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立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不斷發展壯大。在國家大力推動健康產業發展和持續深化醫改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辦醫峰會為眾多同行的交流提供了巨大幫助。
6月10日,2018中國社會辦醫峰會將于深圳隆重召開,Airdoc受邀參與社會辦醫的跨界整合與產業創新論壇的分享,Airdoc副總裁張京雷帶來了醫學人工智能院內和院外的篩查的探索和反思。
非公醫療的興起和需求
《2015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顯示, 2005年~2015年這十年間,民營醫院的數量在不斷上升,從2005年的3200家上升到2015年的14518家,但是民營醫院作為非公醫療中的核心力量,其想要獲得更大發展,必須尋找差異化的競爭路徑。
經過多年的發展,非公醫療仍然有一些不足,非公醫療多年來發展的一大挑戰就是醫生資源短缺,而這一問題至今依然存在。
4 月 28 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 號)》,明確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時代,席卷全球的科技醫療革命正在興起,醫療健康的生態圈正在重構,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更將加速這一過程,結合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可以將頂級醫學專家的經驗賦能給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基層醫生,從而為更多患者提供頂級醫療服務。
人工智能助力社會辦醫
張京雷曾經在5月份動脈網舉辦的地產論壇上分享,人工智能如何助理地產醫療,對于很多其他行業的非公醫療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自2009年開始的第二輪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以來,醫療是無論在軟件還是硬件方面都投入大的領域,對于非公醫療來說,對于服務質量的投入至關重要,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柯楊認為,社會需求+崗位的吸引力,才能吸收優秀的學生參與到非公醫療中。因此很多非公醫療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來尋找醫學專家。
人工智能可以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應用在醫療中,可以自主學習頂級專家的醫學經驗,可以在醫療供給端的變革,可以為社會辦醫提供足夠的醫療服務,從而可以緩解醫學專家的壓力。
人工智能在院外應用
全國愛眼日剛剛過去,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6月6日是愛眼日,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對眼睛的關注是不夠的,很多人認為眼睛失明了也不會影響生命安全,但是一個失明的人需要好幾個人去照顧,這會對一個家庭產生巨大的影響。
很多慢性病同樣會造成一個家庭的困擾,如何早期發現疾病并且治療至關重要,可是目前我們的體檢意識依然薄弱,如何讓沒有體檢意識的患者在早期發現疾病呢?
走出醫院,走到患者面前,讓他被動接受檢查,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并且困難的事情,而Airdoc已經開始了院外的篩查,并且去年完成了超過一百萬人次的篩查。
很多人問Airdoc如何能夠完成這么多工作呢,兩百萬張影像,需要看多久。張京雷解釋,人工智能的一個特別就是識別速度夠快,它識別一張影像可以以毫秒計算,并且能夠同時識別大量影像。在影像識別的效率上,比人類要快。
以淮北篩查為例,Airdoc和淮北礦工總醫院合作,帶著眼底照相機走出醫院,到一個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做篩查,在開始前很久老人們就已經開始排隊等待檢查了,而這些老人是很少去大醫院做檢查的。
Airdoc的慢性病識別算法
在中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客觀條件下,患者漏診、誤診的現象在所難免,三年前出現了Airdoc,希望能夠將頂級醫生的經驗賦能給更多基層醫生,也是希望好的醫療服務像空氣一樣,讓每個人都能擁有。
然而,那時AlphaGo還沒有出現,市場上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借鑒,Airdoc備受市場質疑,但Airdoc堅信人工智能在影像上的突破,可以很好的服務醫療。
在大家都在懷疑的時候,Airdoc成為第一家在眼科領域的醫療人工智能企業,2017年憑借其慢性病算法在上海長征醫院的應用案例,從140個國家無數企業中脫穎而出,出現在了世界科技頂級舞臺,成為第一家出現在微軟Build開發者大會的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醫療人工智能產品的實力。
Airdoc先后從國內外頂級醫院收集了數百萬張醫學影像,擁有世界上數據量最大的視網膜影像庫。為了保證準確性,每一例樣本的數據標注,都要經過多位頂級醫院的專家獨立標注交叉質控,最終研發出識別30種疾病的慢性病識別算法,可以準確識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在靈敏性和特異性等主要指標上,獲得了和三家醫院主任相當的結果。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24瀏覽量
5881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3瀏覽量
238906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3文章
225瀏覽量
32513
原文標題:Airdoc張京雷:醫學人工智能應用探索,院內外的慢病篩查
文章出處:【微信號:WUKOOAI,微信公眾號:悟空智能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