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年,從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半導體廠商開始嘗試走向國際市場。北京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副所長池保勇上周在“2018中國IC領袖峰會”上,提出了中國半導體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要“過三關”。
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出現高速增長,全年銷售額達到4197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23.8%,是自2011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繼續維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全年銷售額達到5411.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的4335.5億元增長了24.8%,創自2012年以來最快增速。
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國內的海思半導體、清華紫光位列全球第6位、第10位。全球集成電路代工企業中,中芯國際和華虹宏力分別位居第4位和第8位。封測行業有三家公司進入了全球前十,為長電科技、天水華天、富通微。池保勇指出,“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走三關”邁向國際市場
但是反觀,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進口額高達到了2601億美元也創下新高,數額比起我國進口石油還高。同時,中國的芯片產業主要使用海外資源,在華外資企業的貢獻占比較高。未來國內企業需要開始走上國際舞臺,完成從低端到高端的轉型要“過三關”。
第一關是實事求是。池保勇表示,雖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很快,但從市占率來看,中國產品主要針對國內市場,全球的占有率只有7.9%。在芯片制造上,近些年中國市場的進步還是很明顯,但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外資或臺資的貢獻,本土企業的貢獻不足44%。
第二關是要突破基礎技術。雖然中國半導體設計業發展迅速,但是主要產品還是位于中低端,在高端產品方面,市占率近似為0,如動態存儲器、閃存等高端產品基本都依賴于外部進口。池保勇指出,國內產品同質化嚴重,如果未來在大型戰略性方向沒有建樹,恐怕很難維持高速增長。這也是為什么政府要大力支持攻破CPU和存儲器的原因。
第三關是國際化。池保勇表示,國際化不是簡單的參與國際大分工,中國企業應通過合作學習很多東西,并開始逐漸參與到更深層次的合作中。如,在2016年清華大學、Intel與瀾起科技共同簽署開發一個X86架構的新型通用處理器合作協議,在協議中雙方保留自身知識產權,并通過第三方公司瀾起科技結合兩方技術進行試驗生產,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向市場投入該產品。
最后,池保勇教授總結,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的大潮下需要認真學習,要靠實力說話,堅持開放合作,中國企業不能總是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只有自身有價值,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只有雙贏才能有合作。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8文章
11561瀏覽量
362002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32瀏覽量
219287
原文標題:【供應鏈】中國半導體走向國際市場要“過三關”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