆向設計方案,有望拓展超表面在片上太赫茲通信和成像系統等領域的實際應用。
西安光機所范文慧研究員帶領的太赫茲光子學與表面微納智造團隊長期深耕于超寬頻譜太赫茲波產生與探測、超快太赫茲波譜成像與應用、太赫茲頻段超材料與超表面功能器件等領域。多項成果陸續發表于Carbon、Nanophotonics、Journal of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nd Device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等期刊,受到國內外同行高度認可。
審核編輯 黃宇
-
太赫茲
+關注
關注
11文章
348瀏覽量
296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蘭州大學:研究團隊在溫度傳感用發光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集成化高重頻太赫茲光源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皮秒激光器精密光同步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激光燒蝕波紋的調制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Qorvo在射頻和電源管理領域的最新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多路超短脈沖時空同步測量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基于強太赫茲與超表面的硅基非線性光學研究上取得進展

西安光機所在阿秒高時空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5G新通話技術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智能光學顯微成像研究取得新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基于非線性壓縮的太瓦級周期量級光源產生方面取得新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提升金剛石晶體的光學性能研究方面獲新進展

華中科技大學在共振太赫茲輻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