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宣布對中興實施商業禁令以來,不時就有國內企業發布中國最新研發的芯片,部分研究人員、研究機構和企業紛紛對外界宣稱有某種國際一流、甚至最先進的芯片問世,一些自媒體更是推波助瀾,似乎一夜之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芯片強國了。
“芯片”這個詞熱度大幅躍升,人們這才驚覺,生活中看似稀松平常的這個小物件,雖然它搭載在每一個手機、每一個電腦、每一個智能電子設備里,但這不代表它技術含量低,相反,中國正面臨著受制于人的困境。
于是“造芯”的熱度一時甚囂塵上,似乎一夜之間,每個人都在談論芯片的必要性、怎么造芯片、中國如何追趕美國等等等,許多企業比如阿里、寒武紀們也不甘寂寞,紛紛跳出來公布自己在AI芯片方面的計劃,大張旗鼓地告訴世人:我們做出芯片了,性能超過市面主流十倍……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芯片,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芯片組,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芯片組合。它們相互依賴,組合在一起能發揮更多作用,比如,計算機里的中央處理器(CPU)及手機中的射頻、基帶和通信基站里的模數轉換器(ADC)等,就是由多個芯片組合在一起的更大的集成電路。而集成電路是非常精密的儀器,其單位為納米。一納米為十萬分之一毫米。這就對設計、制造工藝都有非常嚴格、高標準的要求。
而隨著AI技術進一步發展,支撐AI產品運作所需要的算力會以指數型增長,并且在不同的落地場景有不同的特殊需求,通用傳統芯片如CPU已經無法滿足,所以人們轉而選擇了更適合進行深度學習運算的GPU,這也讓GPU大佬英偉達賺的盆盈缽滿。
但考慮到未來AI技術需要更大的算力和兼容性問題,而且芯片作為底層硬件基礎,嚴重依賴他人對任何公司都不是什么好事……中興就是前車之鑒。因此,不止硬件廠商,谷歌、亞馬遜、蘋果、Facebook都加入了這條賽道,研發AI專用芯片已經成了互聯網行業的共識。
“大躍進”和“放衛星” 解決不了國產芯片的恐慌
其實,中美芯片差距一直客觀存在,只是中興事件將這一問題徹底暴露在輿論面前。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之后的一個月里,以阿里為首的一眾企業突然“覺醒”了,用一系列造芯新聞給科技領域刷了屏:
4月19日,阿里公布自研芯片Ali-NPU消息
4月20日,阿里宣布全資收購AI芯片企業中天微
4月23日,Rokid宣布自研AI芯片將于6月26日亮相
4月27日,云天勵飛正公布面向嵌入式端的邊緣人工智能芯片IPU
5月3日,寒武紀發布首款云端智能芯片MLU100
5月3日,阿里全資收購北京先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未來將致力于語音專用芯片研發
5月11日,華為被爆麒麟980處理芯片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布
5月11日,云知聲宣布將在下周公布全球首款面向IoT的AI芯片
……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早不宣布晚不宣布,偏偏乘著全民關注芯片的這個時間節點搞了一波大新聞。輿論眼球是賺足了,但仔細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借勢宣傳產品并沒有什么大礙,這也是一種營銷手段,國內外概不例外,就是眾多的跨國巨頭也是如此。可在現在的信息產業中,各種營銷手段都需要硬功夫作為本錢,比如芯片的研發和制造,技術先進性如何,質量是否可靠,必須要過用戶體驗這一關。最近發布的一些芯片產品是騾子是馬,還是要在市場中“遛遛”才知道成色幾何。
讓很多人感到擔憂的是,中國芯片產業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放衛星”,而是出現了“浮夸風”“大躍進”的苗頭。在芯片研發和制造領域,如果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不實事求是,浮夸成果,利用國家資源進行產業的盲目擴展,就會給國家進行戰略決策形成很大的干擾,甚至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后果。
就拿阿里的Ali-NPU來說,在這個耐人尋味的時間點曝光說自己在做AI芯片的研發,那么有實物嗎?沒有,“還在研發”,但是“按照設計,阿里巴巴的Ali-NPU性能,將是目前市面上主流CPU、GPU架構AI芯片的10倍,而制造成本和功耗僅為一半,性價比超過40倍。”
這就有點厲害了,實物還沒做出來,性能和性價比已經趕超歐美,吊打英偉達、英特爾、IBM等一眾大佬。這樣的新聞鋪天蓋地,許多老百姓缺乏相關知識,確實容易被唬住,但是對科技領域稍有了解的人,都會調侃:原來芯片和做車一樣,也可以用PPT來實現。
在一浪接一浪“蹭熱點”的批評聲中,以阿里為首的大企業們沒有停止高調布局的腳步,同時更涌現一大批造芯創業者。表面上看,大舉做AI芯片是為了順應民意、行業競爭、響應國家戰略,但實質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靠“買買買”做芯片行不通
芯片的泛用性,很容易讓普通老百姓覺得它的技術含量沒有想象中那么高,而且全球化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對這類高尖精技術的危機感,而且很多人也不了解“代工”和“自行研發”之間的巨大差異。其實很多企業家也沒看透這一點,覺得只要砸點錢,挖點人,花個兩三年時間,就能出成果。
遠的不說,國外奉行“買買買”大招最出名的就是英特爾。這個市值兩千多億美金的科技大佬在AI布局上真心舍得花錢:2015年以167億美元收購芯片廠商Altera;2017年以153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2016年以4.08億美元收購AI創業公司Nervana……算了下,前前后后加起來也有數百億美刀了,但靠譜點的芯片和AI應用連個響兒也沒聽見,每年都在重復一句話“我們的AI芯片明年將量產上市……”
那么阿里呢?阿里最近動作頻頻,收購這個收購那個,但實際上投入恐怕還不到英特爾的三分之一。如果說這點投入就能拿出中國需要的AI芯片,這不單是看不起硅谷那一票大佬,也是對國內真正勤勤懇懇埋首做事的芯片科研人員的不尊重。
而阿里這種奉行“買買買”拿來主義的另一重惡果在于,自行研發路線被忽視。但凡在技術上有所突破的大佬,無一不是靠自己數年如一日的深耕。只有自己技術上實現了突破,收購同類企業才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否則就會和前文提及的英特爾一樣,AI芯片研發進展緩慢,多條產品線發生沖突,Nervana多名員工甚至出走投奔死敵Google。由于真正屬于自己的技術泛善可陳,阿里也被人調侃成“阿里組裝廠”。
除此之外,做芯片的所需要的時間比我們一般的想象可能還要翻幾倍。兩年三年別說芯片了,組裝線都未必能搭起來,五年都需要特別好的運氣,因為這一行業試錯成本極高,甚至有的企業花了十年,投入近千億,毫無成果,黯然退出。
而英偉達、谷歌、AMD這些AI芯片的業界大佬,無一不是十年前就開始布局,那時候人工智能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在民間沒什么關注度,自然也談不上什么利益,直到今天才成果初顯。而現在很多企業突然冒出來說自己搞出來了AI芯片,再看看他們項目的啟動日期,五年以上基本沒有,兩三年的也是鳳毛麟角。順帶一提,Ali-NPU的研發者阿里巴巴達摩院,成立于2017年10月11日,到公布ALI-NPU的2018年4月19日,時間僅半年,這完全不合乎科學研究的規律。
半年時間,后來居上,以小搏大,趕超歐美。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
沒有應用的芯片 就是單純的電子元件
除了蹭熱點邀功、放衛星冒進主義之外,阿里們在AI芯片的布局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認識到生態的重要性。
硬件的生態概念最早應該來自于PC時代的windows,眾所周知,window作為一個操作系統,壟斷了PC幾十年,至今仍然占據著壓倒性的份額。原因在于,現在很多PC軟件都是在window平臺開發的,那么就必須遵循window的標準,當軟件足夠多,人們會自然而然地選擇預裝windows的PC。
AI芯片也是如此,它是為深度學習框架進行優化的,后者好比操作系統,在它上面產生大量的AI應用。一顆專用的AI芯片能讓深度學習框架運轉速度更快,也更兼容,吸引更多的開發者使用這樣的操作平臺,來產生更多的AI軟件,這樣人們就會傾向于選擇具有這款AI芯片的產品,企業的護城河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從英偉達、英特爾、AMD等大佬的AI布局來看,他們無一不是從全局角度來考慮,就好像蓋一棟樓,不僅要考慮地基,還要考慮上層建筑怎么蓋。從阿里目前的動作來看,他的投資和收購都集中在AI芯片廠商上,完全沒有考慮與芯片結合的操作系統,以及芯片生產之后的落地應用。
就和軟件是英特爾永遠的痛一樣,阿里在AI落地方面也較為狹窄,舉例來說,目前AI芯片除了深度學習專用之外,還有安防識別、智能家居、自動駕駛、云端運算四大比較熱門的落地場景,而阿里在AI上主要落地在于去年發布的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和今年公布的無人車計劃,后者也只在內部研發階段,不能說真正實現落地。
說到底,英特爾和阿里的拿來主義在AI領域行不通,因為“買買買”拿到的AI技術是各自為政,是完全割裂的,無法形成統一的生態,大家使用的深度學習框架、編程代碼、應用標準都差異很大,這樣蓋起來的高樓不但地基不穩,而且比例別扭,造型難看,無法吸引到足夠的開發者入住,不過是一個空中樓閣。
芯片非一夕之功
針對全民造芯的熱潮,有位院士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太想明天就成功。”
話雖淺白,卻道出了厚積薄發之理。放眼望去,世界上的芯片強國,基本上也是半導體設備強國,配套著完備的上下游產業。而這無疑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積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產芯片的硅谷,形成至今已有近百年。
因此,沒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心理準備,別說自己要搞芯片,不然就是蹭熱點玩票,或者是盲目樂觀的冒進主義。確實,現在的民族情緒需要有人出來做芯片,需要有人安撫中美科技差距的恐慌,但這種“未見芯片先見性能”“只做芯片不顧其他”的行為,恐怕還是發國難財的意味大一些,畢竟英特爾靠著CPU讓自己的股價2年內翻了8倍,這足以讓許多企業眼紅了。阿里高調宣布收購中星微的時候,就有網友毒舌點評了一番:
芯片研發不像共享單車和外賣,它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的行業,無法一蹴而就。做芯片也不該利用民族情緒和新聞熱點,腳踏實地,不自我吹捧,不盲目冒進,做好長期規劃,內外并舉,才是做尖端技術的正確心態。如果只想著短期的利益,最后恐怕會和英特爾那樣,變成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98瀏覽量
21257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590瀏覽量
239493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88瀏覽量
24391
原文標題:興事件引發全民造芯熱潮 “PPT造芯”(演示方式造芯)值得警惕
文章出處:【微信號:ic-china,微信公眾號:ICExpo】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