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最快將于6月獲批上市,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有些同學不由得就想起,2015年的兩會上,雷軍曾說過:“小米五年內不會考慮上市。”做企業,最大的確定性,就是它的不確定性吧。
和此前傳的雷軍持股小米70%以上不同,本次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雷軍持有約31.4%的股份。
按照目前業界普遍預估的1000億美元市值計算,小米上市后,雷軍的身家將達314億美元(可進福布斯富豪榜全球30強),超過王健林,逼近李嘉誠。據招股書,5500名員工分得500億股權,人均近1000萬,上市半年后解禁。有人羨慕和贊嘆小米帝國崛起之速度;也有人質疑,小米真的能撐起1000億美元的市值嗎?
那么,小米到底賺不賺錢?為什么選擇今年上市?小米上市帶給我們怎么樣的啟示,對港股而言將會有什么影響?小巴采訪了幾位大頭,來看看他們的分析。
吳小平
資深金融人士
雷軍有可能成為華人第一富豪
小米上市對香港意義極其重大
先來說幾點我對小米的看法:
?關于上市:小米已提交上市材料,不出意外雷軍將成全球最大富豪之一,紙面財富很可能超過300億美元,這是中國近6000萬小米手機粉絲所傾力造就的時代科技偶像。如果上市后小米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則雷軍將成為華人第一富豪。
?關于摩擦:小米公關出色,似乎是一個沒有摩擦力的異類,顯著提升了估值倍數。
?關于技術:小米技術既不先進也不落后,比較討巧。無論粉絲如何贊美,小米的定位、定價和功能都相當一般,但足夠用。雖然銷售規模巨大,但小米從未涉及中國制造2025這樣的當下超級熱點和爭議概念,它默默躲在華為等超級科技品牌的陰影里小心發展,無心出頭。
?關于控制:雷軍雖然持有擬上市主體30%+股權,但這些股票(A類)的表決權為普通股份(B類)的十倍。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后,雷軍盡管隨意賣出其名下股權,只要不低于9.1%,就可以對抗小米剩余所有股東90%的股權,從而依舊控制小米。當然,前提是另一名關鍵股東林斌不與之產生對抗,否則這個比例還要適當提高。
此外,我覺得小米上市對香港的意義極其重大:
①香港正在推“同股不同權”,說白了是在檢討當年放走阿里的錯誤,但A股迅速推出了CDR,也就是兩個地方正在爭奪好的上市資源。
小米上市,在騰訊之后將再次豐富港股重磅科技股的構成,這對提升香港作為遠東金融中心的作用非常明顯。
②香港原來的活躍交易重點在金融、地產領域,科技類就騰訊,今后騰訊+小米,比重將會更大。
可以說,今后港股的構成會更加健康,更加符合時代氣息。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賺了很多轉口貿易的錢,將來它也希望分享高科技、制造業2025以及改革新高度的錢。
宗寧
微電商專家
《格局逆襲》作者
小米的潛力比蘋果強10倍?
人人心中都有桿秤
新聞中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口徑:一個說小米2017年經營利潤122.15億元,一個說小米2017年虧損439億元,這到底是為什么?
小米在招股書中表示:在營業紀錄期,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集團分別產生虧損人民幣76億元、利潤人民幣4.916億元及虧損人民幣439億元。
這牽涉到一個問題——公允價值損益。之前小米融資出讓的優先股,隨著小米公司的不斷增值而增值,這些增值的部分在財務里面就記為了虧損。比如說,一開始優先股是1塊,現在公允價值為10塊,持股人要求兌換,那公司就有9塊錢的損失計入到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一旦上市后,這部分權益會變成普通股,虧損也就沒有了。
小米經歷了A-E輪融資,最后一輪的估值是450億美元。目前小米期望上市的估值在1000億美元左右,之前融資的這些優先股增值部分占到了全部虧損的多少,也不太好算。需要指出的是還有一部分虧損是分給員工的股權。
小米在達到全國第一的2015年銷售額是668億元,2016年僅684億元,基本無增長。2017年則為1146億元,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這也是為什么小米著急在今年上市的核心原因,因為這種增長能否持續存疑,小米自己在招股書里也坦承“我們無法保證我們日后能賺取利潤”。
再看國內手機銷售情況,2017年小米手機銷量5000萬臺左右,較2016年的5124萬臺相差無幾。2017年小米銷量主要增長來自海外市場,尤其是印度市場,目前小米在印度市場已占到了近30%的份額。
印度市場雖大但問題也多:銷售的主力都是幾百塊的廉價手機,且當地互聯網服務和付費意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市場環境也比較復雜,甚至政策也很不穩定。
小米上市預期估值在1000億美元左右,希望能到達1200億美元,這個估值高不高?
蘋果2017年實現2292億美元的收入,利潤達483.51億美元,目前市值8951.57億美元,且基本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小米2017年的收入不足200億美元,利潤不足9億美元,分別是蘋果的十分之一和近六十分之一左右,但估值為蘋果的八分之一。小米的綜合利潤率只有4.7%,并承諾未來也不會超過5%。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小米是一家比蘋果潛力還要強近10倍的企業。
其實,小米走了很有意思的中間路線,市盈率方面用互聯網公司的標準算,1000億美元估值就要有100倍以上的市盈率,比目前港股扛把子騰訊的43倍還要高出近150%,考慮到騰訊之前市盈率在60倍左右,姑且平均為50倍。
收入方面,則是靠硬件銷售為支撐,盡管蘋果也有大量的軟件服務收入,一個季度就有近百億美元,但市盈率則一直在20左右,主要也是因為主要的硬件銷售收入增長存在比較明顯的天花板。所以小米的潛力從互聯網服務角度來看,比騰訊還要強一倍以上。
那么小米的潛力是不是真的比騰訊強1倍,比蘋果強10倍?我覺得人人心中都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江瀚
上游財經專家顧問
財經專欄作家
小米多元化也能成功的背后
是一個做好了再做下一個
小米8年時間實現了中國互聯網的創業夢,給我們的啟示是:
?價格屠夫到底該怎么玩?在2010年由蘋果定價的市場上,高端機被蘋果和三星壟斷,其他智能機也都在三千元以上,小米以1999元的超低定價基本奠定了國產智能手機的心理價位,之后相當長時間內,大多數國產智能手機都沒能突破這個價位。
即無論你是不是消費升級,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是價格導向,價格紅海并不是不能殺出一條血路,關鍵在于如何控制成本,在長期賺錢的情況下打好價格戰。
?多元化為啥也能成功?縱觀世界企業發展歷程,跨界跨不好經常會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然而小米的多元化成功得讓人瞠目結舌。
究其根源是做好了一個再做下一個,小米很少攤大餅,雖然有100多家企業,但節奏把握得好,每個產品的邏輯都類似,極簡設計,好用卻不缺品質,小米就這樣成為了新時代的百貨商店。
?被罵了無數回的饑餓營銷為啥還能有效?小米的饑餓營銷構架在產品優勢之上,產品有一定的勢能形成自身壁壘,即借助自身產品的性能、硬件、設計的獨特優勢形成爆品,實現缺貨的饑餓營銷局面,提升產品的稀缺度和關注度,從而產生流量,再借助流量鋪貨。
?風口上的豬為啥不會掉下來?其實小米自己制造了風口,雷軍的優勢在于能發現消費者的痛點并擊中痛點。
比如運動手環,運動的人那么多,跑步甚至被譽為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卻很少有公司真正注意到這個風口。且關鍵不是做手環,而是形成具有性價比優勢的手環生態鏈,這也是最終華米科技能夠先于小米上市的原因。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49瀏覽量
144093
原文標題:小米要上市了,真能撐起1000億美元市值? | 小巴問大頭
文章出處:【微信號:wuxiaobopd,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