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區塊鏈,就不得不提起“比特幣”,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是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并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比特幣目前市值已經超過千億美元,從最首次交易時0.003美元一個的價格開始,這幾年一路狂飆,到巔峰時期價值超過了10000美元一個。雖然在年前比特幣的價格經過了“過山車”般的波動,但截至目前比特幣價格仍然達到8000多美元一個的較高價格水平。就是這樣一個不依靠任何政府組織信用的貨幣,逐漸開始成為全球“通用貨幣”,這背后就是區塊鏈的強大魅力。
說完比特幣,我們來看一下區塊鏈:
互聯網分析師張孝榮曾這樣給區塊鏈下過定義:“最簡單、最通俗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是人人記賬,或者分布式賬本?!彼€補充到“區塊鏈實質上是一種集體式記錄方式。特別之處在于它別出心裁地采用一組技術,實現了記錄結果的真實可信,難以毀壞也無法篡改。它有三大優勢,一是人人都有權記錄,并且互相認證以辨真假,這叫共識機制;二是人人都無法篡改記錄,因為有密碼學簽名;三是人人都有副本,所以即使有的賬本損壞了,整體也不受影響,這叫分布式存儲。通過這種方式記錄下的信息以區塊方式按照時間鏈條呈現,所以叫做區塊鏈。”
應用領域前景廣泛
區塊鏈作為軟科技,通過運動式的技術推廣和平臺普及并不會對現實社會有太大的改變。面對一個已經習慣被迎合的用戶市場,區塊鏈的實質性啟動不僅是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更多來自于對社會痛點的解決。
區塊鏈最早的技術應用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種加密數字貨幣。隨著技術的演進,區塊鏈逐漸從數字貨幣中剝離出來,開始應用于數字貨幣外的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例如在金融領域,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一直很高,還有復雜的手工流程,而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其應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能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速度及效率,還使小額跨境支付成為可能。
此外,根據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區塊鏈的應用已延伸到醫療健康、教育、慈善公益、社會管理等多個領域。拿文化產業來看,復制成本低、維權成本高、舉證困難等問題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行業痛點。有了區塊鏈,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交易等記錄真實透明、可信可查,問題迎刃而解。
區塊鏈歸根結底還是一場數據生態,區塊鏈的大范圍應用會從私有鏈起步,向混合鏈演進,并最終迎來公有鏈的全面普及。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擁抱著新科技,新的工業革命正在慢慢降臨。在傳統市場飽和、商業模式創新進入瓶頸期,整個商業社會陷入過渡階段的焦慮癥候群時,對于新技術和新機會點更容易表現出偏執型的狂熱。
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到目前區塊鏈發展的現狀,現在它的發展并不成熟,雖然已經吸引了廣大的資本涌入以及普通民眾的狂熱追求,但這些更多的還是關注著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情況……畢竟面對著像比特幣這樣高達300萬倍的投資回報率,有誰不眼饞?
區塊鏈的核心是去中心化,這就會對長久以來社會形成的中心管理模式造成沖擊。除了法律,如何建立能夠促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環境,讓技術造福社會而不用于作惡,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是泡沫?還是風口?
區塊鏈對于未來社會最大的貢獻,是用技術的手段來評判和預判誠信的問題。這里面包括個人誠信、企業誠信、企業間商業合作的誠信問題,以及誠信檔案的持續記錄。與誠信相關的社會問題、商業問題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真正的風口。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2瀏覽量
105928 -
比特幣
+關注
關注
57文章
7005瀏覽量
140514
原文標題:區塊鏈:是風口還是泡沫?
文章出處:【微信號:zjpark,微信公眾號:你好張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