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D和早期SSD絕大多數都是使用SATA接口,跑的是AHCI(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它是由Intel聯合多家公司研發的系統接口標準。AHCI支持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功能和熱插拔技術。NCQ最大深度為32,即主機可以發最多32條命令給HDD或者SSD執行,跟之前硬盤只能一條命令一條命令執行相比,硬盤性能大幅提升。
這在HDD時代,或者SSD早期,AHCI協議和SATA接口足夠滿足系統性能需求,因為整個系統性能瓶頸在硬盤端(低速,高延時),而不是在協議和接口端。然而,隨著SSD技術的飛速發展,SSD盤的性能飆升,底層閃存帶寬越來越寬,介質訪問延時越來越低,系統性能瓶頸已經由下轉移到上面的接口和協議處了。AHCI和SATA已經不能滿足高性能和低延時SSD的需求,因此SSD迫切需要自己更快、更高效的協議和接口。
時勢造英雄,在這樣的背景下,NVMe橫空出世。2009年下半年,在帶頭大哥Intel領導下,美光、戴爾、三星、Marvell等巨頭,一起制定了專門為SSD服務的NVMe協議,旨在讓SSD從老舊的SATA和AHCI中解放出來。
何為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存儲器標準,是跑在PCIe接口上的協議標準。NVMe的設計之初就有充分利用到PCIe SSD的低延時以及并行性,還有當代處理器、平臺與應用的并行性。SSD的并行性可以充分被主機的硬件與軟件充分利用,相比于現在的AHCI標準,NVMe標準可以帶來多方面的性能提升。NVMe為SSD而生,但不局限于以閃存為媒介的SSD,它同樣可以應用在高性能和低延時的3D XPoint這類新型的介質上。
首款支持NVMe標準的產品是三星XS1715,于2013年7月發布。隨后陸續有企業級的NVMe標準SSD推出。2015年Intel 750發布,標志NVMe標準的產品開始進入消費級市場。如今市面上已經出現很多NVMe SSD產品,包括企業級和消費級,如果說前幾年NVMe SSD是陽春白雪,現如今已是下里巴人,NVMe SSD已慢慢進入尋常百姓家(筆者的小本上就是用的PCIe+NVMe的SSD)。
需要指出的是,在移動設備上,NVMe也有一席之地。蘋果自IPhone 6s開始,其存儲設備上跑的就是NVMe協議標準。未來移動存儲的方向,筆者認為不是UFS,當然更不不會是eMMC,而是NVMe。拭目以待吧。
那么,NVMe究竟有什么好?跟AHCI相比,它有哪些優勢?
NVMe和AHCI相比,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l低時延(Latency)
造成硬盤存儲時延的三大因素:存儲介質本身、控制器以及軟件接口標準。
存儲介質層面,閃存(Flash)比傳統機械硬盤速度快的太多;
控制器方面,從SATA SSD發展成PCIe SSD,原生PCIe主控與CPU直接相連,而不是傳統方式,通過南橋控制器中轉,再連接CPU,因此基于PCIe的SSD時延更低;
軟件接口方面,NVMe縮短了CPU到SSD的指令路徑,比如NVMe減少了對寄存器的訪問次數;MSI-X和中斷管理的應用;并行&多線程優化,NVMe減少了各個CPU核之間的鎖同步操作…
所以基于PCIe+NVMe的SSD,具有非常低的延時。
圖1-1 時延對比
l高性能(Throughput & IOPS)
理論上,IOPS=隊列深度/ IO延遲,故IOPS的性能,與隊列深度有較大的關系(但IOPS并不與隊列深度成正比,因為實際應用中,隨著隊列深度的增大,IO延遲也會提高)。市面上性能不錯的SATA接口SSD,在隊列深度上都可以達到32,然而這也是AHCI所能做到的極限。但目前高端的企業級PCIe SSD,其隊列深度可能要達到128,甚至是256才能夠發揮出最高的IOPS性能。而NVMe標準下,最大的隊列深度可達64K。此外,NVMe的隊列數量也從AHCI的1,提高到了64K。
PCIe接口本身在性能上碾壓SATA,再加上NVMe具有比AHCI更深、更寬的命令隊列,NVMe SSD在性能上秒殺SATA SSD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圖是NVMe SSD,SAS SSD和SATA SSD性能對比圖:
圖1-2 NVMe,SAS和SATA SSD性能對比圖
l低功耗
NVMe加入了自動功耗狀態切換和動態能耗管理功能,本書的電源管理篇會作介紹。
SATA和NVMe還有其他的區別。
-
SSD
+關注
關注
21文章
2857瀏覽量
117372 -
AHCI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13205 -
HDD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3瀏覽量
27422 -
nvme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1瀏覽量
22624
原文標題:從SATA、SAS到NVMe SSD
文章出處:【微信號:SSDFans,微信公眾號:SSDFan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