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曠視科技對外宣布全資并購艾瑞思機器人 (Ares robot),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業務。
同一天,商湯科技宣布獲得阿里巴巴領投的6億美元C輪融資,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能平臺公司。
曠視目前是vivo、華為、小米手機人臉解鎖方案提供商,商湯則主要服務于OPPO 和vivo。
vivo旗艦機X20上面的人臉識別技術來自商湯科技,海外市場如印度地區手機應用的人臉解鎖技術是曠視,vivo X21上面改用曠視的人臉識別技術。
金融領域身份安全的頭部1000家客戶中,80%至85%是曠視客戶,能為其帶來三四成收入。
“我要把商湯擠出去。”吳文昊說出了心里話。
OPPO去年發布R11s旗艦機時,將商湯的人臉識別和拍照優化技術作為一個重要亮點推出。此前,蘋果最新手機iPhone X上Face ID啟用人臉識別功能,取消了指紋識別,國產手機廠商OPPO、vivo等確認這一趨勢,開始跟進。對預期千萬級銷售量的手機產品來說,誰家公司的人臉識別方案搭載上去,都將名利雙收。
作為商湯的競爭對手、曠視科技相關負責人吳文昊向騰訊《深網》表示,“OPPO手機我們也在合作了。”曠視總部在北京,在深圳放了兩拔人,分別在手機廠商OPPO、vivo附近,與其技術人員保持隨時溝通。他認為曠視有一些狼性,“我們進入一個行業追求比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份額。”
曠視科技和商湯科技是人工智能浪潮中崛起的視覺識別領域代表性公司,二者對手機人臉識別解鎖的爭戰已經開始,更多的市場爭奪也發生同屬于人工智能的依圖科技、云從科技乃至巨頭百度之間。
人工智能技術從2015年開始直到去年下半年一直是創業的熱門領域,但最后一環的商業化卻一直是個難題。人臉識別與全國第三大產業手機相結合后,生意空間原有的天花板一下子被抬高,創業公司都不想放棄這個機會。
相同的競爭已經持續上演,在安防、互聯網金融和虛擬社區等領域里,商湯、曠視等公司競爭已經有三年多,而2018年注定愈加忙碌。曠視創始人印奇聲稱,“2018年會是行業整合的一年,輸贏到2018年結束時候就能夠看得很清楚。”
視覺識別的商業化肉搏戰開始了。
4月9日上午,看上去是一個巧合,曠視科技對外宣布全資并購艾瑞思機器人 (Ares robot),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業務,隨后,商湯科技宣布獲得阿里巴巴領投的6億美元C輪融資。
對標蘋果 互相競爭
剛過去的狗年春節,吳文昊沒有休息,在深圳辦公室加班。在他看來,客戶發布手機的時間表就是指揮棒,2018年需要拼命,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早在2017年5月份,吳文昊和他的團隊就進入一種沖刺狀態。在拿到vivo訂單之后,他組織了公司三、四十名技術骨干,關進了一間會議室,進行人臉識別技術在手機上應用的封閉開發。在北京融資資訊中心A座辦公室里,各種遠近不同的人臉照片被打印出來,進行測試、比對。
在離曠視辦公室不超過三公里的地方,另一拔商湯科技的團隊已經提前一個多月與OPPO合作,研發人臉識別在手機上的應用。曠視想加速追趕。
吳文昊判斷,世界上60%攝像頭用在手機上面,人工智能一定要進入這個市場。蘋果公司已經通過收購和研究,投入了近10億美元上面,前景廣闊,有分析稱這個市場收益未來不會少于金融領域。曠視之前做金融業務時,在FaceID和云上Face ID等實際應用場景上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和知識。他將這些解釋給公司負責人印奇等人聽,很快獲得公司內部資源支持。
連續攻關50多天之后,吳文昊匆忙趕到印度新德里參加了vivo當地旗艦機vivo V7 Plus的發布會。吳文昊記得特別清楚,“9月7號的發布會,我是9月6號才拿到印度簽證,當晚坐國航飛機過去的”。
印度機場大幅中國手機廠商的廣告讓吳文昊印象深刻。印度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手機市場,人工智能技術能應用在這里,這種感覺讓他興奮。
手機廠商發布手機是首先確定發布時間,其它都得按照這個時間點倒推。而vivo對品質的要求,超乎了吳文昊原先預估。
之前金融領域的刷臉應用,客戶要借錢,在人臉識別過程中,需要按銀行要求擺動頭、眨眼睛。但在手機上,用戶不會做這么多動作,在大多數是正面識別的狀況下,如果用戶體驗不好,方案就會直接被淘汰。除此之外,廠家還要考慮安全性、成本等因素。三大因素平衡下來,對吳文昊的挑戰非常大。一些硬指標,比如蘋果手機人臉識別誤失率為百萬分之一,這些都要達到。
“近乎變態一樣的質量控制和對技術的要求,我們壓力很大。”最初,吳文昊和團隊覺得把人臉解鎖算法做到三四百毫秒就覺得很不錯了,手機廠的要求是進入100毫秒。“vivo說別給自己設天花板。”
實際上,國產手機追趕的人臉解鎖功能,與蘋果3D深度攝像感官技術有差距,是一種折衷技術。當前國產手機主要還是用可見光和紅外光感知人臉面部特征,可以理解為2D技術。曠視給出的描述是基于RGB可見光二維人臉圖像完成的活體檢測和身份識別。
這種方案還不能達到區分活動的人臉與打印出來的一張同樣大小的照片,不能應用于安全需求高的支付領域。
對競爭激烈的手機圈而言,多一點差異化就是亮點。OPPO和vivo對這一硬骨頭發起挑戰,以產業鏈整合驅動,這給了商湯與曠視等公司機會。
曠視目前是vivo、華為、小米手機人臉解鎖方案提供商,商湯則主要服務于OPPO 和vivo。
另一家業內公司ULSee內部人士告訴《深網》,在原有攝像頭和感光元器件基礎上通過軟件算法提升,“只能是一個過程和一個階段。硬件功能提高才是百倍級的,最終會被3D結構光替代。”這家公司在日本拿到項目,與人工智能投資狂人孫正義有合作,現在,它也是OPPO、傳音公司方案提供商。
最新的競爭焦點在誰能做出用戶體驗最優的應用3D結構光或者TOF測距技術。3D結構光,可以感知到人臉面部相互之間的距離,不再僅僅是二維平面圖。這是目前吳文昊熬夜突擊的地方。
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向騰訊《深網》透露,vivo旗艦機X20上面的人臉識別技術來自商湯科技,海外市場如印度地區手機應用的人臉解鎖技術是曠視。這種分區域、分品牌的制衡對手機公司而言,可分攤供應商過于集中的風險。而商湯、曠視則會戰戰兢兢,唯恐落后,拼盡全力。
商湯聯合創始人楊帆則希望向《深網》傳達一種技術積淀后的優勢。成為OPPO人臉解鎖供應商,是“從半山腰開始跑,從60%開始跑。”他強調,商湯做事背后有著關聯邏輯。一些商業機會出現后,商湯也會去集中攻關,但是不會搞大會戰,而是爭取打造更加持久的平臺性優勢。
以客戶OPPO為例,從做智能相冊、美顏和背景虛化等,一貫下來,OPPO需要在最新手機上體現人臉識別差異化時候,商湯自然獲得優勢。“這些功能模塊之間,存在相關性。”
對于3D結構光人臉解鎖等技術升級,商湯也在幾個研發中心投入人力研究。最快預計在今年九、十月份,升級后可與蘋果手機iPhone X 媲美的人臉解鎖手機將面世。3月5日,胡柏山告訴《深網》,一般而言,手機產業鏈需要提前6個月備貨生產,已經提前向某些3D模組廠商下單。
屆時,吳文昊擠出商湯的愿望能否實現將揭曉。
無法突破的安防市場
依靠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技術和商業布局,2011年成立的曠視科技躋身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公司。2016年底完成1億美元的C輪融資后,曠視科技估值至20億美元。2017年10月,C輪融資4.6億美元。
曠視科技涉足了三大行業。第一是AI+金融,第二是AI+安防,第三是AI+手機。印奇說,金融行業人工智能應用時間最悠久,商業化相對比較成熟。具體到金融領域身份安全,印奇告訴《深網》,頭部1000家客戶中,80%至85%是曠視客戶,能帶來三四成收入。
身處人工智能給行業賦能的浪潮中,印奇體會比較深的是AI和行業結合,每個行業都有窗口期。窗口期競爭激烈,要加緊去搶占。
實際上,AI風口起來之前,一些新興公司看到安防萬億級別大蛋糕,紛擁而入。
早在2014年,當時一家叫格靈深瞳的公司被投資人徐小平大為贊賞,理由之一是研發出能夠識別危險手勢的智能設備,安裝在ATM機旁,發現危險就自動報警。新技術加上傳統巨量市場,以及伴著政府機構和銀行大主雇安全的硬需求,這將是一門注定發財的大生意。
不過,這個產品始終沒能規模化運用。同樣做安防的云從科技創始人周曦分析,格靈深瞳主要是做智能攝像機,要帶3D景深,有點像現在AR、VR,“但是技術成熟度不夠,它沒有完全到爆發時間”。云從成立時,主要做基于人臉識別的圖像識別,相對而言成熟度更高。“人臉識別技術這兩三年突飛猛進,在往上跑。”
即便如此,新興算法見長的人工智能公司要切入安防仍然舉步維艱,行業內已經有傳統安防設備供應商海康和大華,處于強勢地位。
海康2017年發布了一套深眸系列的攝像機,類似產品人工智能公司也做過。比如,云從去年11月份發布了。結果,“我們之前做安防的團隊,遇上海康以后也是被打得比較郁悶。”云從科技金融行業部總經理張興旺對《深網》說。
在他看來,海康是安防領域的華為,從供應鏈到用戶新需求跟蹤都比較強勢。最終人工智能視覺識別型公司落入尷尬處境,智能安防攝像頭與傳統安防設備的適配性成問題,成本過高。導致的結果是智能攝像頭賣一臺虧一臺,量級始終難越5000臺。
另外渠道方面,安防行業不像電子消費品可以靠電商拉動,它依靠代理商渠道出貨。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云從產品拿下20幾個省試用,“實際總體市場份額還只是占一個小頭,離他們還有比較大差距。離我們初期的規劃目標也有差距。”張興旺說。
在大華股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殷俊看來,算法有天花板,而安防領域客戶不是要單一產品和單一技術問題,而是要整套解決方案。與這些相比,算法上幾個百分點的精進帶不來競爭優勢。
張興旺記憶中,2015年和2016年是人工智能公司向安防行業進軍比較猛烈的兩年,最終引起海康和大華反擊。
早先,海康與商湯合作,利用其算法;大華用依圖的算法。海康和大華使用他們的算法,按照所賣攝像機臺數算技術授權費用。但后來,“海康率先轉變模式,把商湯弄出去,自己搞算法。大華也跟著自己做。”
海康、大華成立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發團隊,為彌補智能算法上的人才短板,充實自身實力,同時給競爭對手釜底抽薪,海康找獵頭點名要挖張興旺。“五六個獵頭輪流給我打電話,很無奈。”張興旺說。
張興旺觀察行業發展后得出教訓,商業模式上不能與虎謀皮。
尋找立根之所
2014年商湯科技創立后,一直處于商業化落地訴求中。直到 2015 年 9 月,商湯迎來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波機會——與一些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公司,簽下幾個千萬級別的合同。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為人工智能視覺識別創業公司真正帶來收益。比如曠視科技向擁有支付寶的阿里巴巴金融子公司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提供人臉識別系統。分期樂、宜信等公司都是此類方案采購方。
作為云從科技金融行業部總經理,張興旺認為在互聯網金融這一塊,曠視市場份額為50%左右,商湯在30%左右。
相比互聯網金融的勇于嘗新,傳統銀行機構觸及AI動作要緩慢很多。依圖科技金融業務副總裁沙楊告訴《深網》,2015年,招商銀行對人臉識別技術感興趣,“把十幾家人臉識別廠商拽過來做了一輪技術測試和篩選。”依圖最終勝出。
自2012年起做安防業務開始的依圖,于2015年獲得第一個金融客戶。這對依圖乃至人工智能公司具有示范效應。銀行是一個防范風險的機構,接受新事物本身會非常審慎。
試點首先是在深圳總行營業點。從裝有人臉識別的ATM機取款,運行一段時間后,招行反饋端到端的取款成功率已經非常接近100%。后面推廣到中國農業銀行。
云從則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在廣東省的100多所高校內試行學生刷臉買飲料。這樣,出去運動時就不用帶錢包和手機。按照周曦計劃,在高校實驗成功后,今年往寫字樓、商場等場所推廣。前提是,需要安裝帶有人臉識別的自動售貨機。
麻煩在于,這種自動售貨機造價昂貴,上萬元一臺,全面鋪開有一定難度。
人工智能公司還進行了多種商業化嘗試。
2017年 8 月底,商湯的技術應用到蘇寧在南京開出的全國首家真實投入運營的無人店——蘇寧體育 Biu。探索自助化售貨,智能追蹤用戶在不同貨品前的停留時間等。曠視此類探索在北京聯想橋附近的物美超市同樣在做。據曠視供應商透露,這類產品配件出貨量一年在一兩千套,還在萌牙狀態。
智能零售之外,商湯科技利用人臉關鍵點跟蹤、手勢識別、背景分割等技術,為Bigo在直播場景中實現更多樣化的炫酷效果。在這一領域,曠視吳文昊稱早期Face++開放平臺,提供人臉識別和圖像識別通用的能力,“2013年美圖秀秀是我們第一個簽單客戶。”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商湯科技在此領域做得更好。商湯推出的Sense AR特效引擎,可定位并識別主播面部動作、手勢,實現AR特效美化,打造出賣萌、搞笑,甚至穿越效果,同時還支持換臉、美顏和背景更替,可提升短視頻拍攝和直播趣味性。
云從張興旺估計,商湯2016年推出的這項新業務,一年“賺了幾千萬,利潤還是可以的,業務模式不算穩定。”
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技術趨勢,看似無所不包,實質尷尬也正源于此,行業內公司一直苦于找到立根之所。不像互聯網崛起后,電商成為一門生意那么明確。也因如此,他們之間的競賽還沒有明顯拉開身段。
商湯提出的模式是“1+1+N”,第一個1是核心技術,第二個1綜合性能力平臺,N是不同行業。通過前面的1+1,給后面的N個行業賣SDK。在人工智能早期,各行各業大家都沒技術的時候,賣SDK是一門好生意。
2017年商湯對外稱,平均下來每天簽一個訂單。但是,潛在危險在于,像海康這樣的公司不在少數,有野心有實力的公司不會甘心于要害技術上受制于人。這個風險同樣可能來源于手機廠商。確認人工智能成為重要趨勢之后,vivo在全球建立研發中心,目前已經有近200人的團隊在做相關研究。3月19日,vivo正式舉旗艦機發布之際推出人工智能品牌Jovi,從小v的語音交流開始,實現人機交互。
另外,計算機視覺和人臉識別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后,滲透進不同行業。致力于成人工智能視覺領域商業化應用的發動機的商湯,將要面對價格競爭。
此類問題,曠視同樣難避免。
云從科技周曦坦言,“人工智能可以立刻落地的點不是很多,無人駕駛、醫學等,都是非常好方向。但是不是說今年、明年就能夠有盈利。”
所以,云從策略性地依據中科院背景,成為國家四個人工智能平臺之一。通過國家層面,做成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后,有些事情做起來就方面很多。比如與公安部、銀行成立聯合實驗室。“在聯合實驗室框架下用數據來訓練,我們并不會把數據拿走。”周曦說。
這種架構益處頗多,既能拿到機構穩定訂單,也可以規避數據安全性質疑。在沒找到立根之所前,云從先想辦法活下來,立于不敗之地。2017年,云從預計營收1億元,沒有利潤。2018年預計將有利潤。
2月24日,春節后沒幾天,云從科技正式宣布推出“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云從研究院副院長周翔稱,他們幫助一些上游手機配件模組廠商出主意,一起著力于小型化,適配智能手機。等到奧比、華捷艾米、圖漾和舜宇光電等公司完成硬件升級,云從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裝可用于手機上面。這總味著又將是一場行業內洗牌。比如,原先做指紋識別的公司會受到沖擊。
今年,張興旺的工作添加了新任務,兼著尋找3D技術的手機廠商客戶。云從也不愿錯過手機上的商機。無疑,他將成為曠視吳文昊的競爭對手。
3月20日早晨,vivo發布新旗艦機X21后的第一天,吳文昊轉發給《深網》作者一條消息,曠視的人臉識別解鎖技術終于進入了vivo國內市場旗艦機型X21。這意味著,吳文昊過年未回家的付出有了階段性回報——起碼在vivo旗艦機上搶了部分商湯的市場。下一步,曠視和商湯在OPPO手機上還將繼續二者的爭奪。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78瀏覽量
2077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