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能夠做好公有云服務嗎?他們能競爭過專業的云服務提供商嗎?絕大多數人都抱著否定的態度,但運營商群體卻不會這么容易放棄!
日前,中國移動宣布旗下移動云全線產品降價,最大降幅超70%。其中,通用型云主機降價30%,對象存儲降價70%,虛擬路由器VPC免費使用。
在筆者看來,中國移動移動云此番“主動出擊”,既是應對市場的需要,也同時是在向業界宣告,中國移動對于公有云市場是“認真的”。中國移動公眾服務云,俗稱“移動云”,是中國移動面向集團重要政企客戶,提供的各項公有云產品及服務。
降價成為行業常態
事實上,整個公有云行業價格不斷下降已經成為常態。
在云計算最早應用的美國,AWS、谷歌、IBM等公有云業務早已進入到常態化降價的階段。以AWS為例,自2006年成立以來降價次數早已超過80次,在近幾年最短一周時間便會降價一次。
在國內,從早年,阿里云首次降價開始,降價便伴隨著國內公有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變得愈演愈烈。僅以今年為例,在4月舉行的云棲大會·南京峰會上,阿里云宣布新一輪的多項產品價格調整,最高降幅達到50%。
作為公有云市場上的后來者,騰訊云也在上個月宣布了新一輪的核心產品價格下調,涉及產品包括CVM、CDN、數據庫、COS存儲等,最高降幅達50%。此外,青云、金山云、迅雷云等第二梯隊服務商也都進行過多輪降價。
據業內人士介紹,因為硬件領域本身就存在“摩爾定律”,單位性能成本一直在不斷下降,這就給云計算廠商降價帶來了降價的空間。同時,公有云市場作為一個規模效應的市場,只有不斷降價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才能夠保證自己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成本不斷下降。
馬太效應愈發凸顯
雖然,降價成為了公有云市場的常態,但是AWS、阿里云、谷歌云等云服務提供商只是將降價當做了讓用戶成為云計算客戶的手段。
在降價的同時,它們會向用戶推送更多的新產品及業務,不斷滿足用戶新需求。以阿里云今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在本季度,阿里云就推出了316種新產品和功能,其中不乏AI、實人認證等。
這些新的功能與應用事實上是為用戶提供PaaS、SaaS這兩層的服務。相比于基礎硬件,這些服務更容易讓用戶使用,并能夠給公有云廠商創造更多的利潤。據IDC數據顯示,SaaS領域在未來將會成為公有云市場的首要支柱產業,作為整個云計算市場占據三分之二支出的領域,SaaS通過將應用和系統基礎軟件進行結合,形成用戶主要的購買途徑和方式。
事實上,在云服務市場上,馬太效應正在愈發明顯。在Gartner的最新一期IaaS市場魔力象限中,今年入圍IaaS 魔力象限的供應商只有6家:AWS、微軟、Google、阿里云、Oracle以及IBM,原來的一大波廠商從該魔力象限中消失。這個消失的群體中,就包含了眾多電信運營商。
運營商公有云的未來在哪?
對于中國移動等運營商來說,能夠在公有云堅持到現在實屬不易。早在2016年,一些非常優秀的國外同行,諸如AT&T、Verizon便出售了自己的公有云業務。
2016年4月份,Verizon宣布關停其公有云服務,隨后又將其企業云和托管服務的業務出售給IBM公司,業界認為這標志著Verizon徹底退出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場。沒多久, AT&T也作出的向外采購云服務而非自建云平臺的又一舉措。
通信業資深觀察家“老解1972”曾經撰文指出,運營商對于IT和互聯網的技術創新和演進迭代從使用習慣到管理流程上均不適應,IT人才斷檔也嚴重制約著其云計算技術的開發實力和應用能力。他認為,三大運營商對于其在云計算領域的戰略定位要有清醒的認知,才能幫助其依靠競合策略從公有云市場的混戰中突圍。事實上,以國內部分運營商為例,已經開始選擇了更加“務實”的思路。但對于中國移動而言,還是希望能夠在自主狀態下再搏一把,趟出一條路來。
從目前來看,移動云的確是面臨著很大的市場挑戰。但需要看到的是,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群體也有著自己的優勢,比如在云網融合、屬地化服務、定制化方案、自主可控等方面,而這些是互聯網群體暫時不具備的。
其實,面對云服務的星辰大海,運營商沒有必要妄自菲薄,揚長避短才是最明智的。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40瀏覽量
137544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552瀏覽量
71376
原文標題:移動云大幅降價背后:中國移動不會輕易放棄公有云市場!
文章出處:【微信號:C114-weixin,微信公眾號:C114通信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