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開學季,學生用品市場火爆,隨著消費電子業的快速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用戶人群已經擴展到了在校學生。廣東《民聲熱線》記者在廣州街頭走訪時發現,市面上的兒童智能手表質量魚龍混雜,大量沒有“3C”認證、拿不出任何標準檢測證明的產品充斥市場。
在9月5日的《民聲熱線》節目中,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任小鐵回應了這一情況,他表示,列入“3C”認證的產品沒有獲得“3C”認證是不能出廠的,也不能銷售,消費者不要購買沒有經過“3C”認證的產品。
情況嚴重的會引發觸電
記者在天河百腦匯賣場以及街頭手機專賣店走訪時發現,兒童智能手表有不少三無產品,存在沒有“3C”認證、拿不出任何標準檢測證明的情況。
兒童智能手表的塑料表帶被認為可能帶來危害。在三元里一家手機專賣店里,銷售人員推銷的一款兒童智能手表售價不到200元,粉紅色的表帶折彎部位變白。“就和白色塑料袋差不多,對身體沒有危害,就是混合的塑膠而已。”銷售人員輕描淡寫地說。
對于該類產品的質量問題,省質監局近期組織了專項監督抽查,抽查了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惠州市、東莞市6個地區40家企業生產的40批次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主要為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經檢驗,發現9家企業生產的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22.5%。剔除3批次僅標識不合格,實物質量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15%。其中,深圳市的抽樣批次較多,為29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27.6%。
“本次抽查不合格項目涉及到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的標記和說明、導體的端接、發熱要求、正常工作條件下的發熱、輻射騷擾等6個項目。其中2批次產品的導體的端接項目不合格,導致產品配套的電源適配器內部的導體容易松脫,從而給使用者造成電擊危險;2批次產品的發熱要求項目不合格,易引起配套的電源適配器外殼逐漸變軟和熔化,導致短路、漏電等從而發生觸電事故;1批次產品的輻射騷擾項目不合格,可能引起周圍裝置、設備或系統性能降低,干擾信息技術設備或其他電子產品的正常工作。”任小鐵說。
智能產品標準存滯后性
產品問題多多,如何慧眼識珠?省通訊終端質檢中心檢驗部副部長賀冠鵬告訴記者,其實具備通訊功能的手表已被列入我國強制性認證的目錄里,要經“3C”強制認證,否則不能出廠銷售。賀冠鵬表示,針對表帶材質是否達標,我國有相應的檢測標準。在進行“3C”認證的時候,對于智能手表的電機著火性或是機械危害性也有相關檢測。
在任小鐵看來,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一種新興的科技產品,在標準制定方面存在滯后性。“通常是指某些方面有標準,某些方面沒有標準,或者某些項目有標準,某些項目沒標準。”任小鐵表示,對新型產品,在標準滯后的情況下,企業在生產最開始的階段都是依據自己制定的標準來進行。隨著行業的發展,相關的標準才會逐漸完善。
-
智能手表
+關注
關注
36文章
3297瀏覽量
114460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18瀏覽量
16717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