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重科技企業,“從芯到云”一直是紫光發展的主戰略。2018年,紫光集團通過集成電路、存儲、云網等板塊等業務領域的深入推進,向更加夯實這一目標而努力。與此同時,作為電子信息領域的國家隊,紫光集團的從芯到云的戰略,引領以及支撐著整個中國數字化技術的進步。
在近日舉行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峰會上,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紫光集團集中展示了“從芯到云”的系列成果。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數字中國”的建設,離不開從芯到云的核心技術產品支撐。紫光集團秉承自主創新+國際合作的企業創新驅動戰略,將企業的發展重心與國家戰略實現相結合;致力于為企業及互聯網應用提供所需要的芯片、計算、網絡、存儲等核心技術,以及云計算解決方案及能力。希望通過聚合全產業鏈能力,積極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云:紫光云新華三協同出擊
數字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當前我國政府正大力推進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在此推動下,云計算與物聯網快速發展。
從最早的紫光股份,到新華三、紫光西部數據,再到2017年初成立的紫光云數等,紫光集團很早便開始了在云領域的布局。
作為紫光集團云網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華三已經在私有云領域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和實踐。目前,新華三的業務涉及19個省級政務云、13個國家部委政務云以及300多個地市縣的政務云,全國累計交付的云項目超過6000個,最近又承接了國家政務云建設,顯示出其在私有云、政務云等領域的優勢地位。
在3月底舉行的成都Navigate 2018領航者峰會上,紫光集團又公布了“紫光云戰略”,宣布投資120億元,進軍公有云市場,以企業級市場為目標,重點發力城市云和行業云。
根據研究機構IDC的預測,到2021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收入預計達到1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3%。盡管互聯網用戶是公有云的最大消費群體,但占比呈下降趨勢,而制造業、金融、行業ISV、政府等企業級用戶成為公有云增長新的驅動力。
紫光集團發力公有云,一方面原因在于,企業級的公有云領域擁有相較于消費級10倍的巨大市場體量,利潤率在20%左右,是最有價值的云計算業務。另一方面也在于以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都在開始對企業級客戶爭奪,這實際上對新華三的業務構成了威脅。
“紫光云的成立,就是要奮起反擊,保住地盤?!?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集團首席執行官于英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于英濤看來,相較于互聯網企業,在交付、服務、售后方面多采用線上的方式,而基于長期服務于企業客戶的實踐,無論是新華三還是紫光云,都具備典型的To B基因,這在企業級云業務方面,提供了同BAT等展開錯位競爭的優勢。
紫光云的成立完善了紫光集團云業務的布局,面向公有云領域的紫光云以及私有云業務的新華三將形成相互協同支撐之勢。于英濤表示,紫光云聚焦線下,而新華三的研發、銷售、服務團隊將是紫光云發展的保障。
從行業需求看,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形式,是未來云業務發展的主要形態。而紫光云+新華三的云戰略,就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混合云運作模式。紫光云戰略的發布,意味著在芯片領域進行一系列動作之后,紫光集團開始在云領域進一步發力。
據于英濤透露,紫光集團公有云的產品會在今年的6月30號正式上線,今年年底,基本上會在全國完成紫光云的布局及整個云數據中心的建設。
于英濤表示:“紫光集團在企業級IT領域有著非常領先的市場地位,也在積極拓展云計算領域的全新布局。數字化對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紫光集團致力于推進‘從芯到云’的優勢整合,通過對外提供全面的芯片創新產品與技術和云網體系建設與服務能力,助力社會治理、民生幸福和產業升級。”
存儲:自主知識產權NAND芯片年內量產
近年來,紫光集團依托“從芯到云”的發展戰略,投入巨資打造一條從存儲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存儲產品模組器件以及控制器的研發、制造、封裝、測試、銷售和服務,再到存儲系統的開發、制造、實施和服務的完整存儲產業鏈條。
從目前紫光集團的產業架構看,紫光展銳(設計)、紫光國芯(IC、智能卡)、三大芯片制造基地(武漢、南京、成都)構成了紫光集團芯片端的主要產業布局。
目前,紫光集團正在籌劃發起千億大公司(紫光正在和重慶市政府、國家大基金發起紫光國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借此籌集1900億元人民幣,為后續發展做好資金準備。
此前,中國因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存儲芯片生產能力,無論從市場還是信息安全的角度均受制于人。
位于武漢的長江存儲正在實現這一領域的突破。作為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實施主體公司,長江存儲由紫光集團、大基金、湖北和武漢地方國資共同組建。長江存儲總投資超過260億美元,是紫光集團目前為止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也是紫光存儲布局的重要拼圖,長江存儲全部建成達產后月產能30萬片,年產值超過100億美元。圍繞長江存儲的系列存儲工廠布局將是未來幾年紫光集團最龐大的藍圖。
從紫光自身業務角度考慮,未來長江存儲的產品可以與新華三、紫光展銳等產業板塊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在更高的層面,以長江存儲為代表的中國存儲企業,更肩負著打造我國自主可控的世界級存儲器產業基地,解決產業發展和產業安全的重任。
在此次“數字中國”峰會上,紫光集團重點展出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三維NAND閃存芯片。此前的4月11日,長江存儲公司所負責建設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取得重大進展,芯片生產機臺正式進場安裝,標志著國家存儲器基地從廠房建設階段進入量產準備階段,中國首批32層三維NAND閃存芯片將于年內量產。該款芯片是我國目前在制造工藝上最接近國際高端水平的主流芯片,將有望使中國進入全球存儲芯片第一梯隊,有力提升“中國芯”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同時,紫光存儲于今年三月正式亮相,紫光存儲定位存儲產品模組器件以及控制器的研發、制造、封裝、測試、銷售和服務,扮演“從芯到云”連接者的重要角色。目前,紫光存儲推出全系列高性能閃存模組部件產品,包括備受關注的自研SSD主控產品,標志著紫光完整的存儲產業鏈條基本搭建成型以及核心技術的突破。
此外,紫光集團還展出了芯片領域的其它核心產品,包括首家應用了Flash技術的SIM卡芯片,首款通過國際CC EAL5+認證的金融IC卡芯片THD88雙界面模塊,首張PBOC3.0國密多應用金融IC卡,首款獲得PCI PTS 5.0認證的量產芯片POS機安全芯片THM3100模塊,中國唯一的國產自主產權千萬門級高性能FPGA紫光同創PGT180H、全球40nm工藝下集成度最高的FPGA產品紫光同創PGL22G、使用自研TAI控制器紫光存儲P8160 PCIe SSD,以及多款移動通訊和物聯網等芯片。
5G:邁入全球第一梯隊
目前,紫光集團的芯片業務板塊正處飛速發展的階段,集合了芯片設計、生產、制造、封測、銷售全產業鏈,成為位列全球前十、中國出貨量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紫光集團正在利用重大歷史機遇,在戰略上加速人工智能、5G布局,其中,紫光集團的5G研發已邁入全球第一梯隊。
紫光展銳首席運營官,5G產品線總經理王靖明表示,紫光展銳在5G研發上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通過自主創新、強強聯手的方式持續深耕5G市場。
目前在5G方面,紫光展銳已經順利的通過了工信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測試,目前正在積極準備第三階段測試。此外,同華為、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廠商以及全球的運營商進行5G協作。此次展覽上紫光集團展出了紫光展銳的5G原型機Pivlot-V2平臺,它為5G試驗及驗證提供終端樣機的解決方案,同時支撐展銳5G芯片的研發和驗證。
紫光展銳在現階段的目標為:一是夯實低端;二是穩步進入中端;三是通過5G改變格局??梢钥吹?,展銳意圖通過在鞏固傳統業務來源的基礎上,向中高端挺進,借5G的契機,進一步做大做強,真正進入世界第一梯隊。
今年2月,紫光展銳宣布與英特爾5G全球戰略合作,雙方將結合英特爾基帶技術、紫光展銳芯片設計技術,面向中國市場聯合開發基于展銳處理器、搭載英特爾5G基帶的全新5G智能手機平臺,并計劃于2019年實現與5G移動網絡的部署同步推向市場。
同英特爾的合作可以這樣解讀,英特爾借助展銳在芯片設計方面的優勢,提升其高端芯片產品的能力。而展銳可以借助英特爾的品牌影響力,進入包括國際運營商或手機廠商的市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實現穩步進入中端,5G改變格局的目標,雙方的合作非常具有互補性。
王靖明認為,同英特爾的合作以及展銳做自主研發5G之間并不矛盾,紫光展銳并沒有獲得英特爾的5G技術,紫光展銳的5G技術還在加緊研發,與英特爾的合作完全基于商業層面,
據王靖明透露,紫光展銳的短期目標是在2019年的巴展上,推出款支持5G的手機產品。在2019年十月之前參與中國移動的集采;2020年則積極投入5G商用。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36瀏覽量
424681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83瀏覽量
171944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6瀏覽量
5647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