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Facebook因為劍橋分析公司竊取超過5000萬用戶的個人信息影響了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當選,導致扎克伯格直接道歉。后有滴滴和Uber等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一時之間,個人隱私的安全和大數據的濫用,讓大眾對數字巨無霸們的霸權和能力開始擔心。云計算,剛剛開始快速成長,就遭到質疑。與此同時,區塊鏈這種去中心化的,號稱“沒有中心化的機構去控制它,每一個人都知道其中在發生的事情”的新技術讓所有人看到了完全“民主和安全”的希望。
云計算,會就此衰落嗎?區塊鏈描述的烏托邦,何時會來到?
1. 區塊鏈向左,云計算向右
云計算是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效用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負載均衡、熱備份冗余等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許多云計算部署依賴于計算機集群的緊耦合的工作方式,但與網格計算,這種松耦合工作方式的體系結構、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徑庭。云計算強調計算機集群像一臺電腦一樣工作。云計算服務除了提供計算服務外,還必然提供了存儲服務。“云”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減少了冗余,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但是降低了可靠性。無論其提供的云計算技術優勢有多強,都不可避免用戶數據被“竊用”。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的鏈式結構,加上分布式記賬和共識機制等,決定數據難以被篡改。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技術,強調沒有中心化的機構去控制它,每一個人都知道其中在發生的事情。但是以比特幣為例,區塊鏈體系過于強調“去中心”,反而影響其效率、成本與監管。比特幣區塊鏈體系要實現“去中心”,就需要大量外部計算機接入并共同運行(這成為“去中心”運行的基礎條件),加入的計算機節點越多,在比特幣的挖礦與轉讓需要全網廣播、驗證、分布式處理等的難度就越大,成本高,效率低。
原來的中心化存儲方式,一旦中心控制機構自身或者中心化機制被黑,賬本就能被輕易修改,但是現在起碼要攻破全網一半以上的節點或者算力。即便攻擊得逞,參與者也會發現鏈出現問題,整條鏈相當于廢了,黑客獲得的資產沒有任何價值,發起攻擊得不償失。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就是利用高冗余來保障安全性。云計算廠商普遍提供的容災解決方案是“兩地三中心”,比特幣和以太坊則是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共計成百上千份,顯然一點都不節省。
區塊鏈的烏托邦藍圖中,是一個“去中心”、去中介、民主公平、沒有人為操控和腐敗,安全穩定的“美好世界”。想象一下,沒有Uber或者滴滴,而是用區塊鏈版本的Uber或滴滴,這樣實質上就是一個由其成員共有的協作組織。當有潛在的乘客希望租車,這個軟件就會在區塊鏈上搜索所有的車源,并將符合乘客要求的車源過濾后顯示出來。區塊鏈不會讓出租車司機失業,而是會讓Uber或者滴滴失業,并讓出租車司機直接為顧客服務。
區塊鏈,去中心化,用冗余來保障高度安全性。云計算,中心化,用集中化減少冗余來提高效率。哪種方式才是未來?區塊鏈的描繪的烏托邦,是否會實現?
2. 久分必合,合久必分背后的經濟學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大型主機,個人計算機,客戶機/服務器的計算模式,到今天互聯網計算模式和云計算興起的演變。經歷了一個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又到中心化這樣一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過程。這個背后的經濟驅動力是什么?
毫無疑問,對最終用戶而言,對電腦擁有自主權當然是最好的。但是這個“自主權”是有價格的。在大型機時代,個人用戶是無法承擔自己擁有電腦的成本,原始的云計算,交互式終端方式順勢而生。伴隨著PC價格的大幅下降,CPU實際計算能力也高于軟件需求,消費者迅速轉向了PC。
20世紀90年代后期,salesforce就率先在企業中引入了遠程提供服務的概念。2002年,Amazon啟用了AWS平臺。2006年,云計算這一術語的出現,也并未獲得快速的發展。從下圖中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需求并不強烈。PC模式下的計算能力夠用了。
2015年開始,大數據,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出現,對存儲和計算能力的需求呈指數級上升,CPU的實際能力無法跟上。電腦的價格不但不下降,還出現了上升。
用戶的選擇很簡單,對這樣的計算機擁有這樣的自主權成本太高,租用成了更經濟的選擇,云計算成為了首選。
“久分必合,久合必分”計算機更迭趨勢的背后,是兩大因素的角力:軟件算法的演進對計算需求的提升,硬件進步能否生產價格合理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最后,最終用戶決定是否愿意為擁有這樣的計算機自主權付費。
3. ICT歷史上的“去中心化”
TCP/IP出現之前,搭建電信網絡架構的基礎是“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即通信雙方或機器之間的連接必須提前建立,并在整個交換過程中都保持連接。為確保任意兩個節點都能相互通信,電信服務提供商和設備制造商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建立電信專線。任何連接都必須經過一個中心節點。
TCP/IP顛覆了電路交換模式。新協議通過將信息數字化并分成極小的組(每組都包含地址信息)來傳遞信息。各小組的信息發送到網絡中后,可以采取任意路徑到達接收端。位于網絡邊緣的智能發送和接收節點能夠拆分并重組各組信息,同時解讀編碼數據。現在已經沒有必要建設私用專線或大規模基礎設施了。理論上,TCP/IP創建了一個開源共享的公共網絡,沒有任何中央機構負責其維修和升級,如下圖所示。
TCP/IP通過極大的冗余,創造出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構架。當然,這種連接方式并不經濟。現實中網絡,這種理想的“去中心化”結構并未出現,仍然需要幾個中心路由節點來支撐網絡,中心節點配備一個容災備份。
通過冗余創造出來的安全性的成本是極高的。歷經了幾十年的演進,TCP/IP網絡也最終只是實現了有限去中心化,因為理想化的無限冗余的成本實在太高了。如果給每個節點都配上一個100G的PON,理想的去中心化網絡是有可能實現的,但用戶選擇了降低安全性和降低成本。
4. 區塊鏈與云計算融合的未來
毫無疑問區塊鏈的技術在理論上的確可以創造一個徹底安全和民主的網絡。但是用戶對“安全”愿意支付的價格是有限的,除非存儲和CPU的價格還能無限地下降,區塊鏈會在一些高端領域,如金融行業,首先實現;但全民部署和萬物互聯全部區塊鏈化只能是另外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
單看區塊鏈最簡單的應用:分布式記賬功能,每個用戶都額外存儲N-1個用戶的數據,沒有存儲價格大幅下降的支持,賬本的“絕對安全”的代價對普通用戶而言,太高了。
從TCP/IP網絡取代電路域網絡的歷史可以預見,未來區塊鏈和云計算會融合不可避免,小節點云化,重要節點區塊鏈化。甚至會出現有限備份的場景,每個節點的數據不必在N-1個節點上備份,而僅僅在其中50%,甚至30%的節點上備份即可。
因為“安全”有價。沒有“絕對的安全”的網絡,只有最經濟合理的網絡。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37瀏覽量
137529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2瀏覽量
106241
原文標題:區塊鏈向左,云計算向右,未來誰主沉浮?
文章出處:【微信號:hr_opt,微信公眾號:網優雇傭軍】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