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人腦”疾病將由“電腦”給出精確診斷,并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昨天,全球首家“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北京天壇醫院正式成立。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擁軍透露,到明年 6 月,在腦腫瘤、腦血管病方面可由人工智能系統替代醫生,從看片子到開具臨床診斷處方,其能力相當于神經科高年資主任醫師。
神經細胞的損傷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神經系統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但全國能看神經病理的醫生只有不到 20 個人。這么多患者如果僅僅靠遠程會診,醫生是忙不過來的。”王擁軍說,“人工智能系統,可以用機器代替醫生。”
人工智能系統是怎么把人腦疾病診斷出來的?
人工智能應用研發的核心,是領先的深度學習技術與臨床頂級專家的技術和經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人工智能系統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大,它通過對患者臨床癥狀的識別,捕捉影像顏色的改變和信號強度改變,完成數據處理后,迅速和專家的診斷經驗進行比對,通過這樣海量疾病信息深度學習,它會不斷提升疾病的診斷效率,診斷準確率可達到 95%以上,相當于一個高年資主任醫師級別的水平。 設備將自帶讀片專家 “在前期醫院內腦瘤核磁診斷的 PK 中,除了放射科的主任外,人工智能技術幾乎打敗了我們醫院所有的醫生。”王擁軍透露,它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可將全國神經影像、神經病理頂級專家的經驗迅速普及,省出大量醫生讀片的時間。以前患者等核磁報告可能至少需要 1 天時間,以后把人工智能系統鑲嵌在核磁設備上,患者做完核磁瞬間就能產生一個報告單,由機器來幫助醫生讀片子、寫報告單。未來該人工智能系統將預裝在出廠的核磁系統上,購買設備的任何醫院都可以使用該系統。基層醫院接入該系統后,相當于引進了一名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專家。
“它對每一種疾病的學習大約需要 1000 個病例,如果疾病非常常見,一般1 個月就夠了,如果不常見,也可能 5 年才能攢夠。”王擁軍透露,該人工智能系統剛剛學習完腦瘤這一疾病病種,其中包括臨床最常見的 6 種腦瘤癥狀,下一步,它馬上要學習腦血管病,預計在今年春節前后就可以基本學完。“下一步,我們還希望這臺人工智能機器能和臨床治療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給患者提供處方和臨床建議,成為一個臨床輔助決策系統。” “智能醫生”明年 6 月出診 “為驗證人工智能診斷的準確性。明年 6 月底,我們要在北京進行一場神經系統疾病診斷的‘人機大戰’,到時候,這臺人工智能機器將和全球最頂級的神經科專家同臺競技。”
王擁軍頗為自信地說,“我相信那時候機器一定會得到第一名的成績。” 據悉,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先期已開展了頭部 MRI、CT 影像人工智能診斷產品的研發,是全球首款頭部疾病(涵蓋了腦腫瘤、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腦卒中等)MRI、CT 影像人工智能診斷的整體應用產品,預計將在明年 6 月舉辦的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上正式推出。 作為世界三大神經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天壇醫院每年接診來自全國各地的神經系統疑難雜癥患者30 萬人次,開展手術 10000 余例,擁有全國最大的腦病組織樣本庫及血樣樣本庫。“未來將展現出更多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比如神經病理切片人工智能判斷,腦神經疾病病人的智能護理,依據病人醫療數據智能制定治療方案,神經系統疾病的肢體及語言康復訓練等。”王擁軍說。
-
人工智能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瀏覽量
10585
原文標題:醫生可能要失業 “人工智能”明年可為人腦診病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cbcc3b6eabf,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究院】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