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常林破產”在機械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8年獲補15億,而今資不抵債缺口20億。
批評質疑的聲音很多:山東常林的破產究竟是因為在發力科研途中突遭大環境變故,還是資金鏈斷裂、企圖依靠挪用科研補貼補窟窿卻以失敗告終?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了同情:山東常林想要攻克的液壓件技術一直是掣肘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難題,該集團勇于承擔責任進行研發,那么對于它的失敗,是不是應該寬容一些?
以農機制造起家的山東常林機械集團歷經多年發展后,不僅在工程機械領域站穩腳跟、謀求旗下子公司上市,同時還在酒店、建筑、肥料等領域進行跨行業布局。
然而,隨著一場資金危機的突然爆發,山東常林擴張的腳步驟止,并在兩年間迎來破產的命運。
隨著周遭諸多光環的消失,集團此前在財務、科研等工作上積蓄已久的諸多疑點逐漸露出水面。
走向破產的機械工業“百強企業”
2018年5月24日,山東常林在山東省臨沭縣法院網站發布公告,宣布于6月1日開展公開競標,為山東常林及關聯公司等19家公司的破產重組招募投資人。
此前,臨沭縣法院于2017年7月24日宣布正式受理常林集團的破產重組請求。當時進入破產程序的有山東常林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四家關聯公司,經過臨沭縣法院評估,其資產總額為44.29億元,負債總額為66.93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常林集團地處山東臨沭,擁有9家子公司與4800名職工,核心業務包括農業機械、工程機械、高精度鑄造、高端液壓。在破產之前,常林集團在機械行業曾頗具影響力。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統計,2014年常林集團曾憑借超過50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名列年度機械工業百強企業。
然而,此后不久,常林集團開始陷入資金鏈危機,拖欠員工薪資的情況最早在2015年7月出現,2016年開始大規模蔓延。同時,常林集團已無法支付供應商款項。
2018年3月,在常林集團各個公司內,破產管理人對職工債權情況進行集中公示
在常林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工人吳陽向記者表示,常林的發展歷程以2010年為分界點。1997年至2010年的發展都“挺好的”,自2010年之后便走上了下坡路。在被問及常林衰敗的原因時,吳陽將矛頭對準了集團領導層,“1997年常林改制為民營企業后,企業員工都持有股份,自1999年至破產未分一分錢,”他說,“福利都被領導吃了,工人沒有得到好處!”據了解,吳陽自2016年3月起被拖欠工資,累計達71039元。
高新技術企業成果初現
2009年,山東常林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同一年中川液壓創立。自此開始,山東常林開始頻頻以注重科研的形象示人,尤其以中川液壓主導的液壓元件開發為重。
據統計,2010至2015年,山東常林累計獲得國家專款支持資金近15億元,年均2.5億元,相當于三一重工2015年凈利潤的兩倍。從科研項目的內容來看,山東常林獲得資助的省級與國家級項目當中至少有 8個項目與液壓技術相關。
據科技日報報道,中國液壓工業的規模在2017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但產業大而不強。一些高技術含量元件,如額定壓力35MPa以上高壓柱塞泵,有90%以上依賴進口。在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當中,即使如三一重工這樣的龍頭企業,在高端設備中的核心液壓部件依然采用進口。
山東常林集團董事長張義華此前針對工程機械行業被“卡脖子”現狀發出感慨
重金投入之下,中川液壓很快便拿出了成果。2012年8月7日,一場名為“高端液壓元件新產品及產業化發布會”的會議在常林集團舉辦,與會專家對中川液壓拿出的兩款液壓軸向柱塞泵、一款回轉馬達、一款主閥進行評議。最后,中川液壓的高端液壓產品成功通過國家級鑒定。
據山東常林的新聞稿報道稱,時任中國液壓與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理事長沙寶森在會上宣布:中川液壓的成就表明我國液壓產業發展已從測繪、仿制“跟風”階段,開始向掌握核心技術,進行自主創新階段邁進。他最后指出:“這是中國液壓史的‘八七會議’。”
“空轉”的科研項目
然而,在采訪過程中,有三名原山東常林集團員工表明,中川液壓的一款液壓泵是模仿日本川崎設計的。有員工甚至直言,“這個泵是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涂掉,換上中川的標牌就通過了鑒定。”
上:日本川崎的K5V液壓軸向柱塞泵
下:中川液壓研發的AP4VO112TVN液壓軸向柱塞泵(112泵)
號稱擺脫模仿的112泵外形恰恰與川崎產品十分相似,這是否意味著其內部結構也存在著借鑒之處?
專家表示,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不能進行判斷。日本川崎K3V與K5V系列的液壓泵已經度過了發明專利的20年有效期,因此模仿川崎與另一家外國公司力士樂的液壓產品是國內企業的普遍做法。
吉林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教授王光稱,112泵是否是模仿的其實并不重要。“我們國內做高端液壓件的,都是在測繪、仿制。能模仿好就很不容易了。”王光說,“我認為是包容的,這是個學習的過程。”
內部研究人員表示,常林創辦中川液壓的想法不錯,因為當時工程機械市場好,液壓件短缺,并且液壓件的價格較高,如果能夠大規模國產確實是好事。但他同時指出,常林不具備科研條件,“有天時,但沒有地利人和”。
有不止一位原山東常林員工認為,常林在高端制造業方面缺乏積累,選擇攻關液壓元件實屬“步子邁的有點大”。
中川液壓在創立時曾宣傳稱聘有日本液壓專家25人,瑞典專家8人,從事液壓系統研發及生產控制工作。但在2018年3月,宣傳報道當中的外籍專家團隊早已不復存在。
山東常林集團職工債權匯總表首頁,姓名為英文字母的外籍人士僅有鐘默、怯軍兩人
除了人才管理上的不足,中川液壓在硬件條件上也面臨后期投入停滯,導致研發缺乏基本設備支持的問題。
據了解,中川液壓集中了山東常林集團所有與液壓元件有關的設備,在2013年時已經擁有了泵、閥、馬達三大元件的生產線。在研發設備方面,中川液壓有三座液壓元件的試驗臺,兩個用作生產測試,一個用作研發測試。
王光曾經到訪過中川液壓。據他回憶,中川液壓“感覺設備挺好,熱處理和去毛刺等細節做得也不錯”。怯軍告訴記者,中川液壓的初期投資大部分都花在了采購設備上,“連德國人看了都說設備實在是好。”
金家民表示,雖然這一配置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但是常林基本上是從零開始做液壓元件,“別人走過的路要再走一遍,各種數據要靠自己積累。常林的研發測試臺只有一個,客觀說還可以,但畢竟只有一臺,而且測試范圍是有限的,不可能用一個試驗臺做完所有的研發試驗。”
但是記者所采訪到的集團內部員工幾乎一致肯定的是,常林不具備科技研發的實力。輾轉在一個又一個科研項目中的山東常林集團能夠在人才與設備雙雙缺位的情況下不斷結項、再立項,其搬出的科研成果被多名常林員工認為存在水分。
“液壓這個行當不好做,是機械產品里的高端產品。液壓涉及的領域很多,精密機械、流體傳動、密封、控制等。比如最基本的泵體、閥體的鑄造問題國內就不過關。”王光說,“做液壓元件需要有一種工匠精神,需要有一種精神,一種靈魂融入其中。那種大躍進,喊口號是不行的。”
-
機械
+關注
關注
8文章
1587瀏覽量
40599 -
液壓元件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瀏覽量
6462
原文標題:機械工業百強企業破產:8年獲補15億,今資不抵債缺口20億
文章出處:【微信號:mfg2025,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