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自2009年問世,迄今近10年,目前的評價毀譽參半,但是已經開始影響世界的運作。
去年9月我國首先禁止比特幣在的交易;蘇俄在今年1月出臺了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法規,但是普丁(Vladimir Putin)決定發行自己的CryptoRuble,加密貨幣法規只是替CryptoRuble鋪路;愛沙尼亞計劃透過首次代幣發行(ICO)推出政府支持的名為Estcoin加密貨幣;日本則在去年由瑞穗金融集團和日本郵政銀行倡議JCoin,預備在2020年東京奧運正式啟用。
各國對加密貨幣表面上反應不一,但實質上都是意識到它的存在對現行法定貨幣(fiat currency)可能的影響,采取了不同對策。
市場方面,去年底1比特幣達到兌19,171美元的高峰,此后一路下滑在今年4月觸底,跌至6,630,目前又反彈至9,000以上。有些分析師認為機構法人將開始介入此一市場,市價可能會走得比較平穩。
但是甫開完的臺積電法說會下修公司全年美元營收成長至10%,原因之一是對于近來很夯的虛擬貨幣挖礦業務,臺積電認為還有些不確定性因素。市場面從不同的面向觀察,結論很不一樣。
加密貨幣營運至今,首先浮出臺面的問題是電力供應需求驟增以及與其織結的碳排放問題:加密貨幣挖礦年度所需的電力比阿富汗、克羅埃西亞、肯亞、巴拿馬加起來所能供應的電力還多。而其年排碳碳量高達29,000千噸,是阿富汗一個國家的3倍---這一切都是為了執行一無所用、又變得日益困難的哈希演算法解題。
這高耗電又占晶片產能的唯一理由是比特幣挖礦所采用的區塊鏈驗證體制為工作證明(proof of work)。現在有些其它加密貨幣已改采其它的驗證體制,譬如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可以減少電力消耗,但是在未經大量使用之前,其它優缺點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它被限制的發行數量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幣值的起伏劇烈,無法儲值,也難以用于交易。所以它目前存在的形態比較像是資產,而且有變成郁金香的風險。
最后再回到前述的加密貨幣的議題。比特幣的初衷是要去除信任平臺(trust platform)的支撐而達到去中心化(decentralize)的目的;但是要維持貨幣的流動性(liquidity),在經濟不景氣甚至蕭條時,能以發行貨幣、借貸給銀行、收買資產、調整雙率等作為來扭轉經濟頹勢,這些手段就是需要發行貨幣的能力來支撐。
技術的問題比較容易進展,但是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議題沖突短時間內難以解決,沖突碰撞還會持續發生。
-
比特幣
+關注
關注
57文章
7005瀏覽量
140522
原文標題:【名家專欄】比特幣毀譽參半的十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