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從大學畢業到從事進入網絡這個行業從事網絡工程師已經有5個年頭了,回憶這幾年的心理歷程,有收獲也有遺憾,有痛苦也有快樂,真是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全都有。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我的工作經歷,能對大家有些幫助。
在繼續讀下去之前,讀者應認識到一點:個人觀點的獨特性與自身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千萬不要盲從,而應時刻保持一種批判接受的態度。或者說,你得有自己的觀點,你(也只有你自己)得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負責。
我高中畢業考上了一家還算不錯的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但是因為學校是想國內某壟斷行業輸送人才的,而我們的計算機專業在學校基本是一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角色,畢業并不能在該行業找到理想的工作,面臨就業的壓力,在沒有經過慎重的思考以及詳細的調查,懵懵懂懂的就參加了工作。現在回想雖然我們說,先就業再擇業,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的首個就業的單位我們應該塌下心來好好地充實自己要做比較長的時間,如果前期做好規劃和調查研究工作,起點好的話對未來的發展也必然很有利。
也是機緣巧合,我在進入了一家通信網絡集成公司后被派到一家大型國企成為了一名普通的機房管理員。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特別不適應,主要是工作模式,機房的值班員實行3班倒的制度,上24小時休息48小時,開始的時候我就在想上半應該是每周5天每天8小時啊,還有就是值班員的工作內容,值班員的工作很繁雜,基本上是重復性的沒有建設性意義的工作,比方說綁定個IP了啦,接個電話啦,然后每2小時一次的機房巡檢,等等這些事。實際上就是熟知《值班員規范》、《機房出入管理制度》、《機房設備上下線規范》、《日常巡檢制度》等等這些企業的規范制度,就本人而言,壓根沒有機會基礎到網絡的設計、實施等工作,就是一個值班的小網管。從事這種基礎性的工作的人很多,但是往往這種崗位的人員流動性很大,其中有很大原因就是這里面沒有能夠吸引人的力量。
這種上班的形式和狀態就導致上完一天班之后有兩天的時間無所事事,宅在家里打游戲上網浪費了很多時間。在近1年的值班時間內,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質工作之外,基本沒有其他需要操心的事情,仿佛還是在上大學時候一樣,但是當一年過后,看著空空的荷包,看著相同崗位干了4.5年的老工程師還在繼續每天這樣周而復始的工作,自己突然覺得這種狀態很可怕,因為這段時間內自己壓根沒有任何新的收獲,在這個時候突然感覺到想要改變現狀還得靠自己努力,因為本身機房的運維工作與網絡和主機都接觸的比較多,因為對網絡比較感興趣因此就對開始自己找網絡方面的書去學校,因為沒有人指導自己,只能隨便去網上找一些資料,然后就捧著本TCP/IP詳解去看。在這個階段我總結了一個道理:自學能力是競爭力之本,但是要有興趣和比較明確的方向。
然后就是每周一參加一下機房的周例會,當時的機房人很少,也沒有那么多事情,大家在小會議室圍著一張不大的桌子每個工程師都說說自己的工作,當然我作為值班員一般就是一個旁聽的,周會的氣氛深深吸引了我,我非常羨慕每個工程師,因為都有好多有建設性的沒聽過的工作比方說網絡方案的設計規劃,與H3C廠商、IBM廠商等的溝通,與值班的工作很不一樣,我就在想什么時候我能真正融入這個團隊,不去做哪些值班這些當時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重復性工作呢?只能開始纏著負責網絡的工程師,去跟著他們學習。在這個階段我體會到:學習應給自己設置虛擬的項目目標,以做項目的形式提升學習效果,只有這樣學到的內容才會深入而實用,切忌無目標地學到哪算哪。
因為我單位的設備都是帶生產業務的,而我又是一名值班工程師,平時壓根沒有時間也沒有權利去動這些設備,我只能在實驗室針對較低端的設備進行試驗,但是可以通過機房的真實案例進行模擬,從理論的強化到案例的學習,再到真實項目的演練,我覺得短時間內,我在學到的知識,我都可以用到我的實際工作中,收獲簡直太大了。慢慢的也就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做值班員又沒有機會做項目,就這樣一邊值班,一邊學習積累。實際動手中獲得的經驗和技能,比看書的理論來的要深刻的多。
時間到了2009年正好趕上數據中心機房搬遷,當時比較缺人,趕上這個機會,領導就問我,你能不能參與到搬遷的工作中,懂不懂網絡,能不能加入到項目里面。我理所當然的拍胸脯說我能,我在通過學習后對網絡的理論以及架構模型都有了很深的理解,同時我也很了解本網絡的部署情況,也參與到了一些網絡小項目當中,然后值班過程中,我就逐漸轉變角色,從接電話然后向工程師轉述變成開始靠自己判斷和處理問題,我想正是值班員那段時間的積累,讓我能后在未來的日子里在運行維護和項目建設等崗位上能夠迅速的開展工作吧。機遇很重要,但你得有能力才能抓住它。
隨著時間的發展,機房業務范圍也越來越壯大。在值班崗位上呆了1年左右,網絡相關工作人手匱乏,我從值班員崗位轉行開始進行網絡工程師,網絡的關鍵性和特殊性注定了我們工程師時刻都繃著一根筋,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晚上從家中跑到單位來解決突發的網絡問題,也記不得有多少次配合晚上的實施操作加班到深夜。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工程師本身的使命感,責任、努力與堅持支持著我前行。終于我從一個小小的值班員完成了到一個網絡工程師,最后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小小項目經理。
總結我的學習歷程大概分為這幾個階段:
1. 理論的自我強化:首先給個人一些網絡相關理論的資料,主要是協議層次,不涉及配置命令,此過程沒有人指導,但可以不懂就問,這個階段結束后,個人對網絡有了很朦朧的意識,在沒有接觸實際項目之前,即使他能把整個一本命令手冊都背下來,他也不可能對網絡有更深的認識。
2. 自我實驗式的演練:初步接觸了一些理論基礎后,可能只是知道有哪幾個協議,但不清楚協議如何使用,這時候需要利用閑置設備進行必要的配置和操作方面的簡單組網,主要是針對企業常用協議,這個階段完成后對理論的理解還是孤島式的,相關理論沒有做到融會貫通。
3. 參與實際項目:企業里有大量的組網項目,個人在具備初步的理論基礎,能簡單配置設備后,就參與實際項目,具體是方案討論會,規劃編寫,以及實際組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之前所學的知識,逐漸跟企業的組網需求聯系了起來,逐漸知道如何綜合利用各協議進行組網,同時對單個協議的用途,使用范圍,優缺點逐漸清晰,達到了理解和會用的階段,這個階段完成后,雖然只掌握了常用的配置命令,但是腦子里已經建立了企業的網絡組建模型和常規套路,初步具備獨立規劃,設計,組網,實施的能力。
4. 規劃設計能力的強化:個人在具備初步規劃能力的條件下,可以逐漸參與更多的實際項目,通過操作更大型的企業設備,組建更復雜的網絡,遇到更困惑的運維問題,理論能力和實戰能力,極大增強。這個階段結束后,悟性好的個人,已經可以不用再配置和操作設備,進入規劃和設計部門,跟客戶直接面對面溝通,從此走入管理階層,對技術感興趣的人,可能一直做基礎的配置和維護工作。但隨著項目經驗的增加,會遇到并解決更為復雜的技術和工程問題,他的經驗將成為寶貴的財富,成為名副其實的工程技術專家。
從以上個人成長過程中看,我得到這樣幾個結論:
1.窮盡所有命令的方式根本不適用于企業,企業不需要活字典,企業只需要書本上10%的知識和命令就足夠了,但是企業對于某個單項技術要求理解的深度非常大。一般的培訓機構培訓到他是什么,他是怎么組成的,但是企業要求知道,他是為誰服務的,他應用在什么情況,他怎么跟企業需求結合等等;
2.個人在沒有接觸項目前,命令記的再多,協議學的再多,都是死的,會忘;
3.只有通過項目來學習,才能真正把道理搞通,最終永遠不會忘,就跟加減乘除法一樣。你只有在每次跑步或運動之后才會覺得輕松,?因為血脈通暢了。
4.項目是必要的,但項目也不是目的,真正學會原理才是目的,學了原理就可以超越設備配置的局限,進入規劃設計的層面,所以通過項目最終要掌握原理。
5.在一個大型企業里網絡人才的層次:什么都不會--會敲命令,配單個—看破網絡的優缺點,能搞設計—會運維—會培訓咨詢,所以最頂級的人才是一輩子都脫離配置,命令,操作。
僅僅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共大家參考。
-
工程師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570瀏覽量
68516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65瀏覽量
887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