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自動駕駛行業原本平靜的一周在最后一個工作日被打破,先是軟銀宣布給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部門 Cruise Amation(以下簡稱 Cruise)投資 22.5 億美元。隨后,自動駕駛行業領頭羊 Waymo 也不甘示弱,它打碎了家里的“存錢罐”,一次向菲亞特-克萊斯勒(FCA)訂購了 6.2 萬輛 Pacifica(裸車價約 25 億美元),將 Waymo 自動駕駛車隊規模擴大 100 倍。這場瘋狂的投資風暴背后有什么故事呢?且聽我們細細道來。
軟銀為何偏偏挑選了 Cruise?
軟銀投資顧問公司執行合伙人 Michael Ronen、通用總裁 Dan Ammann、通用 CEO Mary Barra 體驗 Cruise 自動駕駛汽車
軟銀這筆巨額投資正是趕在通用的競爭對手們,包括特斯拉、Waymo、Uber在內的主機廠、科技公司紛紛在自動駕駛以及相關出行市場加碼布局時導入的。
對軟銀而言,Cruise 在自動駕駛軟硬件整合能力有優勢,而通用是能夠提供大量車源的主機廠,再加上軟銀本身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領域的廣泛投資,三者結合勢必會形成很高的競爭壁壘。
軟銀投資顧問公司的執行合伙人 Michael Ronen 表示:軟銀幾年來一直在關注自動駕駛行業。他表示,軟銀決定投資通用汽車和 Cruise“出于若干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通用對于安全的重視。同時,通用能夠大規模生產汽車的能力、通用和 Cruise 之間的“無縫合作關系”都是軟銀投資的原因。當然,Cruise 身上的活力和創新力也是讓軟銀掏錢的一大因素。
Ronen 表示,合作雙方已經達成共識,未來至少 7 年內不會從該投資中套現。在上周四當天舉行的媒體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是否計劃將 Cruise 剝離成立獨立運營的子公司?”,通用汽車 CEO Mary Barra 并沒有直接回答,只是稱“會做出最有利于股東的決策”。
對 Cruise 而言,有了這筆資金,Cruise 明年的商業部署就從容多了。
為什么自動駕駛行業流行“拉幫結派”
像通用這樣的汽車廠商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時有兩大優勢:一是豐富的造車經驗,二是龐大的汽車工廠。類似 Waymo 這樣的科技巨頭也有自己的兩大優勢:一是豐富的程序員儲備,二是堆積如山的現金流。
本周的投資風暴后,兩家公司的水桶短板都基本補齊,它們可以繼續安心做這項歷史性的大工程了。
大多數業內人士都會認同這樣一個觀點:通用和 Waymo 都需要在自己的弱項上加大投資,但這樣的投入在多年之內都難見成效。現在,Waymo 不用自己造車,通用則可以把資金花到更需要的地方,雙方都皆大歡喜。
對通用來說,軟銀的入局確實是一場及時雨,此前底特律巨頭已經被迫撤出歐洲、俄羅斯與印度市場,因為它們在這里投資研發的新車型實在是無利可圖。
現在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個純燒錢的領域,它無法為廠商帶來任何收益。
因此通用 CEO Mary Barra 在投資上顯得有些裹足不前,畢竟這一項目會直接吃掉通用 10% 的運營利潤。至于 Waymo,則從來沒擔心過錢的問題,畢竟它背后的母公司 Alphabet 現金儲備超過 1000 億美元。
軟銀愿景基金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向汽車租賃公司投資了 200 億美元,投資對象就包括 Uber 和滴滴出行。據悉,軟銀 CEO 孫正義計劃建立共享汽車的全球網絡。
早在與自動駕駛相關的出行產業還沒有火起來的時候,軟銀已經率先投資了滴滴和 Uber,而之后陸續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已有百家之多。通過大手筆的買入,軟銀正不斷獲得未來出行產業的主導權。這些投資動態,都顯示了軟銀在自動駕駛和出行行業擁有著十足的野心。
所以,此次軟銀投資 Cruise 并非一時沖動,消息人士稱軟銀在簽字之前對 Cruise 做過詳盡的技術研究。
對通用而言,拉軟銀上船就能得到整個科技世界的支持,畢竟除了上述提到的打車巨頭們,軟銀還投資了兩家令人“聞風喪膽”的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和 ARM。
同時,軟銀的加入也證明了一個問題:現在的通用已經不是硅谷人眼中的“行動遲緩的恐龍”。
兩年前斥資 5.81 億美元現金(加上各種獎金其實通用花了 10 億美元)收購 Cruise 時,通用看重的是如何趕上 AI 與汽車結合的快速列車,Cruise 也沒讓通用汽車失望,這家新創公司一直在自我增值。
在拿到了軟銀投資后,Cruise 的估值已經沖到了 115 億美元,成為了一家不折不扣的超級獨角獸公司。
谷歌初代無人車:Firefly(螢火蟲)
通用瘋狂融資的當口,Waymo 則在瘋狂購車。
相繼從捷豹和 FCA 下了兩個大單后,未來 Waymo 的車隊將擁有 8.2 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這些車輛將成為 Waymo 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的中流砥柱。
不過,這么大數目的車輛到底何時才能交付可是要打個問號,畢竟 8 萬輛車覆蓋兩三個市場都夠了。
Waymo CEO Krafcik 給出了一個口號:“我們不是在造車,而是在打造更棒的駕駛員。”可想而知,未來這句口號不但會成為 Waymo 自動駕駛系統的銷售話術,還會成為 Waymo 傳遞給傳統汽車行業的宣言——它們不會摻和造車這件事。
除了 FCA 和捷豹,未來 Waymo 的合作伙伴名單可能會不斷加長,日本巨頭本田也是備選項之一。
“在走向自動駕駛的道路上你不能選擇獨行,因為它的投入是在太大了,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笑到最后。”一位長期關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人表示。
Waymo 到底比 Cruise 強多少?
Waymo 在自動駕駛行業的領先地位毋庸置疑,但它到底比通用旗下的 Cruise 強多少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
首先,從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的部署上,Waymo 就至少要領先 Cruise 一年時間,今年年內能頂著這個光環的只有 Waymo 一家。
反觀 Cruise,它在自動駕駛上的決心更大,這家公司直接取消了車上的方向盤和油門踏板,這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終極目標(這樣的設計目前還沒得到政府部門的首肯)。不過,Cruise 的打車服務明年晚些時候才能上線。至于其他公司,恐怕得等到 2020 年之后。
未來三年內,幾乎所有自動駕駛公司都能拿出自己的測試車,即使水平再差,它們的車輛至少也能以較低的速度在固定線路上完成自動駕駛。
當然,各家公司的終極目標也不是 Level 4,即使現在只有 Waymo 載人(非工作人員)測試過該級別車輛。至于 Level 5,現在只是一個幻想。
眼下,Waymo 測試車的足跡已經覆蓋了 25 個城市 500 萬英里(約合 800 萬公里)的道路,仿真模擬更是超過 10 億英里(約個 16 億公里),Waymo 甚至能每周對自動駕駛軟件進行升級。對 Waymo 的測試車來說,舊金山的道路和高速公路已經是小菜一碟。
在脫離率上,Waymo 也是當之無愧的領先者。同時,Waymo 的測試車在 25 萬英里的測試中,只發生了 3 次小事故,而通用的測試車跑了 13.2 萬英里就除了 22 次事故(加州測試的公司一共就發生 27 起事故)。
雖然排名第二的通用看似被 Waymo 全面碾壓,但它也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通用在底特律北部有專門生產 Bolt 自動駕駛測試車的工廠。這就像個定心丸,通用至少不會被生產卡脖子,還能有效控制成本。不過,安裝了各種傳感器的自動駕駛版 Bolt 成本依然高達 20 萬美元。要知道,傳統版本的 Bolt 要價僅為 3.5 萬美元。
其次,在行駛速度上,通用也稍顯落后,它的測試車最高時速 25 英里/小時(40 公里/小時)。一旦未來用上了 Strobe (去年被通用收購)的激光雷達,測試車速度就能提上來,而新的激光雷達還能幫助通用節省數千美元成本。
現在,通用 Cruise 已經從一家只有 40 名員工的小公司,成長為一家超過 800 名員工的獨角獸。同時,它已經在美國多個城市測試了大約 180 輛自動駕駛測試車。
很多分析師表示:Cruise 和 Waymo 是當今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領導者。不過,在他們走向商業化之前,還是得先解決安全問題,特別是 Uber 在這個領域栽了個大跟頭之后。畢竟這是人類第一次將生命交到機器人手上,如果安全不到位,無論它是以何種方式上路,一切都運轉不起來。
另外,考慮到技術和制度方面的阻礙,Cruise 和 Waymo要發展成為大規模的公司,依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軟銀
+關注
關注
4文章
340瀏覽量
24071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69瀏覽量
166608 -
waymo
+關注
關注
2文章
312瀏覽量
24691
原文標題:手持幾十億美元,Cruise能否追上Waymo ?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n,微信公眾號:產業大視野】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