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報道ARM mini China將在中國大陸IPO后,有網絡輿論就把這件事和美國伯克利研究團隊開發RlSC-V,并吸引了IBM、NXP、西部數據、英偉達、高通、三星、谷歌、華為等100多家科技公司加入RISC-V陣營的事情聯系起來。并認為美國推廣RlSC-V是為了打倒ARM,進而實現控制全球CPU的陰謀。
其實,RlSC-V就是一個學術性質的開源CPU,全球100多家科技公司加入RlSC-V陣營,更多是基于商業利益上的考量,和“陰謀論”、“大棋黨”完全扯不上關系。RlSC-V給中國最大的啟示,則是自建獨立于Wintel、AA的技術體系沒有那么難。
什么是RISC-V
RISC-V讀作RISC Five,意思是第五代精簡指令處理器。取這個名字只是因為美國伯克利研究團隊的David Patterson教授在此之前已經研制了四代精簡指令處理器芯片。
RISC-V并非國家意志的產物,僅僅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課題研究產物。在2010年,伯克利研究團隊要設計一款CPU,然而,英特爾對X86的授權卡的很死,ARM的指令集授權又非常貴,而且ARM 32的授權卡的也非常嚴,好像只有蘋果、高通等4家公司獲得了授權。像國內華為、展訊等公司僅獲得了ARM 64 授權。
由于在2010年,MIPS當時還沒被Imagination收購,SPARC還沒有被甲骨文放棄,IBM也還沒有搞Open Power。這樣一來,伯克利的研究團隊的選擇僅限于DEC那個已經銷聲匿跡的Alhpa、惠普自己都放棄了的PA-RISC,以及連英特爾都推不動的安騰……在這種情況下,伯克利的研究團隊非常有魄力,決定從零開始設計一套全新的指令集。
在很多媒體的報道中,定義一套指令集被描述為黑科技,但事實上,實現一款高性能的CPU和圍繞指令集構建軟件生態才是真正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定義一套指令集的難度并不大,伯克利的研究團隊4名成員僅用了3個月就完成了RISC-V的指令集開發。
RISC-V指令集
由于伯克利研究團隊缺人缺錢,于是決定將RISC-V開源,成為CPU中的Linux,在獲得各方支援后,又相繼開發了一些產品。
目前,伯克利研究團隊已經完成了基于RISC-V指令集的順序執行的64位處理器核心(代號為Rocket),并前后基于45nm與28nm工藝進行了12次流片。Rocket芯片主頻1GHz,與ARM Cortex-A5相比,實測性能較之高10%,面積效率高49%,單位頻率動態功耗僅為Cortex-A5的43%。在嵌入式領域,Rocket已經可以和ARM爭市場了。
上百家科技公司加入RlSC-V陣營和陰謀論無關
在媒體報道ARM mini China將在中國大陸IPO后,有網絡輿論就把這件事和RlSC-V聯系起來,認為美國推廣RlSC-V是為了打倒ARM,進而實現控制全球CPU的陰謀。而ARM mini China將在中國大陸IPO則是中國方面的反制措施。
然而,則完全是媒體不懂技術情況下的胡亂聯想。ARM mini China將在中國大陸IPO只是日本軟銀讓中國大陸股民當接盤俠,和“在下一盤大棋”完全沒有關系。相比之下,中資背景的基金全資收購Imagination,并由原紫光集團李力游博士出任CEO,更像是“在下一盤大棋”。
加入RlSC-V陣營的公司和學術機構
另外,全球上百家公司加入RlSC-V陣營,和媒體報道的美國想要打倒ARM,進而實現技術壟斷完全扯不上關系,甚至媒體的立論都是有問題的,這里簡單的澄清一下:
美國根本沒有打倒ARM的必要,畢竟ARM的主要研發中心都在美國,本來就是美國人設計的,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國人手里。FBI、CIA如果需要,隨時可以造訪ARM研發中心調取核心機密。即便目前ARM被日本軟銀收購,但考慮到駐扎在日本的數萬名美國大兵,以及日本一直對美國卑躬屈膝,ARM不可能脫離美國的掌控。
美國想要打倒ARM根本沒有那么麻煩,根本不需要另搞一個RISC-V。美國政府只要對ARM施行各種限制政策,就可以輕而易舉扼殺ARM。比如像限制中國自主CPU那樣,要求臺積電、聯電、格羅方德、三星、中芯國際等Foundry禁止給ARM流片,高通、蘋果、華為等ARM陣營IC設計公司就會像中興那樣陷入休克。除了使用政策大棒之外,商業上拉偏架也是一個選擇,美國政府只要全力支持X86就可以了。即便不扶持X86,MIPS、Aphla、SPARC、安騰、PA-RISC隨便找一個都可以,何必去搞什么RISC-V。
加入RISC-V陣營更多是因為商業因素
全球上百家科技公司加入RISC-V陣營,更多的還是因為商業原因。雖然在很多報道中,都將ARM的成功歸咎于開放,但實際上,ARM只是在商業模式上開放,在技術上是卡的很死的。
迄今為止,獲得ARM32授權的公司一只手都能數的過來,ARM64授權雖然多一些,但授權費卻異常昂貴,法國創業公司Greenwave表示,他們如果使用ARM架構,要花掉1500萬美元的授權費。而且授權到期后,是否繼續授權和授權費用都要重新談判。
雖然對高通、蘋果、華為這些大公司而言,上億元人民幣的授權費不算什么,但對創業公司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這種情形下,創業公司肯定會青睞免費的RISC-V。而IBM、NXP、西部數據、英偉達、高通、三星、谷歌、華為等科技巨頭基于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考量,以及對ARM的不滿,都選擇加入RISC-V。
不過,這并不能說明RISC-V就一定前途無量,因為這些科技巨頭大多還在觀望,屬于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而且RISC-V完全開源,且允許商業公司私自添加指令的做法,很容易導致RISC-V碎片化。
這樣一來,就很難形成統一的生態,未來恐怕會出現華為、高通、谷歌開發出的RISC-V處理器雖然都屬于RISC-V,但卻不能跑同樣一套軟件的窘境。正如完全開放與有力的領導是一對矛盾,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恐怕RISC-V很難成長到能與X86和ARM爭雄的水平。
自建獨立于Wintel、AA的技術體系沒有那么難
RISC-V對中國的最大啟示,就是另起爐灶,自己創建一套獨立于Wintel、AA的技術體系其實并沒有那么難。
過去,國內商業公司,甚至是一些體制內單位都認為,“從零開始設計一套全新的指令集是一項讓人望而卻步的工作”,但事實,RISC-V就是從一個暑期3個月小項目開始成長起來的。
RISC-V受到熱捧也折射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國外往往新出一個技術,就會受到熱捧,一窩蜂的去給洋人打工。另外,有鑒于過去幾十年“國外一開源,國內就自主”的黑歷史,未來把洋人設計的CPU包裝成“自主可控CPU”的情形恐怕會越來也多。
事實上,就開源和免費來說,國內并非沒有,龍芯的GS232、GS132就已經開源了,而且對外IP授權是免費的。就生態而言,由于應用領域是嵌入式,對生態的要求并不高。何況爛船還有三斤鐵,在當下,MIPS的生態還是好過初出茅廬的RISC-V。
技術好不好,是否實用,不是看和美國人跟的緊不緊,而是看和應用聯系的是否緊密。這種一窩蜂的熱捧國外技術的現象是極不正常的,背后既有自主技術宣傳力度不足的因素,也有盲目崇洋媚外的因素。
第7屆RISC-V研討會的程序委員會名單
入選了第7屆RISC-V研討會程序委員會的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包云崗就表示,“龍芯開源可能宣傳還是太少了些,媒體上很少看到,如果當時有(龍芯)開源軟核,我們(做課題)也不一定會選RISC-V。但現在再切換一套指令集和處理器實現,人力投入代價就有些高了”。
總而言之,RISC-V給中國最大的啟示,就是建立起一套基于全新指令集的生態系統并沒有那么難,一些人總是對自建獨立于Wintel、AA的技術體系望而卻步,并笑話申威和龍芯是堂吉訶德不自量力,這只是在給自己的怯懦和無能找借口。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05瀏覽量
367923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73瀏覽量
212107 -
指令處理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5539
原文標題:華為等巨頭加入RISC-V陣營,是為了對抗ARM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guanchacaijing,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