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課堂發表《從路創并購KETRA談談Natural Light、HCL和健康照明》一文刷爆朋友圈,2600多字讓我等意猶未盡的同時,也不禁想著“人本照明”那一章節的內容和幾年前由云知光·譯介社組織翻譯的《DesigningwithLight》一書中,由我負責的“光與健康(lightandhealth)”章節中對“人本照明”這一話題也有探討。于是便去翻閱故紙堆,想著拾人牙慧一些,為校長的文章做些補充閱讀材料。
人本照明這一概念最初是由醫學家們在70年代提出,由StanWalerczyk(斯坦·瓦爾切克)在他所創立的人本照明學會(HumanCentricLightingSociety)的在2012年7月7日發表的《關于人本照明的介紹(IntroductoryarticleonHumanCentricLighting)》一文中,首次將“人本照明”假設系統化、學說化(見上圖,五個小圈內容從12點鐘方向順時針依次是:生理節律、情緒、視敏度、節能和持續性、生產力提升)。
斯坦自2003年起至今,在“照明奇才學校(lighting wizards)”服務,目前擔任校長職位,人本照明學會是他在2012年開始做的“副業”。這幾年里,這位從夏威夷走出來的光頭校長四處講演、兜售他的理論假說,把五個氣泡替換、擴展、細化到六個氣泡。
上圖為瓦爾切克穿著家鄉的標志性夏威夷花襯衫介紹其進化過的人本照明理論,考慮到他的名字很拗口且形象鮮明,考慮到他的名字很拗口且大光頭的形象鮮明,我們就在下文就尊稱他“奇才斯坦”吧(誒我就不叫“光頭斯坦”,尊重懂嗎,嘿嘿)
“奇才斯坦”本人曾在公開場合直言不諱的講,“人本照明”可以改善人類的健康這個提法,本身就是一個大膽的假設。有了這個假設后,再尋找各種例證和論據來支持觀點。這顆理論的大樹能否枝繁葉茂呢,又能否在秋天結下豐碩的果實?我們一邊對某些子概念做定義和展開,一邊對其進行討論。
接下來,我們一邊對某些子概念做定義和展開,一邊對其進行討論。
Circadian Rhythms 生理節律:
醫學上稱為Biological Rhythms生物節律,人體的很多機能是呈周期性運作的。如睡眠,是以天為周期循環往復的,這就是所謂的“晝夜節律”。人身里有一個生物鐘系統來使這些節律保持運轉,如調節睡眠、心率、血壓、體溫等等。體內的生物鐘需要與外部世界同步,這個同步過程被稱為夾帶。
那么這是如何發生的呢?
人眼中除了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還有第三類型感光細胞叫做自主感光神經節細胞(ipRGC)。這些均勻分布在視網膜上的“光學傳感器”,看起來似乎與視覺無關,但當受到光刺激時,它們會把非視覺信息傳遞給大腦的主時鐘——視交叉上核(SCN)——負責調節和控制所有的生物鐘和激素分泌。自主感光神經節細胞的峰值響應在460-480納米(nm)的藍光區域,包括了明視覺和暗視覺。
自主感光神經節細胞的信息對晝夜節律的影響最為強烈。接受日光不足可能會使人體生物鐘紊亂。這是因為有三種激素受到了特別地影響:第一種激素是5-羥色胺,一種全天中多次讓我們的績效表現達到高峰的情緒因子——5-羥色胺對于很多疾病比如抑郁癥和焦慮等的調控也非常重要;第二種是褪黑激素,它的分泌會讓我們感到昏昏欲睡,并減緩身體功能來適應睡眠;第三種是皮質醇,能夠參與應激管理以及調控血壓,糖代謝,和調節免疫系統。很顯然,我們需要保持我們的晝夜節律夾帶。
講人話:人造光出現乃至大規模運用之后,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物節律平衡,引發一系列生理、心理狀態的失衡。
而“人本照明”,能幫助我們做多大程度的改善呢?
簡單地接受光照是不夠的,接受光照的時點、持續時長、光的波長對于正確地夾帶都是有講究的:視交叉上核的調控似乎要以晨間的高亮度,短波長光(即早上的日光)來維持,如果沒有適當的刺激,激素分泌的定時信號會變得不同步。
(以上內容得到中國醫科大學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物學博士的指導和校對)
由此可見,用“垃圾”的燈和“不人本”的光,目前可證實的只會對人體產生輕微的一些影響,更嚴重的如癌癥等影響,還需要臨床醫學的大量驗證。
但很多事情人們更傾向于用“玄學”解釋,比如中醫的“氣、血、寒、濕”等等,概念迷幻+一些故弄玄虛+一些智商不在線的人類存在,讓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傻子太多了,隨便扔個概念都能有信徒。
比如“小孩子是否可以光腳玩”?這個話題被人聯想到中醫的體寒、虛等概念之后,再經添油加醋,就能唬住不少人。
▲以上截圖來自微信號drpei@小兒外科裴醫生
其實,只要孩子不覺得冷,地面平整安全,就可以放心光腳玩,不存在所謂的寒氣侵入問題。
而我們這位奇才斯坦,也是在其理論中有意無意的擴大了“人本照明”能改善生理節律這一點,吸引了更多吃瓜群眾的眼球、擴大了自己的市場。
我們暫且相信它是能起到正面作用的吧,不管怎么說,還是要感謝以奇才斯坦為代表的前沿學者的理論貢獻。
對于這幾個“氣泡”,早有行業內優秀制造商推出成熟的產品,比如索恩,1988年就推出了C-VAS,后來改名為Sensa,又進化了好幾代的燈光控制系統;比如Galaxia也有SmartCookie“智能曲奇餅”產品;比如飛利浦,2010年出了本名為《City·people·light》的50頁白皮書,也包含了此類產品和先進的理念。
產品和技術方案的實現不是本文重點,但各流派的目的是殊途同歸的:讓用戶在無形之中感受到舒適、自然的人造光環境的同時,享受先進技術帶來的優越以及更低的能耗(“人本照明”初代理論的“節能”氣泡又巧妙的切合上了)。
一圖勝千言——自然光的色溫、光通量等參數值隨環境、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傳感器技術與智能控制加持,讓人們來更好的讓人造光“回歸人本”。
遺憾的是各制造商們對此類技術和方案的命名還停留在工程師思維階段,起的名字都是 “DynamicLight”和“SmartControl”等等,并沒有“奇才斯坦”校長大人那樣歸納整合出六個氣泡并 “人本照明”的高大上理念
這里再重申一下太陽光(自然光)的意義:人類有幾百萬年的進化史,作息規律和生物體內在均受自然光的深遠影響。而愛迪生量產燈泡距今不過一百多年。因此,人造燈具(光)必須要適應人類對日光感知習慣和根本,而不是本末倒置!
讀上圖,可知白熾燈、鹵素燈具有最佳的光譜范圍,熒光燈最為極端。顯色性指數是亮化光譜質量的常用標準之一,這里不展開講了。LED可通過技術疊加,實現所謂“全光譜照明”。
全光譜照明這一術語最早是由約翰·奧特博士(John Ott)在60年代用來描述電光源與可見光和紫外光譜相似的自然光線時首次使用。此后多年,許多燈具制造商開發各類產品,以滿足各類要求的全光譜為廣告賣點,包括更好的可視性,更小的色差,減輕眼睛疲勞,改善情緒,提高生產力等來宣傳自己的高端昂貴燈具。
在全光譜照明的營銷中,廠商宣稱其光源與日光是相似或相同的。言下之意,對于我們這些了解光學的人來說,這些光源產生了連續光譜,這些光譜在光譜功率分布中沒有顯著的波峰或波谷,顯色性接近100。
但經包括倫斯勒理工學院研究所照明研究中心、美國照明產品信息計劃委員會(NLPIP)和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等機構研究證實,全光譜光源并不會提供所宣稱的益處。這,就有些尷尬了……
綜上,盡管奇才斯坦校長提出的概念有討巧之嫌,但提出“人本照明”這一概念(假說)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就好像把“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這種晦澀難懂的文字簡化成“黑天鵝事件”(在第一只黑天鵝出現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天鵝只有白色的)這個詞兒的人一樣,奇才斯坦的“人本照明”概念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都是行業內外的受眾將照明與健康聯系在一起最合適的切入點。
“先照亮,再健康”。就像“先吃飽、后吃好”一樣,是必須要經歷的發展階段,相信隨著消費升級的提高和越來越多先進觀念完善和被大眾所接受,“人本照明”概念、照明設計的重要性、設計師的價值都會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認可。LED產品也會逐漸擺脫單一的“節能、便宜”印象。今年的法蘭克發展上很多品牌也對光與健康、光與建筑等大課題上給出了各自的見解和產品方案。但這條路,任重、道遠,需要行業內外的大家共同努力。
-
傳感器技術
+關注
關注
51文章
344瀏覽量
97960 -
照明設計
+關注
關注
1文章
46瀏覽量
10830 -
光學傳感器
+關注
關注
8文章
225瀏覽量
60412
原文標題:人本照明是大趨勢還是噱頭?廠家要如何抓住風口?
文章出處:【微信號:eLicht,微信公眾號:云知光照明微課堂】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