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的時候,《華爾街日報》上刊登了一篇很有預見性的文章。時隔 22 年,外媒 TheVerge 編輯 Vlad Savov 在 Twitter 上又一次將它曬了出來。文章主要探討了互聯網的幾大痼疾,即數據收集、后門鑰匙、用戶教育等。遺憾的是,就算到了 2018 年,在線社區與服務的這些核心問題依然存在著。原文稱:“有關技術該如何使用的爭論仍在繼續,比如拿來追蹤用戶 Web 瀏覽數據來做營銷的 cookies”。
(Photo by James Bareham / The Verge)
Vlad Savov 對此感到無比震驚,同時又無可奈何,因為大家竟然還沒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此外,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后門獲取私人數據的想法亦在持續:
白宮持續開展著與互聯網上強大的加密技術之間的斗爭,比如為執法和其它授權機構提供一把內置的密鑰。
看完這篇舊聞,我們發現它與 2018 年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遙相呼應:“在國際上,線上用戶的顧慮將導致一些國家通過互聯網隱私的立法”。
此外,正如 Facebook 數據收集與不安全丑聞所揭示的那樣:“許多網民仍未明確知曉互聯網上都存在著哪些私人信息”。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85瀏覽量
89214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70瀏覽量
103494 -
Facebook
+關注
關注
3文章
1429瀏覽量
548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