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變化的自動駕駛領域中,Lyft 最近與汽車供應商巨頭麥格納公司的合作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合作案例。
過去 130 年來,在無數倒閉公司的“灰燼”之上,全球汽車行業的競爭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盡管曾有成千上萬家OEM活躍在這個行業,但在 2017 年,最大的十家汽車廠商在全球銷售總額中的比例高達 73%。為了迎接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時代的到來,未來這種整合極有可能繼續下去。目前來看,業內也已經出現了一些跡象。
目前的信息已經足以幫我們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正如那句老話所說的那樣,“打破預測的,總是未知的不確定性”。在探討如何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中脫穎而出時,這句話尤其適用。
事實上,在確定無疑的“證據”出現之前,大多數市場參與者也不過是在“賭”。
過去一年中,隨著各家公司開始試圖填補各自的技術空白,我們預計將看到更多公司結盟,包括從“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到“直接收購”等多種形式。博世 (Bosch) 和戴姆勒 (Daimler) 的合作,似乎可以追溯到汽車誕生之時。如今,這兩家同位于斯圖加特的公司似乎已經開始合作開發一種全自動駕駛系統,且未來有計劃向其他公司提供。
Aptiv (曾為德爾福集團的自動化和電動化業務部)收購了創業公司 nuTonomy,昂首挺進自動駕駛領域。這家公司還收購了 Ottomatika 公司,并投資了一系列激光雷達和數據技術公司。福特 (Ford) 在邁阿密設立了分部,為Dominos、Lyft、Postmates 等多家公司開發、驗證“服務式運輸”平臺。分析認為,福特此舉是為了優化該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部署,從而提高技術利用率并增強創收能力。
“電裝 (Denso) 與豐田 (Toyota)”之間的合作,比“博世與戴姆勒”更加緊密。此前,日本電裝 (Denso) 一直滿足于自己作為傳統一級供應商的角色,但最近這家公司決定自行研發汽車組件和子系統,并與其客戶進行設備集成方面的合作,而非直接開發完整的自動駕駛套裝。此外,豐田研究院 (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 的成立也讓豐田、電裝和愛信精機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
2018 年消費電子展 (CES) 上,隨著亞馬遜 (Amazon)、必勝客 (Pizza Hut)、優步 (Uber)、滴滴 (Didi)和馬自達 (Mazda) 等多家公司宣布成立 e-Palette 聯盟,一種新型的全面移動出行業務形態開始逐漸凸顯。
事實上,Lyft 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商業案例。2017 年初,這家公司仍似乎滿足于與大量汽車廠商合作,單純將這些公司的汽車部署至自己的叫車平臺上,包括 Waymo、通用汽車、捷豹路虎和福特等。但到了 2017 年中,Lyft 則宣布將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且有意將該系統提供給其他制造商。
目前,Lyft 聲稱公司擁有大量數據支持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但真實情況卻讓人有一絲懷疑,因為Lyft 并沒有自己的車隊,只能從司機和乘客使用的 App 中獲取一些數據。這些數據可能對物流算法有用,但并不適用于訓練自動駕駛系統。
與此同時,另一家一級供應商巨頭麥格納 (Magna) 則一直在場邊試探,暫時僅推出了一些基本的 SAE 2 級和 3 級自動駕駛系統。然而,麥格納在同水平競爭對手中的地位非常獨特:這家供應商除了可以設計和制造幾乎所有車輛零部件之外,還可以生產整車。
麥格納展示了幾個內部研發的概念。此外,集團位于奧地利的麥格納-斯太爾公司 (Magna-Steyr) 曾為包括梅賽德斯-奔馳 (Mercedes-Benz)、寶馬 (BMW)、捷豹 (Jaguar) 及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在內的多家廠商生產汽車。最近,麥格納集團向 Lyft 投資 2 億美元,并將與這家叫車服務公司合作開發高度自動駕駛汽車。除了自動化軟件之外,麥格納和 Lyft 的聯盟幾乎覆蓋了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方方面面。此外,他們也可以選擇從Aurora Innovation等公司獲得幫助。目前極光已經在與大眾汽車和現代汽車等汽車廠商合作。
這種制造業巨頭和工程專業公司之間的聯盟,很可能異軍突起,成為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會讓這個迅速發展的市場更有看點。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6瀏覽量
166399 -
lyft
+關注
關注
0文章
36瀏覽量
7444
原文標題:自動駕駛領域悄然改變 - Lyft 與麥格納 宣布合作
文章出處:【微信號:SAEINTL,微信公眾號:SAE International】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