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驚艷全世界,24臺移動機器人“冰屏”與26名輪滑舞蹈演員傾情演出,完美呈現了中國科技發展的新形象。負責這一項目的是來自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年青團隊,他們從設計規劃到技術研發,從技術攻關到第一臺原型機下線,再到全部演出設備的聯調,充分展示出中國機器人產業在技術和品質上的最高水平。近期,《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采訪到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曲道奎先生,他從中國智能制造規劃談起,向我們娓娓道來機器人技術和應用的最新發展趨勢。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曲道奎先生
“中國制造2025”在實施上更具可操作性
當前,全球正面臨著一次重大技術突破、制造模式更迭、以及商業模式重塑所帶來的新變革。不同國家針對這一新趨勢,都根據本身原有的工業基礎或國家發展的脈絡,從各自的切入點來制定未來國家的不同發展戰略。總體而言,目前國際上典型的新工業時代發展規劃大致可以歸結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美國為代表,強調的是通過網絡來實現設備的互聯,然后將數據上傳至云端,從而形成一套新的智能制造模式,也就是“工業互聯網”的概念。第二類,以德國提出的“工業4.0”為代表,由于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經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發展,在在整個制造、裝備生產環節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因此其強調的是信息系統和物理系統之間的融合,通過將設備與信息技術在數據、網絡等不同層級的連接,打造一種新的制造模式。
第三類,就是“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實際上,這也是根據中國的經濟特點及這些年工業發展的實際現狀來制定的。回顧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通過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中國制造業從簡單的模仿、復制,發展至今,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但發展水平很不均衡。為此,中國政府制定的“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既結合了美國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方面的經驗,同時也參考了德國“工業4.0”體系,既有物理設備、又有信息系統,并且兩者深度融合(“兩化”融合),再加上大數據、云端技術等,將形成一套以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各種智能設備為底層基礎的新型、柔性、智能化的制造模式。
相比較而言,“中國制造2025”國家規劃既有明確的體系架構,同時,也制定了清晰的技術路線、未來發展的目標,既有階段性的目標,也有長遠的發展目標,因而在實施上更具可操作性。例如,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指出,將率先在十大領域中實現突破,其中包括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等,這些使得“中國制造2025”規劃既具備了戰略性,又具備了技術的可操作性,同時也緊密結合了中國產業的基礎、特點及特色,完全符合目前中國制造業的現狀水平。
但另一方面,現階段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最大難題在于,沒有經歷過工業化嚴格的發展進程,可以說,短短的幾十年,中國制造業實際上是整個全球制造發展史的一個縮影,發展水平極不均衡,1.0、2.0、3.0參差不齊,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新工業革命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難度可能更大。因此,中國整個制造業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混合時代,絕對不能搞一刀切,一步就要進入4.0時代或者說智能制造時代,這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行的。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應把握以下四個原則:一是要實現制造效率的提高,二是要降低制造成本,三是要減少能源消耗,四是要提高制造的靈活性與柔性化,來制定企業新技術和新生產模式的升級、轉型、提升。
智能機器人時代已經來臨
中國的智能制造建設才剛剛開始,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某些認知上的誤區。例如,一說起智能制造,人們就會很快聯想到“機器換人”、“黑燈工廠”等等。其實,這反映出人們對智能制造的片面認識。“機器換人”只是簡單的生產要素的替換,而智能制造更重要的目的是——實現制造模式的改變。從這個更宏觀的目標來看,中國智能制造建設要保持健康發展,除了在基礎硬件設備層做升級之外,還需要更多地從研發、設計、流程、軟件等多個層面做統一的規劃和部署。
作為智能制造的一項關鍵技術,機器人應用在最近幾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為機器人行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在市場面,隨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飆升,以及老年化社會的逐步來臨,令到無論是工業領域還是民生領域,都對機器人應用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市場應用條件已經成熟。但與此同時,在目前機器人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技術瓶頸,大多數的應用場合還僅僅能夠實現機械手(臂)的功能,完成簡單的生產和加工工藝,如打磨、焊接等等;而要真正替代人類進行各種精細化生產作業,就要求機器人能夠整合更多視覺、感知、交互等前沿技術。
具體來說,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正沿著由“機器”向“機器人”的方向邁進,“機器人”的名稱沒有變,但是內容和支撐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其特征包括:傳統機器人只是一種機械設備,但今天的機器人開始越來越多地帶有智能化系統的基本特征,即靈活性、靈巧性、智能性,具備操作、感知、學習和決策能力;過去,在機器人1.0時代,追求的是效率、速度和可靠性,而如今,機器人進入到2.0時代,要求機器人應具有作業、交互、行走、決策這四大能力,并且具備感知技術、行為技術,以及關鍵的安全技術,同時還要與許多前沿技術融合在一起,例如AI、IoT、大數據、云計算等,甚至包括材料學以及生命科學等在內,這就形成了一個“機器人技術生態”,也使得新型機器人技術生態空間蘊含著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
由此可見,機器人已不是過去大家理解的機器設備,它的技術外延,包括它的功能拓展、智能提升都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機器智能”時代已經來臨,或者說,“智能機器人”時代已經逐漸向我們走近。
“北京8分鐘”——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新飛躍
新松是國內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技術和產品開發范圍覆蓋機器人應用的全產業鏈,包括:制造業應用(自然環境應用、移動機器人、人造環境應用等)、特種/國防應用、消費服務類應用等。新松擁有雄厚的研發實力,目前有3000多名技術研發人員,并且與其他傳統工業機器人企業不同的是,新松不僅專注于機器人基礎硬件層的開發,同時也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
新松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現已經出口30多個國家,在國內工業機器人制造、特種/國防應用中占據絕對優勢,現階段新松也在服務機器人方面加快著技術開發和市場布局。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的驚艷亮相,標志著以新松為代表的中國機器人產業在技術和質量上的一次成功,在奧運會這個全球大舞臺上,中國機器人、中國人工智能、中國高科技的力量震撼了全世界;并且中國機器人的制造能力和質控管理體系也實現一次新的飛躍。
除了機器人開發之外,現階段新松也正在規劃基于工業4.0時代的數字化工廠。例如,在新松的智慧園里建設的全數字化工廠,包括倉儲系統、智能物流等,加上基于視覺、力覺的機器人技術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CPS信息物理系統智能制造大格局,并與企業ERP等管理系統相連接,構建出工業4.0體系下的數字化工廠,從而徹底改變了整個生產制造模式。
機器人領域的黃金“窗口期”已經到來,全球正面臨的一次技術升級的機遇,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順應這一趨勢,新松將把握發展良機,積極布局國內外市場。目前,新松在長三角、京津冀地區已有較為成熟的市場布局,未來時間內,新松還將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借助當前這一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升級轉型,以及消費類服務機器人市場的日漸成熟,加緊建立自己的華南區中心,同時輻射東南亞市場,迎接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黃金時代。
-
智能機器人
+關注
關注
17文章
868瀏覽量
82269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49瀏覽量
76316
原文標題:智能制造與智能機器人
文章出處:【微信號:SRA2009,微信公眾號: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