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System-on-a-chip)芯片級系統,也叫片上系統,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個集成電路(也被稱為“IC”或“芯片”),集成了的所有組件的計算機或其它電子系統。它可能包含數字,模擬,混合信號和通常的射頻功能 - 全部在單個基板上。由于其低功耗,SoC在移動計算市場中非常普遍。
而在ITRS2013版本中,對soc的定義是:將極其復雜的系統集成在一個芯片上或單一封裝內,且價格低廉誘人。
在這里首先要科普一個概念:ITR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是由歐洲、日本、韓國、***、美國五個主要的芯片制造地區發起的,目的是確保集成電路(IC)和使用IC的產品在成本效益基礎上的性能改進,從而持續半導體產業的健康和成功。
ITRS自1999年第1版問世后,每偶數年份更新,每單數年份進行全面修訂。ITRS的目標是提供被工業界廣泛認同的對未來1 5年內研發需求的最佳預測,對公司、研發團體和政府都有指導作用。路線圖對提高各個層次上研發投資的決策質量都有重要意義。
從狹義角度講,SoC是信息系統核心的芯片集成,是將系統關鍵部件集成在一塊芯片上;從廣義角度講, SoC是一個微小型系統,如果說中央處理器(CPU)是大腦,那么SoC就是包括大腦、心臟、眼睛和手的系統。
國內外學術界一般傾向將SoC定義為將微處理器、模擬IP核、數字IP核和存儲器(或片外存儲控制接口)集成在單一芯片上,它通常是客戶定制的,或是面向特定用途的標準產品。
SOC有三個鮮明的特征:
1、實現復雜系統功能的VLSI(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晶體管數在100000以上); 采用超深亞微米工藝技術;
3、外部可以對芯片進行編程。
SoC ( System - on - Chip)設計技術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發展, IC設計者能夠將愈來愈復雜的功能集成到單硅片上, SoC正是在集成電路( IC)向集成系統( IS)轉變的大方向下產生的。一般來說,有三種可區分的SoC類型。圍繞微控制器(MCU)構建的SoC,圍繞微處理(MPU)器構建的SoC(這種類型可以在手機中找到)以及專為特定應用設計的專用SoC。
基于MCU的嵌入式系統是一種低端嵌入式系統,這種系統共同的特點是系統運行速度低、數據處理能力弱和存儲空間有限(K級),因此只適合于低端的電子產品;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統是中低端嵌入式系統,這種系統共同特點是系統運行速度較高、數據處理能力強,但是存儲空間也是有限的(K級、M級)。
基于MPU的嵌入式系統通??梢苑譃閮煞N類型:基于CISC架構微處理器的嵌入式系統和基于 RISC架構微處理器的嵌入式系統。
其中,CISC架構微處理器通常是由x86體系結構進行嵌入應用擴展而獲得一種類型的嵌入式處理器;RISC架構嵌入式微處理器可以分為三大體系結構:ARM體系結構、PowerPC體系結構和MIPS體系結構,基于這三大體系結構的嵌入式處理器品種繁多,功能也各異。
但基于此類處理器的嵌入式系統共同特點是運行速度高、數據處理能力強、存儲空間足夠大(G級),因此是一種高端的嵌入式系統。
典型的SOC包括MCU、MPU、DSP、內存、模擬接口ADC、DAC,外設以及外設接口等。
SOC的技術實現
SOC是從設計的角度出發,是將系統所需的組件高度集成到一塊芯片上。將原本不同功能的 IC,整合在一顆芯片中。藉由這個方法,不單可以縮小體積,還可以縮小不同 IC 間的距離,提升芯片的計算速度。
SoC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硬件規模龐大,通?;贗P設計模式;二是軟件比重大,需要進行軟硬件協同設計。城市相比農村的優勢很明顯:配套齊全、交通便利、效率高。
SOC形成或產生過程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 基于單片集成系統的軟硬件協同設計和驗證;
2) 再利用邏輯面積技術使用和產能占有比例有效提高即開發和研究IP核生成及復用技術,特別是大容量的存儲模塊嵌入的重復應用等;
3) 超深亞微米(UDSM) 、納米集成電路的設計理論和技術。
SoC設計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總線架構技術、IP核可復用技術、軟硬件協同設計技術、SoC驗證技術、可測性設計技術、低功耗設計技術、超深亞微米電路實現技術等,此外還要做嵌入式軟件移植、開發研究,是一門跨學科的新興研究領域。
在使用SoC技術設計的應用電子系統中,可以十分方便地實現嵌入式結構。各種嵌入結構的實現十分簡單,只要根據系統需要選擇相應的內核,再根據設計要求選擇之相配合的IP模塊,就可以完成整個系統硬件結構。這也是為什么soc的設計開發周期短。
在SoC設計中,仿真與驗證是SoC設計流程中最復雜、最耗時的環節,約占整個芯片開發周期的50%~80% ,采用先進的設計與仿真驗證方法成為SoC設計成功的關鍵。
芯片在流片之前,為驗證設計是否成功、合理,需要用到仿真,用計算機去模擬電路的運行情況。仿真貫穿芯片設計的始末,有前端仿真、后端仿真、模擬仿真、數字仿真…仿真脫離不了計算機仿真軟件,比如Sysnopys、Cadence,它們是芯片設計、驗證軟件領域的巨擘。使用仿真軟件仿真,需要付費,華為海思每年付的費用在千萬級別。
SoC的發展也至少遇到了以下四大難以逾越的挑戰:
第一.IP的種類和復雜度越來越大以及通用接口的缺乏均使得IP的集成變得越來越困難;
第二.當今的高集成度SoC設計要求采用更先進的90nm以下工藝技術,而它將使得功率收斂和時序收斂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更長的設計驗證時間;
第三.很難在SoC上實現模擬、混合信號和數字電路的集成;
第四.先進SoC開發的NRE成本動輒數千萬美元,而且開發周期很長。
Soc之必須品——IP核
SoC按指令集來劃分,主要分x86系列(如SiS550) 、ARM 系列(如OMAP) 、MIPS系列(如Au1500 ) 和類指令系列(如M 3Core)等幾類,每一類都各有千秋。
國內研制開發者主要基于后兩者,如中科院計算所中科SoC (基于龍芯核,兼容M IPSⅢ指令集) 、北大眾志(定義少許特殊指令) 、方舟2號(自定義指令集) 、國芯C3 Core (繼承M3 Core)等。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處理器核、核心IP和總線架構,同時又保證兼容性(集成第三方IP) 。
SOC可以用較短時間被設計出來,這是SoC的主要價值所在——縮短產品的上市周期,目前基于IP核的SOC設計已經成為業內趨勢。IP核是具有復雜系統功能的能夠獨立出售的VISI塊,而Soc也可以說成是由可設計重用的IP核組成。
傳統應用電子設計工程師面對的是各種定制式集成電路,而使用SoC技術的電子系統設計工程師所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IP庫,所有設計工作都是以IP模塊為基礎。SoC技術使應用電子系統設計工程師變成了一個面向應用的電子器件設計工程師。由此可見,SoC是以IP模塊為基礎的設計技術,IP是SoC應用的基礎。
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知識產權核)是一段具有特定電路功能的硬件描述語言程序,該程序與集成電路工藝無關,可以移植到不同的半導體工藝中去生產集成電路芯片。是具有復雜系統功能的可獨立出售的VLSI塊。IP核一般分為三種:軟核、固核和硬核。
軟核是用VHDL等硬件描述語言描述的功能塊,但是并不涉及用什么具體電路元件實現這些功能。軟IP所需的開發硬軟件環境比較昂貴,設計周期短,設計投入少。
其主要缺點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后續工序無法適應整體設計,從而需要一定程度的軟IP修正,在性能上也不可能獲得全面的優化。由于軟核是以源代碼的形式提供,盡管源代碼可以采用加密方法,但其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不容忽視。
硬核提供設計階段最終階段產品:掩模(多數處理器、存儲器核的提供形式)。以經過完全的布局布線的網表形式提供,這種硬核既具有可預見性,同時還可以針對特定工藝或購買商進行功耗和尺寸上的優化,更易于實現IP保護。
硬核是經過流片驗證過的版圖形式的設計 , 在集成到芯片中的時候已有具體的物理形態和尺寸 ,與特定 Foundry 廠的工藝相關 。
在實際的商用芯片設計中, IP 硬核的主要來源是國外的 IP 專職供應商 、設計服務公司和 Foundry (晶圓代工,最早由臺積電張忠謀開創,到2016年全球6成代工芯片市場尤其包攬,高通、蘋果、華為都把自己的芯片交給臺積電代工)廠等。
固核則是軟核和硬核的折衷(與工藝有關),大多數應用于FPGA的IP內核均為軟核,軟核有助于用戶調節參數并增強可復用性。
IP的出現,讓以SOC模式開發的芯片周期縮短,同時門檻也降低。因此很多新舊芯片廠商都通過購買IP,自行設計或者外包設計,來快速完成一些定制化或專用性的芯片開發。藉此也誕生了IP核的生意,不只是超大規模的廠商(IDM),一些具有成熟設計、研發、制造經驗的小公司,也開始強市這份市場。
IP的商業模式在國外非常成熟,相應廠商的獲利方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通過支付授權費(Licence fee)方式 ,這類交易是通過一次性支付一筆 IP 單次或多次授權使用費 ,從而獲得在一種或多種設計中應用 IP 的權利 ;
二是通過專利費(Royalty )方式 , 這類交易是通過先支付一筆“不反復出現的工程費用”(NRE),再在集成了 IP 的芯片流片量產時 ,按每片交付一定的專利費(Royalty)而獲得 IP 的使用權 ;
三是通過收取服務/維護費用 。用戶在獲得某種 IP 后 ,可能在一年內需要針對特定設計對 IP 工藝參數做某種修改 , 可以預先購買相關的服務/維護來實現 。
IP核五大來源
掌握IP核的技術,基本也就站在了芯片行業的頂端。一般擁有IP核能力的,都是經驗豐富,技術成熟的公司,這當中以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r)整合元件制造商最甚,其次是Fabless、Foundry、專職IP公司、EDA廠商、芯片設計服務公司等。
IDM指從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銷售自有品牌IC都一手包辦的半導體垂直整合型公司,Intel、TI、Motorola、Samsung、NEC、Toshiba、茂矽、華邦、旺宏等就是知名的IDM。
根據IC insights2015年的報告,全球十大IDM分別是Inter(美)、Samsung(韓)、SK Hynix(韓)、Micron(美)、TI(美)、NXP/Freescale(歐)、Toshiba(日)、Infineon/IR(歐)、ST(歐)、Sony(日)。
Fabless是只負責設計,沒有工廠,根據2017年IC insights報告,全球營收前十的Fabless的廠商有Qualcomm(美)、Broadcom Ltd(新)、NVIDIA(美)、MediaTek(中)、Apple(美)、AMD(美)、HiSilicon(中)、Xilinx(美)、Marvell(美)、Unigroup(中)。
IDM或Fabless 設計公司各有所長,如 Intel 的處理器技術 、TI 的 DSP 技術 、M otorola 的嵌入式 MCU 技術 、Trident 的 Graphics 技術等 。這些技術不僅可以成功的開發系列芯片,同時也可以形成IP,這些IP往往是硬核,為其它Fabless使用。
另,Foundry公司也會在后端設計中積累經驗,擁有少量的IP(主要是 M emory 、EEPROM 和 Flash Memory 等),這些 IP 可以被需要集成或愿意在該 Foundry 流片的公司采用 。
還有一種就是專職的IP公司,他們在90年代看到SoC發展的前景,遂結合自身多年來研發的經驗,開發成熟的IP,包括滿足市場需求的IP,涵蓋軟硬固核。
ARM 、Motorola、MIPS是提供嵌入式 MCUIP 核的主要專業公司;LEDA 是模擬 、混合信號 IP硬核的最主要供應商 , 它同時還針對當前通信市場的需求開發并提供寬帶應用 、藍牙和光通信(SONET/SDH)的 IP 核 。
上述這些公司都是當今芯片設計行業中專業IP 供應商的代表 。這些專業 IP 供應商的業務重點是開發 IP 核 , 對于進入自身所不熟悉的地區 ,則往往通過與當地的芯片設計服務公司結成合作伙伴或戰略聯盟來實現 。
在美國 , EDA 廠家也是提供 IP 資源的一個主要渠道 , 占到 IP 交易量的 10 %左右 。主要的EDA 廠商為了提供更適合 SoC 設計的平臺 ,在其工具中集成了各類IP 核以方便用戶的 IP 嵌入設計,這些核多以軟核形式出現。
EDA 廠商也并不直接設計開發 IP 核 ,而是與一些提供 IP 軟核的設計公司合作 , 提供一種集成 IP 核的設計環境 。由于集成的 IP 核多為軟核 ,用戶還要對這些軟核做綜合 、時序分析 、驗證等工作 ,對用戶的“及時上市”要求沒有本質性改善 , 在 IP 核的支持 、服務方面也存在諸多不便 。因此 ,在國內的 EDA 廠家目前仍以經營 EDA 工具為主 ,從人員配備上講 ,幾乎沒有提供 IP 資源的服務力量 。
芯片設計服務公司是目前能立即向國內 IC 設計公司提供 IP 硬核的最主要途徑 ,除了自身積累的 IP 外 ,通過與 IP 專業供應商的戰略合作關系向國內用戶提供各類 IP 。芯片設計服務公司是與用戶直接打交道的 ,它們了解市場需求的 IP 類型 ,其 IP 資源庫中積累的往往是最實用的 IP。
目前 , 國內還沒有像國外那種專門設計 IP 硬核的公司 , 芯片設計公司的成功設計還不能被稱為 IP 。但國內已經有專門提供軟核的公司 ,以 RTL 形式提供給用戶 。
業內最具有話語權的,當屬IDM,他們擁有全鏈條的芯片能力,次之則是一些Fabless,擁有設計的能力。
中國IC設計企業一般向IP核供應商、Foundry、EDA公司,以及設計服務企業來購買。67%的企業采購IP核的數量在5個以下,少數企業的IP核采購量為5~10個,未采購IP核的企業約為17%,無一家受訪企業的IP核購買數量在10個以上。
國內IC設計公司購買IP核的支出相當高。在有效樣本中,近半數企業采購IP核的支出占項目總預算的比例在20%以下。值得注意的是,38.7%的企業的IP核采購支出占預算的比例在20%-40%。
國內IC設計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以及對外的依賴,也在積極的開發自主的IP核,但進展并不樂觀。
目前,中國IC設計公司的數量全球第一,但大多數規模偏小,造成有限的人才資源嚴重分散,影響產品開發進度。大部分人才都在北上深,這些地方生活成本高企,員工薪資也成了公司的承重負擔。
調查顯示,近兩年中國IC設計企業的平均項目設計周期在不斷縮短,約40%的企業的設計周期不到9個月,一些非常復雜的芯片的設計周期仍然在1年以上。
人才缺乏,項目周期短,艱難茍活的公司為了生存,只能通過壓縮研發支出,如此造成了國內IC行業粗制濫造現象普遍。長遠來看,對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但別無他法。
因此,國內大部分芯片廠商,目前還都是采購了國際知名廠商的一些IP核,對外的依賴程度較高。如果單從公司經營角度而言,這并沒有太大問題,因為全世界擁有這些技術的公司,也都是寡頭,絕大部分芯片公司都是通過采購成熟IP核的方式。
但如果上升到整個國家的行業發展,以及貿易壁壘,那么采購IP核的方式并不是長久之計。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要發展自主IP核,還有很長的路,工藝制造,產線生產可以通過砸錢短時間內彌補,但實際的技術發展則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非一時之功。
自動駕駛&SOC
SoC技術的一大關鍵優勢是它可以降低系統板上因信號在多個芯片之間進出帶來的延遲而導致的性能局限,它也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降低了總的系統成本。
在PCB板空間特別緊張和將低功耗視為第一設計目標的應用中,如手機,SoC常常是唯一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
除了手機,另外一個即將崛起的領域也不容忽視——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目前需要的傳感器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LIDAR等等,而只是攝像頭,就至少在4個以上,由于要處理多路攝像頭數據,同時實時性要求高,因此對端側的處理能力要求苛刻;
汽車的使用環境,不亞于手機,低功耗要求只高不低。另,自動駕駛的軟件算法中,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機器視覺等都需要大量的運算。
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的運算主要是卷積運算——就是線性代數的一些矩陣運算,這些矩陣運算還會涉及到一些浮點數,需要海量的運算性能。
相比CPU是呈指數級的增長的,在并行運算能力方面,CPU是不如GPU的,FPGA也不合適。FPGA適合要求實時性,要求并行運算方面,CPU適合做控制,GPU才適合做運算,所以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大多數都是用GPU加速運算的。
汽車自動駕駛使用的芯片最好能融合多項能力,SOC將會大放光彩。
2016英特爾與寶馬、Mobileye 公司達成協議,計劃在 2021 年前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英特爾副總裁暨總經理Ken Caviasca曾表示,英特爾芯片的目標是成為無人車的大腦。
自動駕駛汽車需要處理大量的圖像數據,基于此,英特爾將會設計一款全新的SoC來完成數據處理。他補充:“該SoC將集成Xeon處理器核和專用的硬件加速器,同時,也會達到汽車電子的安全標準。
Xilinx汽車級 (XA) Zynq? -7000 系列是基于賽靈思全編程的系統級芯片(All Programmable SoC)架構,非常適合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 (ADAS) 的高計算要求。
軟硬件的組合可編程性可幫助開發團隊在單個器件中整合完整的 ADAS 成像流程,從通過環境特征進行傳感到特性實現無不例外。此外,還可在軟硬件之間進行功能移動,從而可消除數據流瓶頸,最大限度提高性能并最小化資源。
XA Zynq?-7000 可編程 SoC 器件具有內在的架構靈活性,所提供的低成本解決方案可用于構建高度可擴展的平臺,從而可幫助系統設計人員顯著縮短開發時間。
2018年1月4日,大陸集團宣布基于賽靈思All Programmable技術的輔助和自動駕駛控制單元,大陸集團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業務部負責人Karl Haupt表示:“賽靈思All Programmable技術被選中,因為它提供了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可以滿足全自動駕駛汽車的不斷變化和新需求。
Renesas Autonomy平臺發布的第一個產品,是一塊圖像識別片上系統(SoC),叫作R-Car V3M。瑞薩將該高性能視覺處理芯片描述為“優化處理單元,首選應用于智能相機傳感器,也可以用于環繞視覺系統甚至激光雷達的數據處理。
Fujitsu推出了包括基于MB86R11“Emerald-L”2D/3D圖像SoC的全景視頻系統支持前后左右四個攝像頭進行汽車周邊環境的實時全景視頻監測。
TI推出的Jacintinto6 SoC處理器功能異常強大,這款芯片包括了雙ARMCortex-A15內核、兩個ARM M4內核、兩個C66x浮點DSP、多個3D/2D圖形處理器GPU(Imagination),并且還內置了兩個EVE加速器。可輕松應對娛樂影音、車載攝像頭的ADAS處理,物體和行人檢測、增強的現實導航和駕駛員身份識別等多種功能。
一臺汽車內一般有50個以上的ECU,而ECU里面又有多重PCB與多重MCU、電源、類比等半裝置。
Arteris(硅谷初創公司,專門做NoC(Network-on-Chip),華為、ZTE、小米、瑞芯微、新岸線、紫光RDA都是其客戶,以及Mobileye、NXP、Texas Instruments、Renesas)認為ECU可多達145 個,而多半是MCU。每個主要的子系統都擁有1個SoC,而多數功能由MCU執行。
目前改變趨勢在于,汽車現在由更大的、專門的子系統組成,而即時更新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SoC。
-
soc
+關注
關注
38文章
4173瀏覽量
218394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38瀏覽量
166529
原文標題:SoC的前世今生,自動駕駛的主力配置 | GGAI深度
文章出處:【微信號:ilove-ev,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