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一直都很喜歡思考怎樣管理裝在自己電腦上的桌面系統(tǒng),這篇算是前作能當主力,能入虛擬機,還能隨時打包帶走,Linux就是這么強大的后續(xù)探索吧。
近些年來,Docker由于提供了一套非常方便地創(chuàng)建并運行應用容器的方法,而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容器化的熱潮。容器通過將軟件及其所需要的運行環(huán)境一同打包帶走,從而將人們從依賴的苦海中拯救出來。雖然Docker設計的初衷并不是操作系統(tǒng)容器,更不是一個直接運行在裸機上的操作系統(tǒng),但是docker這套強大的工具也會給我們管理操作系統(tǒng)帶來巨大的便利。
為什么要用Docker鏡像當作桌面系統(tǒng)?這就要從普通桌面系統(tǒng)的不方便之處說起。通常我們都擁有不止一臺電腦,我們希望這些電腦能夠保持一致。這里所說的“一致”,用一個例子來講,就是我在一臺電腦上編輯了一半的文件,不需要認為拷貝到另一臺電腦上,而是直接打開電腦就能編輯。如果這個文件只是一個純文本文件,或者一個Microsoft Word文檔,那么實現(xiàn)這個一致性非常簡單:把文件扔到Dropbox之類的云同步盤就好。然而對于專業(yè)用戶來講,這種一致性的保持并非單純的扔到Dropbox里面那么簡單:比如說你最近忙于一個項目,這個項目要用到若干編程語言,然后在電腦里裝了一堆庫,一堆工具軟件,有圖形界面的,也有命令行的。在工作的過程中,你有可能不斷安裝新的工具,或者決定棄用某個之前計劃使用的庫或者工具。要讓你的工作在你的若干臺電腦上都能工作,就要一直維護不同機器的環(huán)境的一致性:在一臺機器上安裝的工具,要在所有機器上重新安裝一遍。在一臺機器上升級了的庫,要在所有機器上都升級,稍微有所差池,就有可能出現(xiàn)某個腳本/程序在一臺機器上跑的好好的,在另一臺機器上卻無法運行的問題。
docker哲學
不熟悉docker的讀者可以戳這里來了解docker。Docker的使用非常簡單:我們通過寫一個Dockerfile,在Dockerfile中寫入相應的命令來安裝以及配置我們想要的庫跟工具。不熟悉docker的讀者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個抄來的Dockerfile的例子,來了解一下Dockerfile長啥樣子:
FROM ubuntuMAINTAINER Kimbro StakenRUN apt-get install -y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pythonRUN add-apt-repository ppa:chris-lea/node.jsRUN echo "deb http://us.archive.ubuntu.om/ubuntu/ precise universe" >> /etc/apt/sources.listRUN apt-get updateRUN apt-get install -y nodejs#RUN apt-get install -y nodejs=0.6.12~dfsg1-1ubuntu1RUN mkdir /var/wwwADD app.js /var/www/app.jsCMD ["/usr/bin/node", "/var/www/app.js"]
有了Dockerfile,只需要docker build一條命令就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docker鏡像。同時Docker公司提供一個叫做DockerHub的服務,可以免費托管公開鏡像。只需要使用docker push就可以直接把鏡像上傳到DockerHub。在不同的電腦上只需要docker pull就可以從DockerHub獲取最新版的鏡像。DockerHub還支持自動構建,通過把DockerHub帳號跟GitHub帳號關聯(lián)起來,就可以讓DockerHub在GitHub上面的Dockerfile出現(xiàn)更改的時候自動重新生成鏡像。
本文開頭所說的這種一致性的維護,docker實際上已經在給我們提供答案了:我們通過構建一個docker鏡像,讓這個鏡像包含著我們項目所需要的所有的一切。這樣的話,我們開發(fā),測試,部署等等一切任務,都可以在先用docker run來開啟一個容器,然后在容里面進行所有的工作。當我們決定修改運行環(huán)境,比如引入新的庫的時候,就在Dockerfile中進行相應的修改,重新生成鏡像,然后在不同的機器上用docker pull來更新一下就好。這種使用哲學,通過一個中心化了的倉庫,非常優(yōu)雅地解決了不同機器上環(huán)境一致的問題。美中不足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能在容器里運行的,也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方便在容器里運行的。如果你用到了圖形界面的程序,或者說是一些系統(tǒng)級別的程序,那么在容器里面使用這些程序會麻煩很多,有的甚至根本無法實現(xiàn)。于是自然地就會想到,如果我們能夠在每次開機的時候,直接把某個docker生成的鏡像掛載起來當根目錄來使用,就可以讓這個鏡像直接在裸機上(而不是在容器中)運行,來做我們的日常桌面系統(tǒng)了。
這種做法,除了在保持一致性方面帶來的便利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好處:
整個系統(tǒng)保存在云端,本地的內容僅僅是云端的一份緩存而已,這樣就完全沒有必要定期對系統(tǒng)進行備份了。
你的系統(tǒng)是如何從零開始一步一步配置成你想要的樣子的,所有的一切都清晰地展現(xiàn)在Dockerfile里面。Dockerfile就是你最好的筆記。
完全不用擔心系統(tǒng)長時間使用產生一些殘余的垃圾文件、或者某些系統(tǒng)中某些程序的數(shù)據(jù)出現(xiàn)損壞,因為每次開機,我們用的都是一個全新的系統(tǒng)。
要裝一臺新機器,并不需要從頭安裝操作系統(tǒng),只要從DockerHub拉取鏡像拿來用就好,安裝系統(tǒng)這個過程變得極其方便。
系統(tǒng)更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根據(jù)Dockerfile從最新的軟件倉庫重新從頭安裝生成docker鏡像的過程,不會出現(xiàn)某些更新遇到文件沖突或者依賴無法處理,需要人為干預才能完成的問題。
docker存儲驅動的工作原理
Docker的存儲驅動官方有介紹其工作原理,這里只是簡單概括一下。Docker使用了層的概念,docker在構建鏡像的時候,會逐行執(zhí)行我們的Dockerfile中的每一行,每執(zhí)行一行的時候,docker就會創(chuàng)建出一個新的層來存放新的內容。當我們執(zhí)行docker pull或者docker push的時候,docker實際上傳跟下載的是這些層之間的增量。每當執(zhí)行docker run,docker就會把這些下載下來的層組合到一起,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鏡像,然后新建一個讀寫層,所有運行過程中的寫入都會被寫入到讀寫層中,而鏡像本身則是保持只讀,不會被更改。“層”這個概念具體實現(xiàn)起來,根據(jù)docker目錄(通常為/var/lib/docker這個目錄)所在的文件系統(tǒng)的不同而不同,具體的實現(xiàn)在docker中被稱為graph driver,docker自帶的graph driver包括aufs、 overlay、btrfs、***s、devicemapper等。這些graph driver大多使用了寫時復制的技術,這樣在把各個層組合在一起的過程不需要重新拷貝一份數(shù)據(jù),實際的拷貝是在寫入的時候發(fā)生的。
由于筆者使用的是btrfs,所以本文就以btrfs為例子來介紹怎么讓系統(tǒng)啟動到docker鏡像上去。btrfs是一個寫時復制的系統(tǒng),由于docker的鏡像是由一個一個的層疊在一起組成的,docker在使用btrfs的時候,每往上疊一層,docker就會創(chuàng)建一個原來層的快照,然后把新層的內容寫到快照里面去。然后docker會在從鏡像創(chuàng)建容器的時候,給鏡像的最頂層做個快照,把這個快照當作容器讀寫層來用。
啟動到docker鏡像中去
明白了docker存儲驅動的工作原理,還需要知道Linux的啟動過程才能達成我們的目標。Linux在啟動的時候,一般會讓啟動器給內核裝載一個內存盤initramfs,然后內核完成簡單的早期初始化以后,就會解壓內存盤的內容到根目錄/,然后啟動內存盤中的init程序(一般為/init),這個init程序會進行進一步的初始化(比如說加載文件系統(tǒng)的驅動,對文件系統(tǒng)進行fsck等),這一步初始化完成了以后,這個init程序就會根據(jù)內核選項中的root、rootflags等內容掛載真正的根目錄,然后通過switch_root程序啟動真正根目錄中的init程序,這個init程序則會完成最后的初始化工作,比如掛載fstab、加載圖形界面等等。很多發(fā)行版都提供制作initramfs的工具,比如archlinux的mkinitcpio,這些工具通常都是模塊化的,允許用戶自己添加hook。
讓系統(tǒng)啟動到docker鏡像所需要的知識已經完備了。思路也清晰了:通過給initramfs中添加hook,讓initramfs中的init在掛載root之前從docker本地緩存中的鏡像中創(chuàng)建出一個快照作為讀寫層,然后把這個讀寫層當作真正的root來掛載。具體操作上,在啟動管理器里面寫啟動項的內核選項的時候,root就寫/var/lib/docker所在的分區(qū),而rootflags里面至少要有一項subvol=XXXXX,其中XXXXX是我們打算創(chuàng)建的讀寫層的位置。然后重中之重則是,寫一個hook,這個hook干的事情是:找到想要的docker鏡像對應的btrfs子卷,給這個子卷創(chuàng)建一個快照,命名為XXXXX(跟內核選項中的名字保持一致)。這樣的話,在Linux把控制權交給initramfs中的init程序以后,init程序會先去從docker緩存中的子卷創(chuàng)造出XXXXX快照,然后把XXXXX快照當作root來掛載以及進行接下來的操作。如果讀者跟筆者一樣使用Arch Linux的話,那么所有的這些工作筆者已經做了,讀者可以直接拿來用。
筆者的源碼位于GitHub:https://github.com/zasdfgbnm/mkinitcpio-docker-hooks,同時讀者也可以直接從AUR中搜索mkinitcpio-docker-hooks來安裝筆者的hook。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這個hook的使用方法。
mkinitcpio-docker-hooks的使用
mkinitcpio-docker-hooks的使用流程大概分為如下幾步:
確保你的/var/lib/docker位于某個btrfs分區(qū)中
準備一個適合在裸機上啟動的docker鏡像
然后在這個鏡像中安裝并配置mkinitcpio-docker-hooks
準備內核跟initramfs
準備top layer的內容
設置啟動管理器
docker鏡像的準備
要想啟動到docker鏡像中去,首先你得有一個適合在裸機上啟動的docker鏡像。很多docker鏡像,為了減小鏡像的大小,是不會附帶只有裸機上才能用到的軟件包(比如dhcpcd)的,所以讀者可能需要在Dockerfile中手動安裝這些軟件包,對于Arch Linux來講,只需要安裝base組就可以了。由于接下來要安裝mkinitcpio-docker-hooks,這里推薦使用一個已經內置yaourt的鏡像,筆者使用的是自己的archlinux-yaourt鏡像zasdfgbnm/archlinux-yaourt。所以,Dockerfile的開頭看起來是這個樣子的:
FROM zasdfgbnm/archlinux-yaourtUSER rootRUN pacman -Syu --noconfirm base
作為示例,這里就不安裝base之外的其他軟件了,讀者請自己根據(jù)需要安裝其他軟件。
安裝并配置mkinitcpio-docker-hooks
mkinitcpio-docker-hooks的安裝是在docker里面而不是當前運行在裸機上的系統(tǒng)中進行的。之所以要把這個軟件包安裝在docker鏡像里面,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Linux內核不提供ABI的穩(wěn)定性,所以內核模塊跟內核的版本必須嚴格對應,不然模塊是無法加載的。為了保持這種一致性,我們采取的措施是,在docker里面安裝mkinitcpio-docker-hooks,在docker中生成initramfs,并且在啟動的時候用鏡像里面的內核啟動,就可以確保內核、initramfs中的模塊、啟動到鏡像以后的/lib/modules三者保持一致。安裝過程在Dockerfile中的寫法如下:
RUN sudo -u user yaourt -S --noconfirm mkinitcpio-docker-hooks
安裝完了mkinitcpio-docker-hooks以后還需要配置,配置文在/etc/docker-btrfs.json,初始內容如下:
{ "docker_image": "archlinux/base", "docker_tag": "latest"}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這兩個變量的值替換為我們想要的值,比如說這里我打算把我的docker鏡像的名字叫做“sample_image”。同時,我們還需要在/etc/mkinitcpio.conf中添加docker-btrfs這個hook。綜上,可以在Dockerfile中使用如下命令來配置:
RUN sed -i 's/archlinux/base/sample_image/g' /etc/docker-btrfs.jsonRUN perl -i -p -e 's/(?<=^HOOKS=()(.*)(?=()/$1 docker-btrfs/g' /etc/mkinitcpio.conf
??????????????Dockerfile??
FROM zasdfgbnm/archlinux-yaourtUSER rootRUN pacman -Syu --noconfirm baseRUN sudo -u user yaourt -S --noconfirm mkinitcpio-docker-hooksRUN sed -i 's/archlinux/base/sample_image/g' /etc/docker-btrfs.jsonRUN perl -i -p -e 's/(?<=^HOOKS=()(.*)(?=))/$1 docker-btrfs/g' /etc/mkinitcpio.conf
只需要通過docker build . -t sample_image就可以構建自己的鏡像了。
準備內核跟initramfs
鏡像生成好了以后,下一步就是準備內核跟構建initramfs了。注意這一步操作盡量在你打算用來啟動docker鏡像的機器上進行,因為mkinitcpio會自動根據(jù)機器把相應的內核模塊放入initramfs中去,如果在別的機器上進行的話,那就可能會有一些驅動沒有被自動裝入initramfs中。如前所述,這一步的工作是在docker容器中進行的。首先運行容器并開啟一個shell:
docker run -v $(pwd):/workspace -w /workspace -it sample_image bash
然后在容器中執(zhí)行如下命令:
mkinitcpio -p linuxcp /boot/* .exit
然后就可以在當前目錄下看到準備好的initramfs-linux-fallback.img、initramfs-linux.img以及vmlinuz-linux了。
準備top layer的內容
Top layer是mkinitcpio-docker-hooks引入的新概念,它指的是某個驅動器中的某個目錄,這個目錄會在啟動的時候讀寫層創(chuàng)建之后,真正的root掛載之前,通過busybox的cp -a命令整個拷貝到讀寫層里面去。為什么需要top layer呢?因為我們需要在多臺機器上啟動同一個鏡像,而不同機器上的往往會根據(jù)需要配置不同的配置文件,比如/etc/fstab以及/etc/X11/xorg.conf。另外,DockerHub免費賬戶上的鏡像都是公開的,/etc/passwd、/etc/shadow等的私密性文件也不適合放在鏡像里面存儲。
準備top layer的內容,實際上就是找一個文件夾,把需要單獨配置的文件,按照從根目錄算起的相對路徑存放在這個文件夾里面。比如說如果你想給某臺機器單獨配置/etc/fstab,那么你就應該在top layer的目錄中添加etc/fstab這個文件。這里推薦的具體的操作流程是:首先通過docker run -v $(pwd):/workspace -w /workspace -it sample_image bash進入容器中的shell,然后在其中做各種配置,比如useradd ...,完了以后把新生成的配置文件拷貝到top layer的文件夾中去
設置啟動管理器
設置好了top layer以后,我們基本上可以算是萬事具備只差東風了。我們只需要簡單設置一下啟動管理器就可以啟動我們的系統(tǒng)了。這里以refind為例子,這里假設我們的所有東西放在一個label為“l(fā)inux”的btrfs分區(qū)中,docker目錄(也就是你系統(tǒng)啟動以后會掛載到/var/lib/docker的目錄)存放在這個分區(qū)根目錄下的一個叫做“docker”的子卷中,而內核、initramfs以及top layer都是位于分區(qū)根目錄下的“boot_docker”文件夾中,而我們希望創(chuàng)建的讀寫層名字叫做“docker_rwlayer”,那么相應的refind.conf中的菜單項的代碼如下:
menuentry archlinux-docker { icon EFI/refind/icons/os_arch.png volume linux loader boot_docker/vmlinuz-linux initrd boot_docker/initramfs-linux.img options "root=LABEL=linux rootflags=subvol=docker_rwlayer rw docker_path=docker toplayer=LABEL=linux toplayer_path=boot_docker"}
其中內核選項中,我們通過root來指定docker目錄所在的分區(qū),rootflags中的subvol來指定讀寫層的位置,docker_path來指定docker目錄在root中的相對位置;通過toplayer來指定top layer目錄所在的分區(qū),toplayerflags來指定top layer所在分區(qū)的掛載選項,toplayer_path來指定top layer的目錄在toplayer分區(qū)中的相對位置。
一切就緒,重啟并享受吧!
-
Linux
+關注
關注
87文章
11292瀏覽量
209326 -
編程語言
+關注
關注
10文章
1942瀏覽量
34707 -
Docker
+關注
關注
0文章
457瀏覽量
11846
原文標題:把docker鏡像當作桌面系統(tǒng)來用
文章出處:【微信號:magedu-Linux,微信公眾號:馬哥Linux運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