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落幕,近日各地高考成績相繼出爐,這時候才真正到了每位考生頭疼的環節——志愿填報,俗話說高考只是預熱賽,志愿填報才是決賽。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公司試圖通過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將App填報志愿產品推入了高考市場。那么要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掌握紛繁復雜的志愿填報信息,選擇既符合自己分數段,又符合自身興趣和天賦的專業呢?
千億級藍海市場
據公開報道,2018年全國高考報考人數達975萬人。有業內資深教育專家預測,高考高招改革將催生出6000億的市場規模,且每年還將新生2000億的市場。龐大的增量市場,潛藏著無限的商機,讓高考志愿填成為了一個千億級的藍海市場。
與此同時,巨大的利潤空間,瞬間吸引了資本、創業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的眼球。
據了解,高考志愿填報服務收費從幾百元上漲到數千元甚至過萬元,那么,“人工智能+大數據”真的能幫助考生進行填高考志愿嗎?
志愿填報的痛點
iPIN就是一家專注智能分析的公司,旗下的產品“完美志愿”是一款用人工智能志愿技術幫助考生填報高考志愿的軟件。“用人工智能填報高考志愿,比95%專家靠譜。”iPIN創始人楊洋如是說。
“志愿填報涉及的信息龐大復雜,而讓考生思考的時間卻很短,這導致了考生填報志愿時的痛點極痛。”楊洋說。
信息不對稱是志愿的填報的第一大痛點。2013年,楊洋和團隊一起調研了813所高校及分院,506個本科專業,調查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本科畢業生最常就業的49個行業,以及最常從事的672個職業,最終得出了《2013年中國高校各專業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報告發布在哈工大官網上,為網站帶來了超過1200萬的用戶訪問量,“這說明在填報志愿這件事上,家長和考生的信息都極度缺乏。”楊洋說。
填報志愿不僅要考慮到分數限制、考生個人興趣,還要了解學校招生計劃、專業前景……“iPIN從2013年開始做輔助志愿填報的工作,至今已經5年了,但每年在回顧上一年工作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去年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搞明白。”楊洋說,但廣大家長和考生只能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做出決定,結果只能“瞎填”。
因此,志愿填報和高考一樣,都只有一次,要如何才能盡量避免走彎路、走錯路,并且在不浪費高考分數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呢?
AI志愿填報了解一下
“人只能活一次,個人的經驗有時還不如機器學習得來的數據靠譜。”楊洋說,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能夠快速掌握大量信息,并通過分析挖掘出對考生有幫助的信息,“比大多數的專家都靠譜。”
但人工智能就像一個“黑匣子”,大多數人永遠都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得出結論的。此前有媒體報道,不少商家打出了“大數據實現智能志愿填報”的招牌,只需要通過輸入分數、志愿分析、模擬報志愿、合理性分析,即可完成志愿填報。但在大數據來源、資質上,不少企業都存在貓膩,這讓家長和考生難以放心。
楊洋介紹說,在志愿填報上,不少公司都是教培性質的,技術背景、數據獲取上都無法得到保障;但iPIN是一家產學研性質的公司,不僅有專業的人工智能技術人員,還有社會科學、金融等各個學科的專家學者,“我們是把志愿填報當做一門科學來做的。”
據了解,iPIN旗下的“完美志愿”連續幾年市場占有率及用戶量排名第一,并為百度等多家搜索引擎和新東方等教育機構提供技術服務。平均每3個學生就有1個直接或間接使用“完美志愿”;2016年底還被《中國教育報》調研的全國高中老師們一致評為綜合品質排名第一的高考志愿填報工具。
結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考填報志愿APP應該作為輔助工具,各位考生還應先從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判斷出發,選擇心儀的學校和專業。
當然,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發展,高考志愿填報類工具一定會得到持續發展和優化。各類預測結果的準確性也會隨機器學習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得到不斷提升。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08瀏覽量
238297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84瀏覽量
137409
原文標題:GGAI 頭條 | 高考成績出分了,志愿怎么填,AI志愿填報試試?
文章出處:【微信號:ggservice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未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