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滲透,駕駛員對車輛的操控頻度會逐步降低,這意味著未來人在車內的交互時間更長,并催生出更多維度更深層次的交互形式,汽車座艙將成為移動互聯時代背景下實現人-車-網的深度結合的重要入口。
國內合資品牌各價位的車型中,中控屏和CD/DVD影音播放器的滲透率最高,其次是HUD、液晶儀表盤及行車記錄儀。
數據來自: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
自主品牌的車型中,由于目前接近80%的自主品牌車型集中在15萬以下的價位區間,在此價位區間內,中控屏、CD/DVD的滲透率較高。到了15-30萬價位的車型,液晶儀表盤、流媒體后視鏡、行車記錄儀及HUD的滲透率開始大幅增加,成為自主品牌車型走向中高端的差異化亮點。
數據來自: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
通過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車型的比較可以看出,在15-30萬價位的中高端車型中,自主品牌的智能座艙產品的滲透率普遍高于合資品牌,中控屏、液晶儀表盤、流媒體后視鏡、行車記錄儀、后排液晶屏的滲透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合資品牌。
座艙電子產品的滲透率與市場規模預測
從整體形勢來看,座艙電子從高端車型向中低端車型的滲透將會加速。其中,全液晶儀表的滲透率在5%左右,主要集中在豪華車和新能源汽車中,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占比提升以及傳統汽車的不斷向下滲透,普及速度較快。
數據來自: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
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目前的滲透率超60%,目前產品有較強的“同質化”,未來技術改進以及設計創新的提升空間依然較大,高、中、低端產品的成本跨度更大,多元化的產品體系更能適配不同車型的市場定位及成本需求,有利于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
數據來自: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
傳統的座艙產品主要包括機械式儀表盤、帶導航、音樂播放、車體控制等基礎功能的車載信息娛樂中控系統,整體價格基本上控制在2000元以內。
而智能座艙產品更為多元化,除了提供豐富的車載信息和娛樂功能之外,融入多項人機交互功能,以其典型的配套產品為例,整體價格提升至6800-13599元,產品價值量較傳統座艙產品提升4-6倍。
未來隨著用戶需求的增加以及產品的加速創新,智能座艙帶來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數據來自: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
液晶儀表和以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為核心的中控屏是座艙電子最先落地的環節,在移動互聯的時代背景下,承載人-車-路-網互相融合的重要入口,技術迭代及市場空間廣闊,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預計預計2020年,全液晶儀表的市場規模可達268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市場規模可達543億元。
數據來自: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
語音識別系統集成于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中,受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大規模普及,語音識別目前滲透率超45%,未來將在車聯網需求帶動下持續增長,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預計預計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可達54億元。
手勢識別前期配備率較低,主要集中于高端車型,作為觸控、語音交互方式的一種補充,并逐漸配備于包括新興造車企業在內的自主品牌車型,以求增強座艙內的科技體驗,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預計預計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可達15億元。
傳統HUD目前主要于高配車型中搭載,未來其滲透率的擴大將主要得益于AR技術,隨著AR-HUD技術的成熟,逐步與AR導航、ADAS功能等相結合,為駕駛員帶來科技感與行車安全并重的駕駛體驗,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預計預計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可達47億元。
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預計2020年國內智能座艙電子整體的市場規模超900億元。
從“人無我有”到“人有我精”的跨越
雖然智能座艙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目前國內汽車座艙電子產品的發展模式更加接近消費電子產品,在滿足主機廠某一款車型的特定要求且功能類似的產品之間,技術差異化并不明顯,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人無我有”的功能堆疊上。
從短期來看,“人無我有”的競爭策略依然是搶占市場份額的必經階段。
隨著以ADAS為代表的智能駕駛技術逐步投入商業化應用,智能座艙的產品鏈將逐漸由液晶儀表、中控屏、HUD向帶ADAS集成技術的延伸。
從長期來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逐漸由功能集成能力向ADAS融合能力轉移,實現車內信息與車外信息的同步處理,企業通過內部研發、收購等方式,將短期競爭優勢轉化為長期競爭優勢,實現從“人無我有”到“人有我精”的跨越。
-
人機交互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206瀏覽量
55384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6瀏覽量
166399
原文標題:2020年中國智能座艙電子整體市場規模超900億元 | GGAI報告
文章出處:【微信號:ilove-ev,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