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是智能汽車的一種,也稱為輪式移動機器人,主要依靠車內的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的目標。無人駕駛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最徹底,技術最集中,AI人才最聚集的領域。
無人駕駛汽車的工作原理簡單地講就是以高精度地圖為基礎,輔以車載傳感設備所收集到的數據,通過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智能算法的識別、運算從而做出相應決策,并控制車輛達到自行駕駛。
從無人駕駛汽車工作原理可以看出,無人駕駛技術集合了人工智能、環境識別以及車輛制動等多個科技領域的技術成果,將為汽車、智能芯片、傳感器以及地圖導航等多個市場帶來全新的產業機遇。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相關數據,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催生出一個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至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到1180萬輛,2025-2035年間年復合增長率為48.35%,屆時中國將占據全球市場24%的份額。
如此巨大市場,除了傳統的汽車廠商,引得互聯網巨頭、芯片制造商以及打車平臺如今競相涉足無人駕駛汽車領域。
1、谷歌
2009年,谷歌在DARPA的支持下,開始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截止目前谷歌布局無人駕駛已有近10年。當時谷歌通過一輛改裝的豐田普銳斯在太平洋沿岸行駛了1.4萬英里,歷時一年多。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2016年宣布谷歌無人駕駛項目將作為公司內部一個名為“Waymo”的獨立個體存在。Waymo首席執行官John Krafcik在2018 Google I/O谷歌開發者大會上,介紹無人駕駛的進展。總的來說,Waymo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進展是物體感知和行動預測升級。
目前,Waymo和Google Brain的團隊合作,在 Google 的AI算法和TPUs 的幫助下,未來能使自動駕駛系統更加高效率運作,能更加準確地對道路上的行人和車輛行為進行預測。由于AI和深度學習等算法的加入,Waymo對行人判斷的錯誤率下降了100倍。
Waymo首席技術官Dmitri Dolgov說,截至目前為止,Waymo已經完成600 萬英里的路測和50億英里虛擬路測。更值得注意的是,Waymo還在仿真中測試了機器學習模型,該系統在仿真中全天24小時控制2.5萬輛汽車來優化自己的神經網路。
6月6日,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部門Waymo宣布在美國以外測試自動駕駛汽車。Waymo將進軍歐洲,進入歐洲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除此之外,Waymo還與汽車經銷商AutoNation合作,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維護和支持等服務。另外,Waymo還與英特爾合作打造該部門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處理器。
2、百度
百度在2013年宣布啟動無人車項目,該項目的核心技術是人工智能系統,也被稱作“百度汽車大腦”。2015年,百度成立了專門的自動駕駛事業部,這個部門直接研發L4級完全自動駕駛技術。2016年是百度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發展最重要的一年。3月,百度正式對外發布“智慧汽車戰略”,并宣布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7年4月,百度推出Apollo計劃。在陸奇的主導下,百度開始陸續剝離各種非核心業務,開始了“All-In AI”的戰略。在Apollo計劃中,百度希望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軟硬件和服務的解決方案,包括車輛平臺、硬件平臺、軟件平臺、云端數據服務等四大部分。
李彥宏曾強調百度不會參與造車,只提供自動駕駛系統平臺。百度希望成為智能駕駛領域的微軟和谷歌,為無人駕駛提供低層技術和服務,進而成為智能駕駛領域的主導者。
3、蘋果
百度、谷歌等都已經先后公布了自家的無人駕駛汽車,蘋果相對而言卻比較安靜,可能是悶聲憋大招吧。有關蘋果汽車(Apple Car)的傳聞去年就開始甚囂塵上,當時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宣稱,該公司正在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和支持無人駕駛汽車的軟件。
近日有外媒稱,蘋果近期正在加緊研發無人駕駛技術,挖來了曾是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 Waymo 公司,以及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高級工程師。據悉,蘋果還與大眾汽車簽署了一項協議,大眾旗下的 T6 Transporter 商旅車將會搭載蘋果的自駕系統,并為蘋果員工提供接載服務。另外,有消息人士表示,蘋果自動駕駛系統項目的進度落后,已經花費汽車團隊大量時間,因此未來即便發布準備就緒,可能仍需要配備駕駛員或副駕駛員。
蘋果也一直在尋求正式的汽車合作伙伴。早期蘋果選擇的是加拿大的麥格納公司,之后則是寶馬和奔馳,甚至還與日本日產、中國比亞迪和英國的邁凱輪有過接觸,但基本都是無功而返。真正原因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蘋果想要主導權,但車廠不愿意將數據交給蘋果。
蘋果已經獲準在加州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并且發布了一些關于如何讓無人駕駛汽車更好地探測行人和騎行者的研究成果。最新消息稱,一份蘋果專利文件顯示,YouTube網紅馬克·羅博(Mark Rober)正在幫助蘋果開發無人駕駛汽車虛擬現實(VR)娛樂系統。
4、華為
華為近期正在悄悄加大其無人駕駛的宣傳力度。在2018 MWC上,華為和保時捷進行了一項實驗,通過一臺Mate 10 Pro來對一輛保時捷跑車進行自動控制,從而實現無人駕駛。這被看作是華為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一次公開展示,也引發了“華為是否要自己造車”的猜想。但華為方面表示,提供的是車輛連接模塊,沒有造車計劃。
事實上,基于華為在通信領域的深厚積累和成熟的車載通信模塊解決方案,早在2014年奧迪就正式確定華為成為其合作伙伴,并在來年的首屆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上,發布了內置華為LTE 4G車載通信模塊的2015年新款Q7 SUV,并宣布華為成為其最優秀合作伙伴。
從2016年起,華為聯合奧迪在中國、歐洲等地,進行了C-V2X的研究與測試。華為與奧迪的深度合作覆蓋了汽車、模具、模組的平臺,甚至還設計了一些應用,雙方共同發布了第一個預商用的測試。華為與奧迪的C-V2X測試已經于去年在無錫結束,今年預計將覆蓋10萬車聯網。華為公司將與汽車巨頭大眾奧迪合作,于2020年推出搭載5G聯網車型,這項技術的推出將允許車輛通過V2X通信技術實現更安全的半自動駕駛。
5、英特爾
作為一家芯片制造商,英特爾也相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品供應商之一。為此,英特爾不惜花費巨資,以15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Mobileye,并與Waymo合作提供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傳感器和連接設備。
Mobileye原來是以色列的一家公司,主要生產用于碰撞檢測的系統和無人駕駛汽車的其它功能。英特爾還曾表示,寶馬、日產以及大眾等公司都計劃使用Mobileye的技術來打造“高清地圖”,從而讓無人駕駛汽車安全行駛。早在2016年4月,英特爾就收購了一家為自動駕駛汽車芯片提供安全工具的公司Yogitech。
目前,英特爾公司正在創建一個由100輛汽車組成的測試隊伍,并在今年1月份CES展示了其中的一輛。這些汽車配置了12個攝像頭、雷達和激光掃描儀以及由英特爾與Mobileye開發的其它芯片、處理器和系統等。英特爾還公布了全新的自動駕駛平臺,該平臺整合了汽車級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和Mobileye EyeQ5芯片,為L3到L5級別自動駕駛提供具備可擴展性和多功能性平臺。
6、英偉達
英偉達2017年發布Drive PX Pegasus自動駕駛計算平臺,Drive PX Pegasus基于之前的Drive PX 2平臺開發,但計算能力相當于后者的10倍,可以實現Level 5也就是完全自動化的無人駕駛,這也是眾多科技公司的終極追求。英偉達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將Drive PX Pegasus平臺提供給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3月28日,英偉達在GTC 2018大會上發布了這么一款自動駕駛仿真系統——Drive Constellation。它涉及使用兩臺不同的服務器在完全虛擬環境中準確模擬真實世界的自動駕駛。一臺服務器運行英偉達的Drive Sim軟件,該軟件將在旅途中模擬自動駕駛的車輛感官體驗,從虛擬化的激光雷達和雷達系統提供逼真的攝像頭捕捉和數據,以準確地模擬真實道路上駕駛的情況。
對英偉達來說,它是推進無人駕駛汽車發展的幕后推手,為汽車制造商、汽車研究機構,或是投身于該領域的創新創業企業帶來一股強大力量。與此同時,英偉達也在與Uber、百度和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初創企業Aurora進行合作。
7、Uber
自2015年起,Uber就布局了無人駕駛業務。2016年8月,Uber與沃爾沃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研發下一代無人駕駛汽車。預計兩家將會在這一項目上投資3億美元,最終研發出完全自動化的汽車,也即駕駛責任可以完全交給車輛。作為條件,Uber將購買100量XC90,用于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隨后,Uber就推出了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并在美國東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上路試運行,但這項服務只針對部分用戶開放。
在三月份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后,Uber也正在想盡辦法從困境中突圍。6月29日晚間消息,硅谷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Uber計劃在今年8月恢復在匹茲堡測試自動駕駛汽車。Uber的最終目標是今年在亞利桑那州推出名為“Roadrunner”的無人駕駛汽車,以與Waymo在鳳凰城郊外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展開競爭。
8、滴滴出行
2017年以來,滴滴出行先后成立了滴滴研究院、AI Labs(人工智能實驗室)進行無人駕駛、智能出行服務的前瞻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年會期間,公布了其基于觀致5 SUV改裝的無人駕駛汽車。2018年3月22日,滴滴出行宣布與新進車企車和家建立合資公司,將共同探索未來出行模式、打造智能共享汽車,實現最終的無人駕駛與智能化通勤。
關于滴滴宣布成立AI Labs(人工智能實驗室),滴滴出行官方介紹稱,該實驗室主要以人工智能為基礎,未來在“智能駕駛”與“智慧交通”上發力,布局下一代技術,用來提升用戶出行效率、優化出行體驗,用技術構建智能出行的生態系統。滴滴出行希望能夠成為未來智慧交通技術的引領者。
9.特斯拉
盡管事故不斷,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勢頭仍然不減。特斯拉日前宣布將堅持推出全自動駕駛功能。6月11日,馬斯克在Twitter上發文,宣布Autopilot9.0版本將在今年8月問世,新版本將會開啟全自動駕駛功能。
這次軟件的升級將令目前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具有全自動駕駛功能,而此前,該功能僅支持高級的自動巡航控制,處理部分駕駛任務以及在汽車發生安全故障前予以駕駛員警告。
除了AutoPilot系統的安全性之外,特斯拉還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是Model3的量產。馬斯克已經承諾Model3很快就會實現量產目標。事實上,特斯拉能否在今年實現盈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Model3的量產情況。按照Musk的計劃,特斯拉可通過軟件更新的方式讓車輛實現無人駕駛功能。
在今年一次公開的問答中,Musk指出“自動駕駛技術將在明年年底前涵蓋所有的駕駛模式”。雖然Musk并沒有直接說到自己旗下的特斯拉,但此前他曾公開表示,希望特斯拉成為首家實現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的汽車制造商。同時Musk指出,搭載Autopilot 2.0系統的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將會比人類駕駛員安全2-3倍。
小結
“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應用的核心場景,實際上是一個涉及城市整體交通運營的綜合性問題,包括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和規劃、智能控制等多個領域需同步實現突破。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進入路測的汽車,大多處于半自動駕駛到高度自動駕駛階段,并不能完全做到“無人”。
但中國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進展有目共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曲大偉介紹,在BAT三巨頭中,百度布局較早,通過推出手機的系統與奧迪、現代、上海通用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百度開發的阿波羅平臺突破了傳統汽車行業的數據閉環而向所有開發者開放。阿里通過與上汽共同投資建立斑馬網絡公司,推出了車聯網產品,廣受市場關注和好評。騰訊基于自身龐大用戶的資源優勢,推出了AI系統,全面開放基于AI的連接能力和生態資源,并與廣汽、北汽等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各家車企也都在集中資源盡力開發,致力于2025年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搶占市場的先機。北汽方面表示,2018年在北京開展場內道路測試,2019年無人駕駛功能將成為用戶的選裝配置;長安汽車2級自動駕駛核心技術(IACC)近期開始量產了,首次搭載車型為長安CS55;吉利汽車將在2019年搭載Autoliv的第一代 L3(SAE)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上汽已經開始在上海汽車城進行了道路測試,2019年開始高速公路的自動化駕駛測試。
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時間表的預計,工信部等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稱,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61瀏覽量
105304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1瀏覽量
251506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11瀏覽量
126548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4瀏覽量
16639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