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可以和美國并駕齊驅,但是美國最擔心的不是中國的互聯網,而是中國的工業化。
一個國家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么?
房地產?互聯網?都不是,而是工業化。
美國制裁中興只是一個開始,美國要打擊的正是中國高科技,是更長遠的目標就是——中國制造2025。
我們所說的中國正在崛起,美國正在衰落,其中很大底氣都來自于中國的工業化進程!
因為工業化,中國僅僅只用了三十年就建立起國家工業體系,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為去工業化,美國將大量的工廠搬遷至國外,導致國民經濟逐年縮水。
正因為此,我們在今天才能看到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小,兩者的均衡速度比想象來得更快。在我看來,當今世界最偉大的事實之一,就是中國實現了工業化。
坦率地說,絕大部分知識界人士忽略了這點。制造業是全部現代文明的力量來源,具備強大的制造業一定也具備強大的軍事力量,而具備強大的軍事力量才有資格成為世界的領導者。
1949年以前的中國處于農業文明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年將被歷史銘記為中國工業文明的起點。中國每30年完成的工業化成果,大致相當于歐洲100年達到的水平。至2016年底,中國已經擁有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今天的中國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
不信,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他們可是用了整整200多年才完成了工業化的進程:
日本的工業化路徑:
一、1603-1868(江戶時代):在國內外政治穩定的環境中,從事以貿易為目的的農業生產,鄉村手工制造業獲得全面發展(相當于中國的唐宋時期)。
二、1868-1890(明治時代早期):在政府主導下開啟并完成以世界貿易為目的的農村原始工業化階段。
三、1890-1920(明治時代中晚期):在政府主導下引爆以規模化生產輕工業品為特征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發生在紡織工業,依靠進口技術設備生產勞動密集型紡織品并以出口世界市場為目的。
四、1900-1930:在政府主導下克服能源-動力-交通工具的三位一體技術瓶頸和經濟增長瓶頸,以鐵路建設高潮為代表。
五、1920-1941: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端。
六、1945-1980: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在美國占領下實現民主改革,進入福利社會。
另外,我們要知道,美國在20世紀曾面臨三個對手,先后是德國、蘇聯和日本,這三個國家在他們最輝煌之時,制造業總量是美國的70%,但始終無法超越美國,最后淪為“老二”。中國2010年制造業總量悄無聲息地超過了美國,同年,發電量也超過美國。多年后再回顧過去,2010年必定是一個轉折點。我們知識界、理論界的多數人其實還生活在農業文明時代,所以我們的理論落后于實踐,無法解釋實踐,甚至經常拖后腿。
截止到今天,中國制造業的結構相對落后,附加值較低。這樣的情境下,2015年中國制造業總產值是美國的150%,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生產量是個天文數字。在人類工業文明史上,沒有任何國家的年度鋼產量能夠達到2億噸,歷史上最高年度產量是斯大林時代的蘇聯1.8億噸,但中國的鋼產量是3.8億噸。
除了低端工業,我們也有高端工業,高速計算機在世界500強范圍的最新排位,是與美國并列第一,均為171臺。不僅在數量上與美國齊名,關鍵是我們的“天河二號”連續六次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落后至第二名,取代它的是另一臺中國超級計算機“神威”。但在2001年參與500強評選時,中國竟落榜了。因為中國最好的計算機也未達到及格線 。
另外,中國產業體系最具完整性,從火柴到火箭的制造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世界上只有中國具備這個能力,體系的完整性就是力量。第三,中國的學習能力世界第一。這反映在兩方面,一是逆向工程能力特別強,二是從經濟學角度看,善于利用后發優勢。中國工業的體量大、體系完整、學習能力強,這三點我認為是成功的。
以上就是工業化帶來的中國崛起,接下來我們看看美國。
曾經美國的工業實力到底有多強大,我們先來看看二戰時期的數據:
美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38.7%;
蘇聯占世界工業生產的17.6%;
德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13.2%;
英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9.2%;
法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4.5%;
中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0.3%。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出美國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已經穩居世界工業化***的寶座。可以想見,擁有如此大體量的美國,很難不成為當今世界的霸主強國。
然而由于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發達國家逐步將淘汰產能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一方面鑄就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跡,同時降低了本國因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失業人口則向服務業轉移,并大力發展“錢生錢”的金融業,創造了近乎于天文數字的虛擬經濟。
西方國家的這些舉措曾經一度被視為明智之舉,甚至是很多國內經濟學者所無比推崇的,有的學者還獻計獻策要求中國效法。
但事到如今,“去工業化”危害盡顯。
現在,面對美國的制裁,BATJ作為中國企業的前鋒,竟然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我們的鋼筋混泥土再多也沒用,也扔不過去啊!
更快的送外賣?足不出戶買買買?更方便的打車?怎么都使不上勁了?
現在我們終于發現:鋼筋混泥土構筑成的GDP,真的不值一提;同樣,沒有科技創新為基礎的互聯網模式創新,都是空中樓閣。
作為曾經的世界工廠,美國正在飽嘗“去工業化”的苦果,國民經濟在錢生錢的金融游戲下,越玩越虛弱——在低端工業轉移到第三世界后,造血能力日益匱乏,完全是依靠美元霸權全球吸血和一些高端工業在支撐。
從工業從轉移出來的人口則進入服務業,而作為吸納大量就業人口的服務業,也是分為高端服務業和低端服務業,前者主要包括金融、會計、法律、醫療、教育等需要專業知識的服務業崗位,收入較高,門檻也高,而且就業崗位較少;而低端服務業則大多不需要多高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門檻低,但收入偏低。而社會的中間階層——藍領工人則在去工業化的過程中逐漸消亡,加速了美國社會貧富兩級分化,在社會各階級之間筑起藩籬,激化了階級矛盾。
隨著“去工業化”,大批工人階級失業,而美國金融業者、會計師、律師、醫師的教育成本和門檻異常高昂,這些崗位的稀缺性和專業性造成子承父業內循環的情況異常普遍,階層流動趨于停滯。
教育不再能改變普羅大眾的命運,對家庭而言也成為負投資,這直接導致反智主義盛行,人口素質下滑,犯罪率飆升(美國人口占全世界5%,監獄中囚犯數量卻占全球囚犯總量的25%),進而又激化了國內種族問題、非法移民問題等潛藏的矛盾......
在勤勞無法致富,在教育無法改變人生命運的情況下,原本充滿正能量的美國精神,必然被奢靡主義、享樂文化、嘻哈文化所取代,使美國的精英階層可以世襲罔替,永遠高高在上,而平民階層只能隨波逐流,逐漸沉淪。
再想想我們中國,或許,只有逆境才能讓人奮起直追。想想建國初期,中國在飯還吃不飽的時代,都還要一門心思扎頭搞核彈,這才能在六十年代同美蘇都鬧翻的時候存活下來。
而現在,我們物質條件那么豐富,起點那么高了,為什么我們卻靜不下來搞科研了?
但是,這次***仿佛又讓我們回到了60年前下定決心造原子彈的時候。
***有句話: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這句話在中國永不過時!
-
中國制造
+關注
關注
11文章
465瀏覽量
26587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6瀏覽量
103447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43瀏覽量
53645
原文標題:中國最令美國害怕的東西,究竟是什么?(深度)
文章出處:【微信號:GKB1508,微信公眾號:工控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