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條形碼估計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二維碼則是眾所周知的事。其實在生活中條形碼也十分常見,只不過我們平時較少注意到而已。條形碼最早出現于上世紀50年代,后逐漸發展成為一套完善的物品標識系統,并廣泛應用于商業、郵政、圖書管理和倉儲等行業中。
條形碼是一種由黑白相間的條紋組成的圖案,其中黑色部分稱為“條”白色的稱為“空”。條和空分別用來代表0或1,從而不同粗細條紋間的相互組合,便代表了不同的編碼信息。由于條形碼只使用水平方向來存儲信息,因此,也可稱之為“一維碼”。而存儲量更大的二維碼也是后來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來的。
在條形碼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專門的儀器對其進行識別,即所謂的掃描槍。由于條形碼中條和空對相同光線的反射率相差很大,因此,各自的反射光強度也明顯不同。條形碼掃描槍正是利用這一原理,通過光學傳感器檢測來自不同發射區的不同反射光,從而對條形碼進行識別的。主要原理過程如下:
如圖,由條形碼掃描器中光源發出的光線,在經過透鏡1照射到條形碼后發生反射。反射后的光線通過鏡頭2匯聚到光學傳感器上,從而將不同強度發射光轉換為電信號,而不同電信號持續時間的長短則代表了條與空的寬度。然后,該電信號會再經過放大、處理,并發送到解碼電路中“翻譯”成原編碼信息。最終,通過與計算機系統中的編碼信息對照比對后,從而獲取有關該條形碼的信息。
白條、黑條的寬度不同,相應的電信號持續時間長短也不同.但是,由光電轉換器輸出的與條形碼的條和空相應的電信號一般僅10mV左右,不能直接使用,因而先要將光電轉換器輸出的電信號送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電信號仍然是一個模擬電信號,為了避免由條形碼中的疵點和污點導致錯誤信號,在放大電路后需加一整形電路,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電信號,以便計算機系統能準確判讀。
整形電路的脈沖數字信號經譯碼器譯成數字、字符信息.它通過識別起始、終止字符來判別出條形碼符號的碼制及掃描方向;通過測量脈沖數字電信號0、1的數目來判別出條和空的數目.通過測量0、1信號持續的時間來判別條和空的寬度.這樣便得到了被辯讀的條形碼符號的條和空的數目及相應的寬度和所用碼制,根據碼制所對應的編碼規則,便可將條形符號換成相應的數字、字符信息,通過接口電路送給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處理與管理,便完成了條形碼辨讀的全過程。
條形碼是由寬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條和空,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碼制)編制成的,用以表達一組數字或字母符號信息的圖形標識符.即條形碼是一組粗細不同,按照一定的規則安排間距的平行線條圖形.常見的條形碼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條(簡稱條)和白條(簡稱空)組成的。
一、條碼概述-條形碼識別原理(條碼識別原理) 條碼是由美國的N.T.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普及,條碼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條碼可以標出商品的生產國、制造廠家、商品名稱、生產日期、圖書分類號、郵件起止地點、類別、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圖書管理、郵電管理、銀行系統等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條碼識別系統的組成-條形碼識別原理(條碼識別原理) 為了閱讀出條碼所代表的信息,需要一套條碼識別系統,它由條碼掃描器、放大整形電路、譯碼接口電路和計算機系統等部分組成。
條形碼是迄今為止最為經濟、實用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之一,不僅輸入速度快,而且可靠性高,誤碼率低于百萬分之一。另外,其制作也十分簡單,對設備和材料沒有特殊要求,設備和生產成本低。尤其是在零售領域,條形碼標識很受歡迎。
條形碼是由美國的N.T.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普及,條形碼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條形碼可以標出商品的生產國、制造廠家、商品名稱、生產日期、圖書分類號、郵件起止地點、類別、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圖書管理、郵電管理、銀行系統等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我國于1988年成立中國物品編碼協會,并于1991年4月正式加入EAN組織。目前我國商品使用的前綴碼就是EAN國際組織分配給我國的690,691,692,693。
-
掃描槍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瀏覽量
27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