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C(Real_Time Clock)為整個電子系統提供時間基準,MCU、MPU、CPU均離不開RTC電路設計,在設計RTC單元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常見的RTC故障如何解決呢?
一、什么是RTC
實時時鐘(Real_Time Clock)簡稱為RTC,主要為各種電子系統提供時間基準。通常把集成于芯片內部的RTC稱為片內RTC,在芯片外擴展的RTC稱為外部RTC。
圖1 時間格式
二、 RTC的發展
1、早期RTC
早期RTC常使用74/54系列、CC4000系列及555集成電路構建秒脈沖源,再利用分頻器、計數器、緩存器等得到分、時、日、月、年的計時信號,最后通過通信口送到處理器處理。由于電路搭建復雜且受器件特性影響較大,這樣的RTC往往精度差、功耗大且占用大面積PCB空間,且這類產品面臨“2000年”的問題(千年蟲問題詳見百度)。
圖2 千年蟲問題
2、中期RTC
這一時期的RTC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采用特殊CMOS工藝,因此功耗大為降低,典型值約0.5μA以下,供電電壓僅為1.4V以下。為節約寶貴的IO接口,通訊口也變為串行方式,出現了諸如三線SIO/四線SPI,部分產品采用2線I2C總線。封裝上采用SOP/SSOP封裝,體積大為縮小。得益于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這時的RTC精度、功耗等特性上得到實質性提高,已具備萬年歷功能甚至可以做到晶振停振自動檢測功能。目前這類RTC正被廣泛使用。
圖3 PCF8583
3、新一代RTC
最新一代RTC產品中,除了包含第二代產品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更加入了復合功能,如低電壓檢測,主備用電池切換功能,抗印制板漏電功能,且本身封裝更小(高度0.85mm,面積僅為2mm*2mm)。
三、RTC使用
RTC設計推薦方案如圖4所示,若采用I2C/SPI通信的RTC IC且已具備I2C/SPI驅動程序,RTC的使用就顯得尤為簡單,僅需要加上晶振電路就可以工作了。
圖4 RTC硬件電路
RTC設計電路簡約而不簡單,時鐘芯片的選擇、電路設計、器件放置、阻抗控制、PCB走線規范均會影響RTC的時間基準的穩定性,如圖5所示為致遠電子基于Cortex-A7架構的800MHz主頻的M6Y2C-256F256LI-T核心板以及配套硬件開發指南,致遠電子每一款核心板均有提供標準的推薦電路,為設計者提供穩定可靠的設計參考。
圖5 提供完善硬件支持的核心板
軟件方面,我們僅以linux為例了解下RTC的使用。在內核配置中選擇與硬件匹配的RTC驅動,以生成正確的內核鏡像。
圖6 啟用PCF8563 RTC驅動
圖7 啟用片內RTC
然后結合硬件測試RTC功能,使用命令date –-help獲取相關指令。hwclock –w命令將設置的時間同步到硬件,hwclock命令獲取RTC時間,判斷是否同步成功。
圖8 date命令(部分)
圖9 驗證保存狀態
四、RTC問題
1、計時不準
RTC的主要職責就是提供準確的時間基準,計時不準的RTC毫無價值可言。目前部分MCU在片內已集成RTC,實際測試中在電池供電6小時環境下片內RTC的偏差在1-2分鐘。因此,若對實時時鐘有較高的要求則需優先考慮外擴RTC,若能支持溫度自動補償則精度更佳,如DS3231、PCF2129可以在后備電池供電時根據溫度變化自動修改補償量。
圖10 常見RTC精度對比(供參考)
2、無法讀寫
RTC無法讀寫(通信)時可從軟、硬件兩方面考慮。軟件方面重點考慮通信驅動的問題,在嵌入式linux系統中常表現出RTC驅動無法檢測到RTC的存在。比如在啟動信息中打印pcf8563_get_datetime: read error,或者無法對I2C/SPI操作。這類問題可以使用帶協議解碼的示波器排查、驗證。
圖11 I2C協議解碼
硬件方面,以常用的I2C為例,最不可忽視的則是上拉電阻的使用。I2C上拉電阻選擇1K-10K為宜,可根據通信速率、長度、節點數而定。在節點數多、干擾大時還應在SDA、SCL線上串聯100~200ohm左右的電阻,有效抑制干擾脈沖。另外,所有IC都有意外損壞的可能,必要時更換RTC芯片。
圖12 I2C上拉電阻使用
3、掉電不保存
這種情況最可能的原因是未使用備用電源或備用電源沒電了,應檢查硬件電源電路。軟件方面可能在用戶程序、自啟動腳本中設置了RTC,每次重啟則將RTC恢復為默認值,這時應從啟動打印信息或系統日志中排查。
-
CMOS
+關注
關注
58文章
5710瀏覽量
235413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23瀏覽量
350992 -
RTC
+關注
關注
2文章
538瀏覽量
66463
原文標題:如何正確設計實時時鐘RTC?
文章出處:【微信號:ZLG_zhiyuan,微信公眾號:ZLG致遠電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