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注定將是全球經貿史上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美國在北京時間周五12點正式對中國34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加征關稅,中國則將在關稅加征后的第一時間作出反擊,這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準備進行數月甚至數年的貿易戰中打響的實實在在的第一槍。
也許至今很多人都還無法理解,幾乎是毫無預兆的,為什么中美之間會突然爆發如此規模的經濟沖突?
實際上,從代表一個國家工業最高水平的芯片產業領域來看,早就開始顯示一些端倪。跟隨中美貿易沖突一起爆發的中興事件,正說明了這一點。
在與全球為敵的背景下,***貿易制裁能否像其期待的那樣游刃有余?對華貿易威脅又真能像其宣稱的那樣穩賺不賠嗎?中美貿易戰最終會走向何方?中國在被動迎戰的背景下,又該如何應對?
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歷程也是中美在高科技領域實力博弈的過程,回望歷史發展中的一些事件,再聯系當下,我們可以梳理出一些清晰的思路。
2009這一年
過去的三年里,趙偉國是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最受矚目的角色,也是飽受爭議的角色。
這位人稱“餓虎”從不知低調為何物的企業家,在2009年憑借個人49%的股權強勢加入紫光集團。
2009年,對于趙偉國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是人生開始新階段的一年。這一年,靠著自己創立的建坤集團的實力,42歲的他第二次回到紫光,這一次,是以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身份。
這一年,張汝京創立的中芯國際正深陷被臺積電起訴侵權官司的巨大泥潭中。在中芯國際反訴臺積電被北京高院駁回訴訟請求后,在美國加州法院,臺積電再次勝訴。接到律師通知的那一刻,張汝京在電話前放聲痛哭,第三天,他便***,離開了為之奮斗了9年的中芯國際。
這一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nternationalTradeCommission,以下簡稱“ITC”)對芯片337調查案(案號:337-TA-630)作出終裁,裁決該案被申請人沒有違反美國337條款。因使用涉嫌侵權芯片而被卷入該案的我國深圳記憶科技有限公司至此贏得完勝。
這一年,三星宣布將開始量產兩款30nm制程NAND閃存芯片產品。其中一種閃存產品采用類似DDR內存的雙倍傳輸技術,據三星公司宣稱,這種產品的讀取帶寬是傳統閃存芯片的3倍左右,單顆這樣的DDR MLC閃存芯片數據傳輸峰值帶寬可達133Mbps,而舊款閃存芯片則只能達到40Mbps的水平。這意味著三星在量產芯片產業領域又取得了超越式的發展。
這些發生在2009年芯片行業的事情,如今回頭看,每一件事情都有其重要的意義所在。
半導體瘋狂并購的開始
作為三星忠實的追隨者和模仿者,在趙偉國看來,“三星經歷的一切都值得學習和總結。”或許帶領紫光集團踏入集成電路產業的契機,就源于此。
2013年6月,紫光集團斥資18.7億美元收購展訊通信,開始進入業內的視野并被持續關注,趙偉國也開啟了其近乎瘋狂的并購之路:
從2013年7月9.1億美元收購銳迪科;
25億美元收購惠普旗下新華三通信51%股權;
31億美元收購同方國芯;20億美元成為中國***兩家封測廠矽品和南茂科技的股東;
37.75億美元收購全球領先的***生產商——美國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 Corp)1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主導西數以190億美元(約合1200億人民幣)收購了閃存芯片廠商閃迪(SanDisk);
……
要不是美國政府阻撓等種種原因,紫光可能還會以230億美元將美光科技收入囊中,加之傳聞稱其還曾有意并購中芯國際、聯發科和入股臺積電等,紫光集團在芯片產業得以“餓虎”和“土豪”之稱,同時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中國芯片產業欲求高速發展,甚至趕超的一種模式——并購。
那么人們不禁要問,這種瘋狂的并購模式到底有沒有提升中國芯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業模式的升級?
時間給出了答案。
到了如今的2018年,從中興事件的爆發,到目前日益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再看趙偉國多次并購的案例,除了揮金如土為紫光成就了“餓虎”的威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現狀并沒有多大改善,甚至于——更糟糕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需要說明的是,業內對于紫光集團在全球芯片產業的瘋狂并購戰略持有異議聲音從沒停止過。
郭臺銘就曾經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趙偉國為只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并在業內引起了強烈反響。更有甚者列舉出諸多事實來證明紫光的并購只是為了自己的資本運作。某熟悉中國的IC設計大佬在觀察趙偉國的系列并購舉措后稱,中國國家產業政策,是希望取得國外公司的技術和經營know-how,來強化自主產業,進而完成半導體產品的進口替代,而回顧趙偉國一系列重要的并購或者入股,皆未取得絕對多數的董事席次。借此判斷,紫光其實只是在做資本而不是運營整合,沒有介入經營,而在芯片產業中,know-how和技術是沒有辦法通過并購取得的。
如果說上述是業內對于紫光集團頻繁并購的質疑,那么以其代表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尤其在美國馬不停蹄并購高科技企業的這種模式日前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和產業層面。
導火索
2017年1月6日,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發表了《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長期領導地位》報告,該報告認為中國芯片業已經對美國國家和相關企業造成嚴重威脅。為此,成員包括英特爾和高通等芯片制造商的現任和前任首席執行官的委員會給出的建議是:阻止中國收購美方認為影響到其國家安全的所有半導體技術和芯片企業,限制中國對美芯片的行業投資、出口和采購,同時和其他國家聯手,加強限制審查中國的海外芯片出口和投資。
而導致這些舉措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企業的瘋狂并購。在去年年底,美國商務部長珮尼·普利茲克(Penny Pritzker)發出警告稱,中國政府計劃投資1500億美元,到2025年將國產集成電路產品的國內市場份額從現在的9%擴大到70%,這種大規模投資可能扭曲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破壞行業創新生態系統。
這一報告直接導致了2018年3月23日,美國對華啟動“301調查”。海外并購是301調查報告當中最重要的內容,占到幾乎一半的篇幅。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在“中國制造2025”中的戰略性行業瘋狂地并購,獲取美國的技術,如集成電路、機器人、航空、生物技術等。報告指出這些企業大多數具有政府背景或是得到了政府的資金支持,所以中國的并購行為其實是為了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進行的非市場行為的技術購買。
這一次美國拋出的是對中國知識產權問題和技術轉讓規則的301調查,主要針對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3月23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的講話表露出,不想未來在這些領域中國對他們進行挑戰。
此前,***簽署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同日,中國商務部公布了自美國進口的7類、128稅項產品(主要是農產品)擬加征關稅的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
至此2018年國際經濟領域最令人矚目的一場貿易戰在全球最強的兩個大國之間打響。
也許至今很多人都還無法理解,幾乎是毫無預兆的,為什么中美之間會突然爆發如此規模的經濟沖突?
實際上,從代表一個國家工業最高水平的芯片產業領域來看,早就開始顯示一些端倪。跟隨中美貿易沖突一起爆發的中興事件,正說明了這一點。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以國家政策主導,以芯片產業戰略部署為典型的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全面發展和升級,是這次中美貿易戰產生的直接導火索。
中美貿易戰的核心:科技之戰
此次 “301”調查報告顯示出對中國產業戰略極為熟悉和高度關注。它廣泛引用“中國制造2025“、“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多篇中國政府產業規劃。
這篇報告實際上是對中國科技發展、技術引進、產業升級等相關政策的系統而全面的梳理,以及中國引進和利用高新技術的較為成功的案例的詳細總結。報告表明:“技術和知識產權驅動經濟增長,令美國經濟保持競爭優勢。最終,中國要求或施壓進行技術轉移的行為、政策和做法,削弱了美國公司知識產權價值、降低了美國的全球競爭力,阻礙了創新投資。因此,令美國商業承壓和受限。”
簡單來說,就是,一直以來,技術和知識產權驅動經濟增長是保持美國長期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地位的優勢。而現在,中國利用已經通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融入國際貿易與經濟體系所取得的飛速發展和巨大利益,吸收互聯網領域的最新技術,開始實現高科技產業的布局和迅速發展。這引起了美國的高度警覺,在中國還沒有真正崛起之前,現在下手,還來得及。
而最終決定這次中美貿易戰的升級是否,來源于美國的判斷:一是中國這么做究竟能不能真的崛起?二是以美國現今乃至長遠的發展來看,在不傷害自身的情況下,究竟能不能完成對中國這個野心勃勃的對手的制衡?
中國高科技產業:還差的很遠
中國國務院副***劉鶴在達沃斯論壇上闡明,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涵,就是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
那么中國的產業現狀在全球究竟處于怎樣的水平?從2016年中國各行業全球占有率排名來看,中國企業占有率比較高的制造業,都是有技術含量和門檻的,但技術密集度不高,屬于中低度技術密集型,處于價值鏈的中下游。
表面看來,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僅次于美國,但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文化娛樂、生活服務這些領域,在硬件、軟件、科技、制造這些代表高科技實力領域的獨角獸依然稀缺。
當互聯網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模國際傳播與民用化時,中國依靠完整的產業體系,充分利用了這一特殊機遇,實現互聯網領域多產業的迅速發展。因此中國在模式創新方面表現突出。也就是說,所謂的中國式創新更多是在商業模式上的合理應用。正因為如此,許多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是高效管理、技術研發或精益成本控制,而是通過強力的銷售和營銷迅速占領市場,實現收入和規模的快速擴張。
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基本上都是第三棒,也就是商品化包裝,做品牌、銷售、客戶服務。而第一棒的核心元件和第二棒的公版、產品都是繞過去的。而在最基本的實體創新,也就是底層技術儲備上,和傳統強國還有著不小的差距,這在芯片產業領域,表現尤為明顯。而要想邁過這一關,過去靠市場換技術,現在已很難行得通,只有靠買,但今天,如果中美貿易戰升級,這扇門也要被關上了。
而技術和知識產權驅動經濟增長,正是美國最大的優勢。美國社會的最大財富和最大優勢不是錢,也不是人,而是美國推崇科技創新的環境。科學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制度,有三個特征:普遍主義、重視創新、致力于增進公眾福利。
創新和技術買不來
從長遠來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科學和創新是美國所擁有的最大競爭力。也是中國受制于美國的關鍵痛處。
所以中國需要思考,全民提倡的技術創新,應該怎樣去實現,怎樣去落地,怎樣去升級到產業層面。首先需要具有包容力的環境,孕育創新種子的良好土壤,崇尚和鼓勵科學家、企業家們自由探索的風氣。
而長期以來,對中國很多企業而言,面對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他們的那些國外創新科技企業,他們一看不管花多大的代價也是追趕無望,通常所要做的就是買買買。然而,買的來股東席位,真的買的來技術嗎?趙偉國雖然視李健熙為偶像,但顯然,他只是學到了三星的一點戰略皮毛,三星能走到今天的地位,絕不是靠反周期的并購和擴產那么簡單,而是幾代人的臥薪嘗膽、埋頭苦干、鉆研技術。
現在回頭再看2009年發生的那些影響芯片行業的大事,會發現,中國的芯片產業發展不乏卓越的人才,為之付出的努力和代價又是多么慘痛。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和殘酷,甚至當你想要崛起,別人就會來***。中國科技產業自身的發展和升級,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如何應對貿易戰
目前中美貿易戰中,對于美國來講,中國是美國出口的第三大市場,貿易保護和限制中國貿易,會影響到美國240萬個工作崗位。同時將會減少中國物美價廉產品,從而使美國中下等階層人民的生活和社會成本上升。
對中國來說,對美出口受阻,如果每年沒有3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對中國的影響:一、***的關稅對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將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將造成中國產能極其嚴重的過剩;二、估計高達5000萬-7000萬個工作崗位將受到影響。
如果中國對美國的外貿順差就算只降1000億的話,對中國有多大影響?3752億相當于中國GDP的3%,1000億對中國實際上影響是0.8%。除去其他因素,應該影響在0.5%左右。
貿易戰長期的影響在于,可能會切斷中國產業鏈向頂端延伸的途徑,嚴重遲滯中國的產業轉型。要突破此困境的唯一途徑就是支撐中國經濟的主流必須向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高端邁進,而要完成它只有依靠創新。
由此,轉壓力為動力,中國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堅定不移地進一步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持走產業升級,創新驅動,以知識產權立國、創新立國為根本,再發展和擴大內需,進一步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未來可能將繼續擴大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開放,尤其在養老、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
貿易戰對于中美知識產權與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也將是一次歷史機遇。貿易戰將倒逼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強化;中美知識產權機制將有可能進一步趨同。
總的說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崛起,美國提出的中美貿易戰,來自中國的反制,至少是一定程度或象征性的反制將是必然的。而大規模的貿易戰發生在兩個如此巨大體量的經濟大國之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對全球經濟都將影響巨大,很少有國家地區能夠獨善其身,可以預見在各方力量的游說和干涉下,最終和解的概率較大。
最后
4月7日,新華社發布的通稿《***同***開始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對***說:
“中美兩國關系好,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對世界也有利。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壞。中美關系正?;?5年來,兩國關系雖然歷經風風雨雨,但得到了歷史性進展,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實際利益。中美關系今后45年如何發展?需要我們深思,也需要兩國領導人作出政治決斷,拿出歷史擔當。我愿同總統先生一道,在新起點上推動中美關系取得更大發展?!?/p>
7月4日,華為心聲社區刊登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以《勵精圖治,十年振興》為題的內部講話。在任正非看來,芯片急是急不來的,“不光是工藝、裝備、耗材問題,股市為了圈錢,夸大太多了。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自知在云、人工智能上我們落后了許多,才不能泡沫式地追趕。在這些問題上,我們要有更高眼光的戰略計劃。”
任正非表示,“至于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估計未來20年-30年,甚至50年-60年還不能消除。但是,我們要將差距縮小到‘我們要能活下來’?!?/p>
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方力量都對中美貿易戰極其重視和積極面對。美國耶魯大學中國法律中心主任、教授葛維寶認為,美國對華的立場正在發生變化,一是因為***和之前的美國總統都不一樣;二是因為中國實力已經大幅增強,美國對華政策當然要進行調整。“中美需要一起來制定兩個國家共存的基本原則和條件,當然每個國家都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我們應該找到中美關系的基本原則,兩國要一起來想這個問題,這樣才能有積極的結果,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好事,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問題沒有中美兩國的參與是無法解決的。”
擴展閱讀:
據EE Times,美國的芯片公司及其供應商都十分反對向中國商品課征20%的關稅提議,以及全球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持續加劇。他們擔心最終的結果將會導致電子產品和組件的銷售銳減......
在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宣布將對于中國商品(包括半導體供應鏈中的許多產品)課征25%的關稅后,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和市場觀察家對此感到憂心忡忡。
美國的芯片公司及其供應商大致上都十分反對課征關稅,以及全球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持續加劇。許多人擔心最終的結果將會導致電子產品和組件的銷售銳減。
***政府認為,征收關稅有助于終結與中國之間約3,7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以及對付被視為有害美國產業的中國政策,包括強勢的技術移轉以及當地松散的知識財產權(IP)保護措施。
代表半導體設備供應商、EDA供應商以及電子產業供應鏈業者的國際半導體設備暨材料協會(SEMI)已經表態支持***政府保護IP的決定,但也強調,關稅并不能解決美國擔心中國貿易行為的任何問題。
上周五(6月15日)在SEMI網站發表的博客文章中,SEMI公共政策經理Jay Chittooran表示,在這份名單上所列的半導體產品中,大約有80%曾經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 Trade Representative)于今年4月首度提出征收關稅的產品,如今依然名列這份清單上,包括從中國輸入美國的測試檢測設備以及備件等產品。
代表芯片制造商的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也呼應了SEMI的看法。
SIA發言人透過電子郵件表示,“對于中國強勢的技術移轉與IP策略,美國半導體產業與***政府同樣深感憂心,但是,對于來自中國的半導體(其中大部份其實都是在美國設計和制造的)征收關稅的提議,這種做法只會適得其反,而且無法解決在中國的IP權和產業政策問題。我們期待與政府合作,跟他們解釋為什么對于我們的產品征收關稅會對我們的競爭力有害,而且無法解決來自中國的挑戰?!?/p>
《EE Times》訪談的業界分析師也對于這一關稅政策感到擔心,同時也質疑它否真的能有效解決美國對于中國政策的疑慮。
IC Insights總裁Bill McClean表示,關稅將導致消費價格上揚、全球業務放緩,并對于所有的產業(包括電子產品)帶來負面影響。
McClean說:“過去20年來,隨著電子產業變得越來越關注消費者,其影響可能會非常嚴重。遺憾的是,類似的情況很可能出現在美國和墨西哥以及美國和加拿大之間。這真的會變得十分嚴重。我希望業界各方能在情況變得失控之前迅速地達成共識。”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BS)首席執行官Handel Jones說自己剛從中國旅行回來,他認為當地高科技發展的一個關鍵重點是獨立于美國之外。據Jones透露,除了RF等少部份組件,中國并不需要美國供應商制造智能手機。預計在兩年內,中國將會有自己的解決方案或是來自歐洲、南韓等地的供應來源。
Jones說:“貿易不平衡可能是個問題,但關鍵的要求是確保中國需要從美國購買產品。但目前看來美國對中國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p>
美國頻挑貿易爭端的深層原因解析
回過頭來看,從4月美方宣布將對中興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到5月中美北京磋商和華盛頓磋商,再到6月中美北京磋商,中興事件隨之跌宕起伏,背后的博弈交涉更是艱辛復雜、驚心動魄。此次簽署原則性協議,對中美雙方來說都不容易。而這一事件所傳遞的諸多信息,更是發人深省,給人啟示:
首先,中興事件只是一起企業違規的個案,但中國政府出于以民為本的考慮,投入大量資源與美方嚴正交涉,終于換回了中興一條活路。
中興犯錯源于2010年,因為受到商業利益驅使,不惜涉險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違反美國的法規,受到了商業交易規則與法律法規的懲罰。這一點,在4月16日美方對中興發出禁令的當天,中國商務部就有表態:“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不過,中興企業作為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其生死存亡,關乎該企業8萬職工、2萬家庭的生計,也關乎產業鏈上下游上千家企業、數十萬職工的前途命運,可以說關系重大。中國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一家公司決策的錯誤不能累及廣大無辜的員工和家庭,正是基于這點,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從北京到華盛頓再到北京,與美方進行了多輪嚴正交涉,終于把中興給救了回來。這也說明:自信強大的政府,是人民最堅實的后盾。
其次,信息技術是全球開放程度最高的產業,產業鏈全球公布。中興與不少美國企業有密切合作,救中興,其實也維護了美國企業的利益。這是***政府決定放過中興的重要考慮。
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信息技術,美國在某些領域雖然領先世界,但也不可能獨立完成。據統計,全美有將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與中興與美企合作有關。如果美國政府對中興的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像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供應商必然會蒙受損失。事實上,在中興通訊恢復營運后,在美主要供應商都歡天喜地,股票6日不同程度上漲,這是市場用數據表態:放生中興,有利于中美企業的合作,也有利于全球信息技術產業鏈的完善和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選擇。
第三,國際型企業就要有國際范兒,不要當“巨嬰”,不要用商業利益來裹挾政府。
上面提到中國政府為了民眾考慮,力挽狂瀾,幫中興從生死線上救了回來,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企業以后出了事都找政府來扛。國際市場做生意,講究的是契約精神與規則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中國企業這幾年走出國門的越來越多,但出門在外,關鍵要靠自己把國際規則法律吃透弄明白,給自己撐起一把堅實的保護傘。國際企業就要有國際范兒,走出去就不能當“巨嬰”,祖國再強大,自己的事兒還要自己做、自己扛。
第四,中興事件不代表中國企業的整體面貌,但對中國企業是個鏡鑒。中國企業必須進一步警醒到創新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必須盡快把核心技術這個命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在5月28日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主席肯定了這條路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指出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中興事件的發生,相信每個中國企業和每個中國人對此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體會。
“自強為天下健”。這條立足自力更生、同時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人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集中力量辦大事,盡快突破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整體上看,如果說中興事件危中有機的話,這一點,或許是中國從中得到的最大啟示與最大轉機!
擴展:中興事件背后:美國將其作為中美貿易戰“人質”
最近***總統的多項舉措令世界不安。***政府在全球范圍內掀起軒然大波,政治外交方面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特金會的舉棋反復;貿易方面,挑起中美貿易爭端,挑釁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重要貿易伙伴;甚至對于中美貿易摩擦焦點問題之一的中興事件的進展也如同過山車一樣起伏。
6月5日路透社最新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中興通訊已經與美國簽署原則性協議,將撤銷美國商務部針對該公司向美國供應商采購零部件的禁令,使這家中國電信設備生產商得以恢復運營??磥?,中興問題的最終解決已趨于無限接近。
隨著第三輪中美貿易磋商取得“積極的、具體的進展”,中美貿易關系也趨于緩和。同時,中方也強調:“中美之間達成的成果,都應基于雙方相向而行、不打貿易戰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臺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中方釋放了一個信號:美國得說話算數,不打貿易戰是前提;要珍惜談判成果。
借“民族國家”拉選票
回顧***上任以來的種種舉措,不難發現***政府傳遞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就是其在競選總統時的口號:“讓美國再度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同時***近期也宣布了其2020連任競選的口號:“保持美國的強大(Keep America Great)”。可以看出***政府在極力地鼓吹美國優先的治國策略,而這樣的策略也是符合多數美國人的意志的。所以,無論是目前***政府向美國社會的輿論導向,還是其在國際外交上的實際動作,都是非常典型的“民族國家”意識形態。所謂“民族國家”是一種政治體制,與18世紀歐洲的傳統帝國或王國不同,民族國家成員效忠的對象乃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認同感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歷史、文化、語言或新創的政體。而對于美國來說,表面上是一個遵循言論自由體制的國家,但其崛起的起點正是爆發了民族國家的普遍認同感。利用這種認同感可提升民意支持,從而獲得連任。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全面挑起與各國的爭端,***是希望通過這種爭端的臺面化向美國民眾灌輸所謂的危機意識,而其中尤其以中國威脅論最為迎合民眾的心理需要,這也是為何在解決中美貿易爭端這件事情上,***一直在上演“變臉”絕活,甚至不惜以國家榮譽和商業誠信做交換。
奉行“單邊主義”,全球失信
為了選票寧插兄弟兩刀。從單方面挑起貿易爭端,到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再到將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美國的種種舉措悄然改變著歐美同盟關系,甚至影響到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不僅如此,對待昔日的盟友,***在關稅上不留任何情面。此次美國加征鋼鋁關稅,甚至涉及加拿大、墨西哥這些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退出伊朗核協議,美國更是公開放棄多邊主義原則。如今的美國“單邊主義”甚囂塵上,不惜對全球經濟發起公然挑戰,四處挑起貿易爭端,對盟友沒有絲毫顧及。如此的***,引發了國際外交的全面不信任。加拿大***特魯多曾表示:“我們只能相信,到某個時候,他們的常識會占上風。但是在美國政府今天的行動中沒有看到這一點。”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說:“每次想到***,我都感到困惑。”行為的不可預測性正是***所表現出來的,也是他所預期的。早在競選總統時,***就說過“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必須更加不可預測,我們現在完全是可以預測的,我們將所有事情都公之于眾。”
***想借此來展現優勢大國的威懾力。世界各國是否被威懾住了呢?據外媒報道,歐盟6月1日正式反擊,向世界貿易組織(WTO)作出投訴,指出美國的措施違反WTO規則,并提交長達8頁的貨品清單,列出歐盟報復措施打擊的美國產品。據世貿組織官員稱,世貿組織秘書處已經收到歐盟提出的請求。歐盟領導人一直堅持要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處理歐美貿易糾紛。如果世貿組織判定是美國違法協議,歐盟可以采取反制措施。墨西哥開始尋求與更多拉美國家的合作、“連橫”。日本和歐盟簽署了自由貿易談判協議。澳大利亞和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在美國“大棒”的威脅下,受到美國“單邊主義”影響的世界各國正在更加積極的尋求合作。而四處挑起爭端的美國,招來聯合抵制也不足為奇了。一意孤行,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逆全球化思潮崛起
至此,已經可以明顯看出***政府實際上是在消費美國,以達到逆經濟全球化的目的。究其原因無非是發達國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受益較大。追溯全球經濟發展的歷史,逆全球化并非常態,而且當代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深化具有深層次的客觀原因?,F代科技革命縮短了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通信成本及交通距離,世界成為“地球村”,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國際金融深化發展促進資本自由流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資金支持;世界主要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共同的市場體系;冷戰結束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和平的發展環境;跨國企業攜帶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及資金,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而WTO等國際機構成為全球化深化發展的保障。在此背景下,2015年全球GDP達到73萬億美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0年增長兩倍多,而全球在公元0-1000年經濟僅僅增長15%左右。雖然全球經濟發展與諸多因素有關,但當代全球經濟更快發展,顯然與世界開放合作的全球化息息相關。
既然經濟全球化能夠促進全球經濟更快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更大的財富,為世界帶來巨大好處,那為何當前會出現逆全球化的問題呢?觀察當前逆全球化的相關現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雖然全球化為人類提供了創造更多財富的機會,但世界各國從中得到的好處卻并不相同,收入差距的擴大預示各國人民從全球化中得到的好處也有巨大差異。有些國家通過經濟全球化釋放了比較優勢,市場持續擴張推動經濟較快發展。有些國家由于缺乏競爭力而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產業不斷向外轉移,國家產業空心化而出現經濟增長乏力問題。
結合數據來看,世界主要經濟體失衡的問題確實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而出現不斷增大的現象。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到本次金融危機之前,蘇聯解體及東西德合并,先前倡導計劃經濟的國家紛紛推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加入美國二戰以來主導構建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經濟全球化獲得了加速發展。在此背景下,發達經濟體經常賬戶赤字占GDP比重不斷擴大,預示發達經濟體出口難以彌補進口而導致赤字不斷增大,發達經濟體必須從外部持續借債以維持經濟平衡。與此相反的是,同一時期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經常賬戶盈余占GDP比重不斷增大,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釋放比較優勢而不斷增大市場份額,出口收入遠超過進口的支出,而且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景氣發展,大宗商品出口國經常賬戶余額大幅增長。
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在全球化過程中受益較大,這也就不難理解金融危機以來為何發達大國更熱衷于推動逆全球化的進程。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大國對中國等國商品采取更嚴厲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雖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顯然與發達大國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關。奧巴馬時代美國期待重塑全球經貿規則,和***時代倡導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政策,客觀上雖然都是揭示了美國等發達大國對當前全球化的不滿,但是從行動上確實大相徑庭,前者是將美國視為全球領導者去帶領大家重新思考共同改革,而后者更像是挑起貿易大戰,丟出經濟制裁“生化武器”來進行破壞性重塑,希望重新建立新秩序。兩種方式都是人類在歷史中經常使用的方式,但是后一種方式明顯更加粗暴,損人也損己,更與現在世界和平發展的主旋律格格不入。
全球失衡的治理不僅涉及開放政策的調整,也涉及人口結構、創新等深層次的競爭力影響因素的變化,這就需要增強全球經濟協調。通過創新全球經濟治理,加強國際溝通協作,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由外需、投資依賴轉為消費、投資、出口平衡增長,發達國家應增加儲蓄,由過度依賴消費轉為消費、投資、外需平衡增長,促使世界更多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好處。
貿易戰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平等對話、誠意合作才能共贏
經濟全球化的上述問題正在顯現。然而,這些問題絕不是通過貿易戰能解決的,更不應該通過貿易禁令等手段擾亂已經非常成熟的全球產業鏈,而是應該尋求更多合作與共贏的方式,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中美第三輪貿易磋商后,中方的堅定表態再次表明貿易戰是無法達成目的的,求同存異,為實現雙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合作就意味著雙方都拿出誠意。中國宣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將汽車整車稅率、零部件稅率,還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降稅范圍廣、幅度大。中方拿出了十足的誠意。對美方,我們則“聽其言,觀其行”。雙方所達成的磋商成果落地,前提條件是沒有貿易戰,雙方必須相向而行,否則美國將什么也得不到。對于美方來說,放棄關稅制裁、妥善解決中興問題,都將是其誠意的表現。
人間正道是滄桑,在正確道路的選擇上也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就如同這次的中美貿易爭端以及中興事件。對于中國來說,堅持底線,維護國家、人民的核心利益,同時中方也愿意“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邀請,從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增加進口”。對于被貿易風暴席卷的中興來說,作為承擔諸多企業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公眾企業,首先需要在這一輪風波中生存下來,就好比諾亞方舟,保存實力,保留物種來年才能生根發芽,風暴過去又是一個嶄新的世界。生存是第一要務,付出的巨大代價也要坦然面對,這將為未來的每一步走得更加穩健、贏取更加光明的將來奠定重要基石。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886瀏覽量
42418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32瀏覽量
219287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3瀏覽量
103387
原文標題:深度觀察:從“芯片”開始的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 影響幾何?
文章出處:【微信號:bandaotiguancha,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觀察IC】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