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微軟宣布進行重大重組,Windows部門將被拆分,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事業部存在。Windows、Office、Surface、Xbox等核心業務并入體驗及設備事業部,其它的零碎產品,歸入新成立的云計算及AI平臺事業部,已經在微軟工作了21年的Windows業務負責人梅爾森將離職。
經歷這次近年來最大的架構調整之后,微軟將會重組為3大事業部:體驗及設備、云計算及AI平臺、人工智能及研究。
同時,微軟CEO納德拉向全體員工發出題為“擁抱我們的未來:智能云與智能邊緣”的郵件。
他在信中說:“我們的愿景是探索智能云和智能邊緣將如何塑造下一階段的創新。首先,從云到邊緣,計算正變得更加強大和無處不在。第二,人工智能的能力正在迅速超越感知和認知,這是由數據和世界知識推動的。第三,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將融合在一起,創造更豐富的體驗。”
4月4日,在微軟43歲生日當天,Azure部門的全球副總裁通過一篇官方博文宣布,微軟將在未來4年投入50億美元用于物聯網相關的研究、產品、服務和新項目拓展。
(前排左1和右1分別是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
看到這張拍攝于整整40年前的老照片,不由得牽動了我的神經。畢竟這個星球上絕大部分PC仍舊運行著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它為互聯網時代打開了一扇“窗”。但正如比爾蓋茨所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在面對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技術浪潮,微軟的變局隨之而來。
微軟CEO納德拉自上任伊始,一直將業務中心從Windows轉向云平臺和智能服務,Windows早已不是微軟的頂級產品線,云計算市場中微軟也已占據重要地位。這次微軟經歷重組重新出發,新時代早已醞釀開啟。
巨頭們為何逐步將IoT提升到戰略核心地位?
2017年前后,巨頭們在IoT領域的戰略和布局愈發清晰,這其中不僅包含芯片公司英特爾、ARM,工控企業西門子、ABB、施耐德,網絡設備提供商思科、華為,電信運營公司移動、聯通、沃達豐,還包括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和云平臺公司,比如阿里、騰訊、谷歌、亞馬遜等。
尤其就在上周阿里剛剛高調宣布全面進軍物聯網,IoT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后新的“主賽道”。因此在繼續分析微軟的布局之前,我們需要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巨頭們逐步將IoT提升到戰略核心地位?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進行全要素、全維度的整體考慮。在【物女心經】之前的文章中,曾經從不同側面進行過分析和預判,這里進行相對系統化的梳理和呈現:
1.物聯網與互聯網、人工智能與云計算共生,成為巨頭無法回避的現實
首先,分析互聯網、云計算的演進歷程,有助于看清它們殊途同歸的下半場。
在過去的30-40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我們。如果細看互聯網的發展脈絡,你會發現互聯網主要連接的對象是人與人,它將人的“信息”數字化呈現在虛擬世界,通過門戶網站、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等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服務。
而在未來,互聯網企業如果想延續以往的高速發展,需要從圍繞以“人”為中心構建的場景進一步擴展,將“物”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囊括進來,將“物”從物理世界帶入到虛擬世界,并在虛擬世界中將“人”與“物”的信息打通,通過創造新的“物種”,構建“后互聯網時代”的全新體驗。
因此從互聯網到物聯網,是萬物皆變過程中的不變主題。
在互聯網發展的前半階段,隨著“人”在虛擬世界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對于基礎設施的要求也與日俱增,需要一個綜合的“大腦”在云端存儲、運算和分析這些信息,因此很多互聯網公司順勢推出了云計算服務,并且擴張越來越激進。
資料顯示,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2016年的資本支出和資本租賃共計為315.4億美元,比2015年同比增長22%。每家公司都將云計算列為主要投資領域,云平臺的營收也日益成為巨頭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為了進一步帶動云平臺的增長,從“云”到“物”的“下沉”策略,通過“物”的流量帶動云端生態布局,成為巨頭們的必由之路。
2.物聯網中“連接”多樣化和“邊緣”智能化,正在形成應用落地的兩種主驅力
再看物聯網自身的發展態勢。
物聯網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過去一段時間內發展一直不溫不火,與智能終端的數量長期沒有取得爆發式增長有關。探究原因,過去的物聯網還是停留在“聯”的階段,大家的關注點聚焦于解決“物”與“物”之間互聯互通的問題,產生的價值有限。
而如今,物聯網的發展已經向著“智聯網”的方向邁進,大家意識到解決萬物“互聯”的問題只是基礎,增強“物”的智力水平,或者創造新型的智能化“物種”,才是撬動物聯網價值鏈的關鍵。
因此,從去年開始,你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正在從云端下沉到終端,在邊緣側開始發揮作用。將AI智能芯片加載于智能電動汽車、智能手機、智能攝像頭…中的現象也越來越普及。
比如搭載了人工智能芯片的iPhone X、華為Mate 10/V10、GooglePixel 2等產品,隨著手機出貨量的上升,人工智能芯片的性能可以持續提升,成本也會被繼續攤薄,更加適合物聯網的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物聯網中“互聯”的數量和成本優勢有望進一步凸顯。
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公司紛紛積極部署物聯網的專用通訊網絡,根據最新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底,全球共有4.07億個蜂窩物聯網連接,中國移動擁有1.5億個物聯網連接,沃達豐的物聯網連接數已經超過7000萬,中國聯通5000萬,AT&T為3600萬,中國電信2800萬連接。
至于成本方面,中國移動表示將提供10億元NB-IoT模組專項補貼,補貼幅度為60%-80%。還提出了“139合作計劃”,其中,“1”就是著力推動NB-IoT新網絡合作。
隨著NB-IoT、LoRa、eMTC等通訊技術的發展,相關廠商愈發意識到,要實現萬物互聯需要大家共同參與,才能發揮物聯網的最大威力。
以曾經的摩拜為例,在2017年5月摩拜與四川移動、華為合作成為第一個基于NB-IoT 900M技術提供共享單車服務的企業。
運行在各地的900萬輛智能共享單車,每天產生40TB出行大數據。NB-IoT智能車鎖一天的耗電量為100.5mAh,續航時長為58天,相比GSM車鎖續航時長提升14%,加之物聯網平臺中提供的出行規劃、電子圍欄、紅包車等能力,讓大家逐步看到了物聯網帶來的巨大效益。
3.數據資源化激發思維認知和生產關系革新,加速萬物互聯版圖重塑
新一代智能設備的滲透率增長往往快于前一代產品。
PC個人電腦從量產到普及用了20多年時間,智能手機用了7年,平板電腦用了3年。而物聯網硬件可以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發展。無論是在B2C消費領域還是在B2B產業領域,隨著人的認知程度的提升,物聯網硬件的滲透速度都有可能會快于以往。
以消費者更換速度較慢的電視為例,根據統計,智能電視自2010年初開始推廣,4年時間滲透率就達到了30%以上。而更換速度較快的智能手機此前則是花費了5年時間才達到同等滲透比率。
借由智能設備的普及,人們的數據思維模式亦隨之日益強化。
新興產品與數據思維迅速滲透的趨勢從“區塊鏈”技術的迅速演進中也能看出端倪。在物聯網的一些場景中,“信任”都是痛點問題,區塊鏈最核心的價值便是通過程序算法來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規則,以此為基礎來創立一個信任網絡,確保點對點之間的信任與交易的安全。
隨著區塊鏈的普及,它還將改造目前社會的生產關系,逐步改變社會生產的運行模式。生產關系中三個基本要素是生產工具的所有權,生產和商業活動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分配制度。當這三者改變時,生產關系就變了。
而物聯網與“區塊鏈”有個交叉點:“物鏈網”,可以用于處理未來的人或物的身份識別和數據安全,TOKEN(通證)會在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流通,一個全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世界逐步展現。
基于區塊鏈技術,使用由物聯網硬件創造的大數據進行統計或者分析的公司,就不再需要獲得數據,而是需要數據的部分使用權。數據的所有權可以真正的交回到數據創造者手中,數據資源的所有權變了,交易數據過程中的分配制度也將會隨之改變,因此生產關系中的要素都發生了變化。
以上述三個原因為主,綜合考慮其他隱性條件,巨頭們將物聯網作為“主航道”并不意外。
但進軍物聯網,橫亙在巨頭們面前的困難也非同以往。
首先,物聯網涉及到商業模式的變化,有些巨頭從賣硬件起家,有些從賣軟件出身,有些擅長賣方案,有些精通賣服務,無論是從硬到軟,還是從軟到硬,都是對業務能力的不小挑戰。
其次,物聯網產業鏈很長,作為巨頭就必須通盤考慮,發揮自身的生態建設優勢,從合作伙伴中借力借勢才是成功的關鍵。在全面布局和單點滲透中做好平衡,劃清與合作伙伴的利益邊界,保證生態系統的活力,不僅僅靠技術,還要靠藝術。
最后,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物聯網的范疇太過寬泛,具體在哪一個賽道發力還需加以仔細識別。All in的姿勢雖然會在氣勢上略勝一籌,但在實踐過程中,物聯網不能依靠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湊熱鬧型”布局,隨時試錯隨時調整的方法更為穩妥。
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巨頭們交出的答卷看似表面趨同,實則千差萬別。
下面,我們說回微軟。
微軟的50億到底花在哪兒?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共同梳理微軟在物聯網的現有布局。
雖然沒有被正式提出,但作為一家動態變化的公司,微軟已經在物聯網方向探索多年。微軟CEO納德拉在2014年2月4日上任當日就明確表示,“這個行業不尊重傳統,只尊重創新。”
同年,微軟Azure平臺進入中國,物聯網被列為嘗試方向之一。
2014年12月18日,微軟AzureEvent Hubs(事件中心)正式發布,提供物聯網場景中的大規模數據接入服務。
2015年1月22日,微軟舉辦了Win10發布會,它可以說是微軟拋棄PC的起點。雖然仍舊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但微軟意識到不能死抱著自己目前的平臺和市場份額,必須求變。
同年,微軟還推出了面向物聯網設備的超輕量級Win 10操作系統,名為“Windows 10 IoT Core”(Windows10物聯網核心版),支持樹莓派Pi2與IntelMinnow Board Max開發板,意在讓Win 10進一步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成為真正無處不在的操作系統。
與電腦版系統不同,Win 10物聯網版沒有統一的用戶界面,物聯網的開發商需要利用Win 10的通用軟件,給不同的物聯網設備開發出不同的界面。
2015年10月,微軟推出AzureIoT Hub公開預覽版,可供公眾使用。Azure IoT Hub是一項為聯網設備提供注冊、管理、溝通的云服務,它是Azure IoT Suite的重大組成部分,對于微軟的整體物聯網戰略至關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在邊緣計算的新方向:“容器技術”上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進展。
邊緣計算這一趨勢,讀過【物女心經】文章的朋友應該都很熟悉了。邊緣計算設備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只負責數據收集轉發的網關,而是能夠提供智能化運算能力,而且產生可操作的決策反饋,用來反向控制設備端的邊緣平臺。
因此,邊緣計算平臺需要一種技術在單臺計算機或者少數幾臺計算機組成的小規模集群環境中隔離主機資源,實現分布式計算框架的資源調度,使得能在邊緣計算平臺上運行云端訓練后的智能分析算法。
隨著以Docker為主的容器技術逐漸成熟,容器技術成為邊緣計算平臺的底層標準技術,是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
容器技術是主機虛擬化技術后,最具顛覆性的計算機資源隔離技術。通過容器技術進行資源的隔離,不僅對CPU、內存和存儲的額外開銷非常小,而且容器的生命周期管理非??旖荩梢栽诤撩爰夐_啟和關閉容器。
簡單的說,容器就像集裝箱一樣把軟件封在一個殼子里。上圖中的這條大鯨魚其實就是我們的電腦,這些箱子便是Docker容器,箱子里裝的是軟件。除了軟件本身,它還包含了軟件運行所需要的特殊環境配置。軟件運行時可以直接利用這個箱子里的環境配置,與電腦中原有的環境配置完全不沖突,而且互不影響。
按照我的習慣,咱們不妨再說得簡單點兒。
如果把電腦比作一個大食堂,食堂里面有蔬菜等原材料、各種廚具和加工工具,還有廚師作為食堂的在職員工。那么Docker容器就像是大食堂中開設的各種菜館門店,川湘粵魯豫菜都可以各有一個店,每個店都使用大食堂中現成的廚具,大部分原材料和現成的廚師,只需準備少部分配菜和配料(運行環境)即可。
2017年5月11日微軟推出的AzureIoT Edge就是一個容器,可將AI人工智能和高級分析功能提供給支持該服務的設備。支持Azure IoT Edge的設備即使在離線時也可以可靠地運行,或者僅間斷連接到云端。無論何時重新連接,這些設備將自動同步其最新狀態,并繼續無縫運行。
目前,Azure平臺上物聯網套件中承載的服務多達十幾個,針對設備端、邊緣側,再到云端的不同場景,可以提供相對完整的物聯網方案。
微軟還針對不同的主題,推出了特性化的解決方案和端到端的整體性服務。
工業物聯網、智慧能源、智能零售、智慧地產…在這些領域微軟都已經建立了物聯網應用的最佳實踐,并總結形成了技術實現路徑。
作為提供底層技術支持的優質合作伙伴,微軟Azure已經與西門子、GE、ABB、羅克韋爾、施耐德、研華、蒂森克虜伯、PTC、小米、海爾等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開拓物聯網的疆界。
為了促進Azure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4月3日,微軟宣布將AzureIoT Hub基礎層和標準層服務價格下調。
微軟擅長應用軟件和操作系統,核心實力是為企業客戶提供堅實穩定的基礎服務,這一能力擴展到云計算和物聯網業務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來看,微軟此前的戰略轉型卓現成效。B2B商業服務和智能云業務超越了原有PC端的Office和Windows業務,占據了營收超過半數的份額,并且保持著良好的增速。非敏感信息在公有云上處理,簡單高效;敏感信息進入私有云,確保安全,“混合智能云”策略是幫助微軟實現王者歸來的一大利器。
在文初提到的那封納德拉發給全體員工的郵件中,微軟首次將“智能邊緣”提升到與“智能云”同等的地位,可見微軟的戰略重心正在徹底的發生轉移。
微軟的目標是,通過為邊緣網絡提供數據處理能力,讓客戶能從邊緣設備中獲得更快更多的信息。在微軟眼中,各種傳感器、Hololens、智能手機、智能網關和個人電腦這樣的終端都屬于邊緣設備。
目前為止,微軟并沒有明確表示未來4年的50億美元投資將用在何處。
從現有情況分析,微軟已經在物聯網相關的項目方面花費了15億美元,并且微軟在2017財年的研發費用為130億美元,2016財年和2015財年均在120億美元上下。也就是說,在未來4年,微軟每年在物聯網領域的投資將占到整體研發費用的10%左右,只能說是小試牛刀。
從微軟現有布局中分析,我認為微軟的50億美元最有可能用于將現有的物聯網支撐能力進一步下沉,從邊緣側下沉到設備端,滲透到資源極為受限的硬件平臺,提供極低功耗的操作系統支持。
針對設備端的應用場景,亞馬遜的FreeRTOS、阿里的AliOS Things、華為的LiteOS、ARM的Mbed已經起跑,作為老牌的操作系統提供商,未占先機的微軟沒有理由不猛追直趕。
由于缺乏基于傳統的RTOS實時操作系統完成開發的經驗,微軟在設備端的布局很有可能通過并購活動完成。從過去兩年的并購交易來看,除了并購意大利物聯網平臺初創公司Solair之外,微軟在IoT領域的交易并不活躍。
微軟在物聯網領域的進一步滲透,有助于增強與企業客戶的綿密合作,拉動Azure云平臺業務的開展。由于物聯網落地需要生態合作伙伴共同建設達成,因此微軟在北美、德國和中國圍繞生態建設進行的投入也將不可或缺。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14瀏覽量
104173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40瀏覽量
13755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9005
原文標題:拆分Windows,50億美元發力IoT,微軟上演王者歸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GeWu-IOT,微信公眾號:物聯網資本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