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債務危機讓金立陷入了殘酷的生死考驗中,新的重組方案還沒有確定,等來的卻是接連不斷的壞消息。
4月7日,金立副總裁俞雷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稱,“金立的資金鏈危機是突發性的,銀行再有錢,擠兌也會倒閉。金立在積極生產自救。”針對金立目前面臨的債務危機,他表示,無論對內對外,金立的立場都一樣,會歸還供應商的錢和媒體的錢。就在幾天前,金立官方發布說明,表示“自發生危機以來金立前期采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現在將采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
但眼下的自救動作并沒有讓金立的代理商停止虧損。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金立代理商劉青(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貨上不了貨,債務危機對品牌聲譽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個中等規模的代理商現在一個月虧個幾百萬是很正常的。“我做金立都做了10多年了,如果上游不斷供材料,金立就不會出這么大事,我們也是跟著一起倒霉。眼下就看資金能不能盡快接進來,大家其實還愿意繼續跟著金立走下去。”劉青說。
代理商月虧百萬
雖然去年年底在朋友圈曬出了合作伙伴“大力支持”的合影,但對于金立董事長劉立榮來說,2018年以來他身上背負的壓力越來越大。
在記者與供應商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已有不少中小供應鏈廠商在2018年1月上旬開始到金立總部“上門要債”,部分廠商稱欠款期限已經達到半年以上。
而這種壓力也逐漸傳導至工廠環節。
4月2日晚間,金立官方微博正式發布一則《關于金立工業園目前的一些情況說明》,公開表示將對金立工業園的部分員工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還將采取“N+1”的方式進行補償,分期支付,最長8個月內支付完畢。
據記者了解,金立在東莞建有占地面積300多畝、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的金立工業園,手機年產能1億部,是中國較大的手機生產制造基地。擁有54條全自動貼片加工線,110條成品組裝測試線,成品組裝、主板生產、主板測試、印刷、相關配套設備等。
“自發生危機以來,前期我們采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現在將采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金立官方稱。
裁員后的上游將壓力棒遞給了下游渠道商。劉青對記者表示,目前大部分代理商都跟著金立走了十幾年,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在虧錢。“現在一個月賠個幾百萬很正常,以一個省代理為例,一般中等以上規模的省代理公司里面都有1000多號人,以一個人平均工資4000多元,這就需要大幾百萬,還有其他的費用,大一點的代理商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了。”
但劉青表示,代理商與金立之間的關系非常的穩定,很多代理商本身就和金立的董事長是多年的朋友或者是原來金正集團時期劉的下屬,感情很深。“出現這種事情是挺心痛的,但是也沒有辦法,我們解決不了太大問題,看看工廠能不能挺過去,資金能不能盡快接進來,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劉(立榮)掉眼淚了,也是在盡量補救。”
新重組方案仍未有時間表
今年春節過后,有消息稱金立獲得了億元級別融資。但對于融資細節,劉立榮表示還不是對外宣布的時候,要等簽訂了合同才能對外宣布。
而在3月初,就有內部員工對媒體表示,金立新的融資已經結束了,之后召開了董事會,來決定金立未來方向。
“新的融資估計在兩周內會出來。”在3月中旬,金立方面對第一財經表示。然而,最新的回復是沒有確切的消息。事實上,截至目前,包括海信、TCL、傳音甚至360在內的廠商都被傳與金立洽談過合作事宜。
海信成為其中最有可能接盤的對象,源于2月份的時候,海信正在跟金立談渠道合作,有意將金立的各省代理商,也就是各省的分公司納入囊中,并且已經在進一步統計金立的渠道數量。相關數據顯示,金立在全國的公開渠道數量為7萬個,這也是被外界認為金立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但隨后海信和金立都對此消息予以否認。
“我們不收購他們,嚴格說只是合作,只是委托他們在自己渠道里銷售,他們外債太多,不敢收。”海信的一名內部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從目前渠道上的情況來看,有部分渠道商已經通過非官方合作的方式接入海信,云南金立的一名代理商表示,一年時間,從年銷售200萬部掉到150萬部(2017年),渠道的壓力非常大,不知道暴風雨來得這么快,這么猛烈。
債務危機帶來的影響仍然在金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蔓延,無論是代理商還是供應鏈廠商都希望新的融資消息能夠盡快公布,在那之前只能“強撐”。
值得注意的是,劉立榮曾在今年1月表示,將通過戰略注資解決資金難題,但也做好了變賣旗下資產的準備,目前,金立旗下的微眾銀行股份和金立大廈總共價值70億元。
-
金立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2瀏覽量
17264 -
金立手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2瀏覽量
70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