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11月,經過3GPP RAN1 87次會議討論,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這標著著中國通信廠商在5G時代有了更高的話語權,也體現出中國通信技術實力越發強大。
不過,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方案只是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而LDPC碼成為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5G中長碼編碼也確認為LDPC方案,要在5G通信標準制定中,中國通信產業要力壓美國通信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路。
然而這還不是此次事件的結局。
事件經過幾個月時間的發酵,卻愈演愈烈,各大平臺流出“聯想不給華為投票,是不愛國行為”“聯想投票華為真相”等文章。
最后,華為和聯想發微博出來澄清這一“流言”,但是貌似這都堵不住網民的悠悠眾口。
現在的網友不再“聽風就是雨”,而是一群會理性分析事件始末的網友。有專業的網友扒到的真相是這樣的:
1、長碼投票, 聯想兩票給高通。結果高通勝,這兩票不影響最終結果。
2、短碼投票,聯想兩票棄權,導致華為一票之差輸給高通。
3、控制碼投票,聯想兩票投華為,最終華為取勝,但是聯想的票不影響結果。
所以聯想所謂的投華為,其實是控制碼,但是已經大局已定,不需要他來錦上添花了。而短碼需要他的時候,他卻投了棄權票,導致華為一票之差輸給高通。
于是乎,一場關于“聯想愛不愛國”的口舌之戰開始上演。
然而,不管這個事件背后的事實如何,能看到的是,全國人民都在關注著5G技術的發展。中國為什么花大力氣也要拿下5G標準方案?
為什么要爭取到5G標準話語權?
在通信行業,占據金字塔頂尖的不是設備制造能力、商用能力,而是標準制定能力。互聯網斷代史標準之爭,歷來是大國利益的訴求和博弈。當初制定3G標準時,美韓主導CDMA2000、歐洲推WCDMA,雙方爭執不休,中國TD-SCDMA最終成為3G標準之一。制定4G標準時,美國高通和Intel又互不相讓,美國企業“窩內斗”,導致美國倡導的兩個標準都沒能成為4G標準,中國TD-LTE脫穎而出。
轉眼5G標準之爭,華為拿下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解決方案,是件大喜事,但意義卻不必過分夸大。Polar Code不是5G標準,只是編碼方案,3GPP也不是ITU,這只是5G標準之路上重要一步,遠不是5G標準。從5G應用場景來說,此次華為擁有的eMBB只是5G應用的其中一個場景。
5G標準話語權的背后是國家力量。國際電信聯盟傾向以推動一個單一5G標準為目標,但市場發展既快又大,5G標準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爭奪,背后還有政治博弈、經濟競爭、國家力量較量。最后如果無法達成共識,也有可能形成多個標準。對中國企業來說,無論多個標準還是一個標準,最要緊的是加強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話語權。中國在拼搶5G標準話語權上一定要內部統一行動。5G時代,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已提前布局并取得先發優勢,但中國通信業要在全球5G時代占有一席之地,仍需整個產業鏈相關企業和組織的協同發展,共同應對國際通信行業對手。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們可能感受不到這個標準之爭有多么重要。但是如果你問問手機企業,你就知道,如果標準和話語權不在自己手里,那有多被動。比如在3G時代,美國芯片廠商高通就因為掌握了近乎壟斷地位的標準和話語權,直到現在還可以靠3G信號的專利費躺著掙錢。
高通的專利申請量一向高居全球榜首,靠著專利賺了不少,如下圖。
按照高通給出的專利許可計劃,全球范圍內使用高通移動網絡核心專利的5G手機都必須依照下列條款繳納專利費:單模5G手機:2.275%;多模5G手機(3G/4G/5G):3.25%。而對于那些同時使用了高通移動網絡標準核心專利、非核心專利的5G手機,收費標準為:單模5G手機:4%;多模5G手機(3G/4G/5G):5%。
按照以上高通給出的專利許可標準大家可以開開腦洞想想,截止從2017年,我國售出了4.36億部手機,銷售額達到了4000多億,你可以算算將來的5G時代高通就算什么也不做可以賺多少錢?
而未來5G的應用前景可比3G、4G要廣闊太多了,那可不是幾部手機交點兒專利費的事兒——萬物聯網,想都不敢想。
況且我們并不是沒有技術,從4G時代,我們的TD-LTE已經成為了世界主流標準之一,5G時代面對這么大的市場前景,我們一定不能放棄,一定要盡全力爭取到話語權。
華為主推的Polar碼和高通主推的LDPC有什么區別?
5G在未來的承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我們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此次華為主推的Polar碼和高通主推的LDPC到底是什么東西。
華為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LDPC碼成為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5G中長碼編碼也確認為LDPC方案。這兩種方案在技術上有何不同呢?
先來說下所謂的信道編碼。信道編碼就是在給定信道上,具備強健(可以糾正偶然錯誤)和高效(具有良好性能)的編碼。由于信道不同,適當的信道編碼將有所不同。此外,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愿意將性能換成魯棒性,因此即使給定相同的信道,也可能使用不同的信道編碼。信道編碼主要的功能是糾正通過信道傳輸的消息中的錯誤。可以是通過消息發送校驗和。校驗和允許通道糾正消息中的一些錯誤等。這樣可以保護傳輸數據免受損壞,實現高效傳輸等好處。
Polar碼和LDPC都是信道編碼,不同的是polar碼是由土耳其比爾肯大學教授Arikan在2007年提出的,LDPC碼是由MIT的教授Robert Gallager在1962年提出的,所以LDPC碼是最早的信道編碼,也是最突出的,不過,在當時1962年那種硬件條件下,和社會下等等原因,難以克服計算復雜度,并且不受用等原因,并沒有太過授世人關注,直到1996才被用于通信領域和被世人關注。需要明白的一點是,信道編碼是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這些設備包括(手機,無線路由等)。具有低復雜度編碼和解碼的高性能代碼是未來無線系統的必備。
LDPC碼:一種具有稀疏校驗矩陣的分組糾錯碼。幾乎適用于所有的信道;
Polar碼:一種基于信道極化理論提出的一種線性信道編碼方法,在5G標準中采用。
Polar編碼對5G場景的適用性非常高,華為在5G現場試驗中使用Polar碼作為信道編碼方法,實現了27Gbps的下行速率。27Gbps的下行速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說,你下載一個GTA5這種大型沙盒游戲都只需要幾秒。
polar碼之所以被認為是5G URLLC和mMTC用例的有希望的競爭者。主要是它是通過簡單的刪除和代碼縮短機制分別提供了優異的性能,代碼率和代碼長度各不相同。由于沒有誤碼率,極地編碼可以支持99.999%的可靠性,這對于5G應用的超高可靠性要求是必須的。使用簡單的編碼和低復雜度的基于SC的解碼算法,降低Polar碼中的終端功耗(相同復雜度下比turbo碼低20倍)。因此,對于需要超低功耗的物聯網應用而言,電池使用壽命將非常巨大。對于等效誤碼率,Polar碼比其他碼具有更低的信噪比要求,因此可提供更高的編碼增益和更高的頻譜效率。因此,多路徑,靈活性和多功能性(對于多終端場景)等特點。使polar碼成為5G標準控制信道功能的主要編碼。
華為的成績有目共睹,這是信道編碼標準制定第一次由中國公司推動,并且帶領51家公司同簽(該項目第二名高通僅有37家),彰顯了其在通信領域強大的領導力。華為正式研究主推這一新碼僅4年就在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打敗超過五十年歷史的LDPC碼。證明了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而許多歐美基站設備商(愛立信,諾基亞)以及終端設備商(三星,高通,等)這幾年對Polar的積累幾乎為零。這也意味著華為將在這些方向的市場上更加順暢。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華為取得的只是短碼中控制信道的eMBB場景的標準制定權,并不是“華為碾壓高通,拿下5G時代”。而讓網友義憤填膺的聯想沒給華為投票,導致華為失手長短碼方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這意味著未來中國要給高通支付不菲的專利費。
小結:5G之戰,中國輸不起,也不能輸
回顧不久之前的美國制裁中興事件,其實也是美國有意阻攔中國在科技上的發展。無論是華為還是中興,都在5G之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僅在2017年,中興就曾在5G領域取得過多項重要突破。2月,中興發布了5G全系列預商用基站,并首發基于IP+光的5G承載方案Flexhual;10月,中興又與意大利Wind Tre和Open Fiber合作,啟動了歐洲首個5G預商用網絡;12月,中興推出了基于服務化架構的5G核心產品。
美國制裁中興事件的后文是國家層面暗中出手,用我們不知道的交易解救了中興。很多人對此也表示中興就是活該,國家就不該救這樣的企業。然,小編認為,這事一是涉及到國家顏面的問題;二是國家正處于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科技領頭企業被打壓,影響很大;三,芯片、軟件產業還需要給國內企業一段時間發展,來實現超越。5G之戰,未來的科技之戰,中國都輸不起,也不能輸!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27瀏覽量
251613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43瀏覽量
564083 -
5G標準
+關注
關注
0文章
96瀏覽量
14476
原文標題:5G爭奪戰:華為輸不起,中國更不能輸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21ic,微信公眾號:21ic電子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