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這篇文章一年多前就基本寫好了,一直沒用。這周五要去海南做一個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推廣應用的重大匯報,整理素材看到了,就決定補充完善后發出來。之前也提過,新能源汽車不只是產品技術的問題,還有公眾認知的問題,更甚至也有大部分官員、研究學者的立場觀點問題。我國新能源汽車科研創新和產業發展近二十年來,尤其是“十二五”期間取得迅猛進步與巨大成就,但同樣伴隨著一些行業的質疑和批評聲音存在。
第一次大范圍質疑聲音應該是2016年,由于行業騙補、動力電池產業投資浪潮等相關事件出現,大規模補貼刺激下、風口機遇式的產業快速發展模式再次受到行業熱議,甚至有一些片面、主觀、激進的行業專家、人士、媒體形成打壓之風。第二次就是2018年近期,李總理前往日本參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各界不乏聲音: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尤其是純電驅動,是不是走錯了、走歪了?由此衍生出了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質疑。
個人的以下觀點,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替新能源汽車產業界表彰邀功,而是從一個產業研究者的角度,客觀評價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十個成就,既算是回首,也算是鼓勵打氣。
客觀而言,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從“八五”期間起步,以及2014年成為產業發展元年,2015年步入快車道,無論是在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還是財稅激勵等方面,均得到全方位、大力度的系統性扶持,總體投入金額初步估計應在1500~2000億元。但新能源汽車作為全球范圍內的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期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大力扶持,這一點毋庸置疑。全面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早,投入力度屬國際前列,全產業鏈在眾多因素刺激下迅猛發展,但這不應該成為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矛盾焦點。相反,通過相關分析研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全行業主體的積極扶持和協同合作下,取得了巨大成就,產業產出效益遠超投入,對于我國整體汽車工業乃至裝備制造業、實體經濟,在深度轉型和變革階段起到了重要支撐和引導作用。
在此,筆者欲通過產業經濟效益、產業鏈發展和產業基礎培育三個層面,分別從投資拉動、價值鏈表現、能力鏈健全、自主品牌、科技創新、人才集聚等10個具體指標做了一定的剖析。所涉及數據非精確,僅作支撐說明用。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新興產業中發展增速最快、成效最為顯著
“十二五”期間,國家層面確立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回顧過去五年發展成就,新能源汽車無論從產業規模、市場容量、發展增速等多方面來看,均成為“八大領域”中成就最為顯著的明星產業。相比較于眾多新興產業具備較好基礎,新能源汽車產業真正進入發展快車道時間較短,但目前已經成為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板塊。
表1國家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十二五”期間)
產業 | 2012年產業規模 | 2016年產業規模 | 年均增幅 |
新能源汽車產業 | 0.4萬億元 | 3萬億元 | 超過50% |
新能源產業 | 0.3萬億元 | 0.7萬億元 | 超過20% |
節能環保產業 | 2.6萬億元 | 5萬億元 | 超過15% |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 1.4萬億元 | 4萬億元 | 約為30% |
生物育種產業 | 1.9萬億元 | 4萬億元 | 超過15% |
智能電網產業 | 0.9萬億元 | 2萬億元 | 超過20% |
新醫藥產業 | 1.8萬億元 | 3萬億元 | 約為14% |
新材料產業 | 1.2萬億元 | 3萬億元 | 超過20% |
“十三五”伊始,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也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其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突破10大產業領域之一,規劃目標在2020年打造成為5大10萬億產業。總體來看,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增速依然位居眾多產業前列,潛力巨大。
表2《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產業發展預期(“十三五”期間)
產業 | 當前產業規模 | 2020年產業規模 | 年均增幅 |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 3萬億元 | 10萬億元 | 約為35% |
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 1.2萬億元 | 3萬億元 | 超過25% |
電力裝備 | 5.8萬億元 | 8萬億元 | 超過8% |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 0.6萬億元 | 1.3萬億元 | 超過20% |
航空航天裝備 | 0.8萬億元 | 2萬億元 | 超過25% |
先進軌道交通 | 0.3萬億元 | 0.7萬億元 | 超過20% |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 4萬億元 | 12萬億元 | 超過30% |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 0.7萬億元 | 1.5萬億元 | 約為20% |
農機裝備 | 0.4萬億元 | 0.6萬億元 | 約為10% |
新材料產業 | 3萬億元 | 6萬億元 | 超過15% |
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投資和拉動經濟發展貢獻巨大
眾所周知,汽車產業鏈長、覆蓋面廣、拉動作用大,而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未來核心方向,在具備原有產業鏈對于國民經濟等重要支柱性作用外,更是積極促進了包括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充電基礎設施、新型商業模式等在內的新型產業鏈形成和發展。面對經濟的巨大下行壓力和保增長調結構的歷史使命,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加快催生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的投資機遇,包括跨界造車資本勢力在內,廣泛吸引社會投資、企業投資、民間投資。
據不完全估計,自2009年“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至今,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強度(總額)已經超過1萬億元,按照投資金額/產值輸出=1/3平均比例,即使考慮到部分項目分期滾動投資方式以及部分低產出甚至無效投資項目,保守計算仍已為國民經濟發展貢獻累計超過3萬億產值規模。其中,新建整車基地或改擴建項目超過80項,動力電池產業鏈投資項目超過260項,此外仍有超過數百項驅動電機、充電基礎設施等全產業鏈、全生態鏈投資拉動。
圖1 2009~2017年(截至6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投資強度[1]
單位:億元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于經濟保持穩定高質量增長,以及尋找產業升級調整突破口,各地方政府承受巨大壓力,并亟需需求新的產業動能和實體經濟發展抓手。總體上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原產業發達地區提供了巨大發展后勁和轉型推動力,更為后發展地區提供了追趕超越的重要歷史契機。近年來,國內涌現出一批原來產業基礎薄弱,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現汽車產業乃至工業制造業快速集聚,區域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亮點城市。
表3國內典型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城市區域
典型城市 | 產業年均增長 | 主要落地投資項目 |
累計投資 總額 |
常州 | 20% | 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北汽新能源乘用車、邁科鋰電、中航鋰電、波士頓動力電池、車和家新能源汽車等 | 超370億元 |
湖州 | 12% | 樂視汽車、游俠汽車、微宏鋰電池、普朗特物流車、百成電池、英納威電池、超威、恩馳、中鋰電池等 | 超500億元 |
杭州 | 30% | 上汽、杭州長江、比亞迪、萬向新能源產業園等 | 超160億 |
南通 | - | 康迪、陸地方舟、蘇通科技天豐動力電池隔膜等 | 超過100億 |
嘉興 | 13% | 合眾、新吉奧、德國寶沃新能源動力電池、電機等 | 超100億 |
新能源汽車相比較傳統汽車在產業經濟層面自主成就突出
中國汽車產業整體規模已近8萬億,其中零部件產業約為3.7~4萬億,但目前國內汽車產業面臨較為嚴峻的產業經濟價值外流挑戰,外資/合資企業已形成較長時間的壟斷技術、搶占市場、獲取利潤的優勢局面。從整車角度來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僅為50%左右,且售價、利潤等核心經濟指標遠低于合資外資品牌。從零部件角度看,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和關鍵領域,自主零部件企業散亂差小現象仍然嚴重,產品技術同質化導致的價格戰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善,零部件產業經濟向外資/合資嚴重傾斜。
相比較于傳統汽車領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培育基本與國際同步,并在近十年來借力各級政府扶持激勵和產業主體積極參與,在產業發展基本目標的經濟自主層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國內完全自主的新能源整車市場占有率超過90%,尤其在新能源“三大電”、“六小電”等零部件產業方面,在保持超過70%的市場占有率外,國內自主新能源零部企業在對外合資合作中普遍占據主導地位,并積極走出國門,穩步實現全球化產業布局和市場戰略。
表4國內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經濟情況對比
企業類型 不同行業 |
自主企業 | 外資企業(含合資) |
產值/利潤 合計 |
||
傳統汽車零部件 | 2.88萬億 | 占比:72% | 1.12萬億 | 占比:28% | 總產值:4萬億 |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 | 1600億 | 占比:80% | 400億 | 占比:20% | 總產值:2000億 |
傳統汽車零部件 | 1700億 | 占比:53% | 1500億 | 占比:47% | 總利潤:3200億 |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 | 160億 | 占比:70% | 70億 | 占比:30% | 總利潤:230億 |
上游裝備設備和高端化、智能化生產制造系統等產業環節,已逐步受到包括《中國制造2025》在內的國家戰略高度重視,深究產業核心競爭力,上游產業已成為各國工業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戰略制高點。在傳統汽車領域,由于眾多整車合資企業、外資零部件企業在華僅為成熟產品平臺引進和就近生產,以及國內自主整車和零部件產業前期模仿引進的發展路徑,造成研發測試、產品生產制造工藝、質量檢測保證等上游產業環節嚴重對外依賴。以傳統乘用車自動變速器產業為例,在產品研發環節,上游產業價值鏈內資與外資所占比例分別為:18.1%和81.9%;在產品生產制造環節,兩者比例為:26.5%和73.5%。國內自主能力幾乎空白,產業價值流失極為嚴重。
相較于傳統汽車,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從零起步,借助完全正向自主開發的經驗和數據庫積累,即使面臨產品技術路線選擇、產品品質、產品先進性能和技術水平有待提升的眾多挑戰,依然為拉動和引導上游產業鏈起到關鍵性作用。目前來看,自主新能源汽車產業基本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協同高效與適應中長期發展目標,尤其在上游產業鏈環節,達到較好的產業價值鏈保護和奠定堅實支撐基礎。
表5以動力電池為例:國內上游裝備設備產業經濟自主能力情況
研發環節 | |||
序號 | 主要環節 | 國內自主能力 | 內外資供應商價值占比 |
1 | 電池材料體系設計 | 一般 | 15%:85% |
2 | 電芯設計及測試驗證/試制 | 完全自主 | 90%:10% |
3 | 模組PACK設計及測試驗證/試制 | 完全自主 | 90%:10% |
4 | 結構件設計驗證 | 完全自主 | 50%:50% |
5 | 電性能驗證 | 完全自主 | 50%:50% |
6 | 熱仿真模擬 | 依賴進口 | 0%:100% |
7 | BMS開發設計及驗證測試 | 一般 | 40%:60% |
8 | 系統設計驗證 | 一般 | 20%:80% |
9 | 整車設計驗證 | 完全自主 | 85%:15% |
10 | 產線設計驗證 | 完全自主 | 100%:0% |
整體情況(非數字精確) | 60%:40% |
生產制造環節 | |||
序號 | 主要環節 | 國內自主能力 | 內外資供應商價值占比 |
1 | 廠房及生產線設計建設 | 完全自主 | 100%:0% |
2 | 合漿 | 一般 | 50%:50% |
3 | 涂布 | 一般 | 50%:50% |
4 | 碾壓分切 | 完全自主 | 90%:10% |
5 | 卷繞 | 完全自主 | 100%:0% |
6 | 裝配 | 完全自主 | 80%:20% |
7 | 干燥注液 | 完全自主 | 80%:20% |
8 | 化成 | 一般 | 50%:50% |
9 | 二次注液 | 完全自主 | 80%:20% |
10 | 激光封孔 | 完全自主 | 100%:0% |
11 | 氦檢貼膜 | 完全自主 | 100%:0% |
12 | 常溫靜置 | 完全自主 | 100%:0% |
13 | 定容分選 | 完全自主 | 100%:0% |
14 | 模塊組裝 | 完全自主 | 90%:10% |
15 | PACK組裝 | 完全自主 | 90%:10% |
16 | 系統測試 | 完全自主 | 100%:0% |
17 | 包裝入庫 | 完全自主 | 100%:0% |
整體情況(非精確數字) | 80%:20% |
新能源汽車在產業能力鏈安全方面遠超傳統汽車
安全、可控、自主、完整是國內汽車工業發展的基本原
則和底線目標。但從整體產業的上中下游,以及一二三級零部件配套供應體系來看,當前國內傳統汽車領域尤其是在零部件供應體系方面,產業能力鏈安全度方面仍有巨大短板,例如發動機燃油噴射控制系統、自動變速器、主動安全系統等,以及高速軸承、優良密封件等基礎零部件和車規級基礎元器件、配方性基礎原材料等上游零部件。
相比較于傳統汽車,國內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早,與國際主要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基本處于同一時間開展科技創新扶持和培育產業發展。發展至今,雖在高性能動力電池隔膜和正極材料、電芯單體生產一致性、高集成度驅動電機系統、全SiC電機控制器等方面仍落后,但總體而言自主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領域不多。總體而言,國內新能源汽車整體產業鏈80%以上能夠實現自主研發設計、測試評價、集成匹配和生產制造,甚至在充電標準法規等眾多領域達到并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起到了引領作用,自主話語權突出。
傳統汽車零部件體系 | 自主配套能力 |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體系 | 自主配套能力 |
發動機總成 | 一般 | 動力電池及其管理系統 | 完全自主 |
自動變速器 | 依賴外資 | 機電耦合系統 | 一般 |
制動系統 | 一般 | 驅動電機系統 | |
懸架系統 | 完全自主 | 電動助力制動及能量回收系統 | 一般 |
轉向系統 | 一般 |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 完全自主 |
傳動系統 | 一般 | 車載充電系統 | 完全自主 |
空調系統 | 一般 | 電動空調系統 | 完全自主 |
電子電氣系統 | 一般 | DC/DC等電器附件 | 完全自主 |
主被動安全系統 |
懸架系統、主被動安全系統等 非新能源專用零部件 |
—— | |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 一般 | ||
行走系統 | 完全自主 | ||
車身系統及內外飾 | 完全自主 |
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在國內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作為充分競爭性行業,汽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效應代表了企業和產品的用戶價值和產業鏈地位,更是直接代表了產品的綜合競爭實力,最終成為企業和品牌生存盈利的決定性因素。一國汽車產業實力是否強大,其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都是重要評價指標。
相比較于傳統汽車市場方面,借力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增長,甚至是部分產品實現對外出口,雖距離世界第一梯隊企業和產品仍有一定差距,但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具備較強影響力。良好的產銷市場表現,將會給予國內企業在整車及零部件產品開發、迭代更新、能力積累、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多方面提供重要支撐,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表新能源與傳統汽車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占比情況(2016年)
傳統汽車 | 新能源汽車 | |
總體占比 | 48.8% | 超過95% |
乘用車 | 43.2% | 超過90% |
商用車 | 87% | 100% |
在企業方面,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TOP20企業中,自主品牌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眾泰、奇瑞等企業占據重要份額。與之對比傳統汽車領域進入全球TOP20企業銷量名單,豐田汽車、大眾汽車等跨國集團產銷均已超過千萬輛,而我國上汽集團約為650萬輛,但其中貢獻較大銷量份額的仍為合資板塊,自主板塊僅為32萬輛。
在單個車型產品方面,比亞迪唐、秦、e6和北汽EV系列、吉利帝豪EV系列、眾泰云100、奇瑞eQ、上汽e550等均進入TOP20名單,與之對比傳統汽車領域進入全球TOP20產品銷量的,僅有五菱宏光(11名)和哈佛H6(15名)。總體而言,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給予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和產品品牌難得的趕超戰略機遇,并通過近年來快速發展,已經取得明顯跨越式進步,基本實現預定目標,“中國品牌”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不可或缺。
圖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企業及車型產品排名(2016年)[2]
此外,自主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同樣取得顯著成就。在動力電池領域,全球TOP10企業中,比亞迪、CATL等國內自主企業占據7席。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零部件,將是未來產業的核心制高點,對于細分領域的獨有特點,規模效應與核心技術升級良性互動必不可少,雖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面臨結構性產能過剩局面,但實現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具有中國自主汽車產業的重要里程碑式意義。
表全球鋰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TOP10企業(2016年)
排名 | 企業 | 出貨量(Gwh) | 排名 | 企業 | 出貨量(Gwh) |
1 | 松下 | 7.2 | 6 | 國軒高科 | 2.4 |
2 | 比亞迪 | 7.1 | 7 | 力神 | 1.8 |
3 | CATL | 6.8 | 8 | 比克 | 1.3 |
4 | 沃特瑪 | 3.2 | 9 | 三星SDI | 1.07 |
5 | LG化學 | 2.53 | 10 | 中航鋰電 | 0.7 |
新能源汽車在科技創新和核心技術突破方面取得明顯成就
國內新能源汽車科研開發從八五期間開始,歷經十五期間“三縱三橫”,十一五期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布局》,十二五期間“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進入十三五的《中國制造202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圖》,結合各類重大科技專項和強基工程等激勵扶持創新,目前來看,已經取得明顯成就。其中,包括上海電驅動、寧德時代、天津力神等行業重點企業,在國家“863”項目等支持下,實現了從科研創新孵化到產業化的巨大蛻變,以及進行行業內協同聯合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是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組建聯盟抱團發展。官產學研用共同發力助推產業壯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取得顯著成效,并探索出眾多成功案例和路徑經驗。
表國家科研創新扶持企業發展現狀(非完全)
企業 | 企業現狀 | |
產品領域 |
均主持或參與 承擔國家相關科研項目 |
目前企業發展情況 |
合肥國軒高科 | 動力電池 | 2016年出貨量2.4Gwh,產值10億元 |
寧德時代新能源 | 動力電池 | 2016年出貨量6.8Gwh,產值251億元 |
天津力神電池 | 動力電池 | 2016年出貨量1.8Gwh,產值40億元 |
上海電驅動 | 驅動電機 | 2016年銷量1.7萬臺 |
上海大郡動力 | 驅動電機 | 2015年,年產十萬套系統能力 |
新源動力 | 燃料電池 | 具備燃料電池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
中航鋰電 | 動力電池 | 2016年出貨量達0.7Gwh,收入14.14億元 |
深圳比克電池 | 動力電池 | 2016年出貨量1.3Gwh,產值35億元,凈利潤突破4億元 |
對比而言,國內新能源汽車創新模式從上到下路徑清晰,例如《中國制造202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圖》,從產業需求、發展目標、分階段實施路徑等進行全面系統規劃,從而指導國家科研資源精準配置,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和產業化輸出成績。整體來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產品和核心技術創新主體大部分在國內,自主知識產權及技術經驗、數據積累為我所有,為我所用。相比較于傳統汽車領域委外開發、核心技術缺乏、經驗和數據庫積累較少,具有更堅實的后續發展基礎和強勁動力。
此外,近年來圍繞新能源汽車的創新創業、眾創空間和孵化加速等,行業間主體(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組織聯盟等)、各級地方政府不斷完善扶持環境,配套激勵政策,從產學研協同開發、測試驗證、成果產業化、資本參與等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均建成較為完善的支撐體系。上述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探索,為自主掌握關鍵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并已取得突出成就。
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吸引并集聚了一批全球化優勢資源
同樣作為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產銷市場,國內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依托市場紅利,都吸引了一大批全球優秀企業積極參與我國產業發展。但對比而言,兩者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新能源汽車無論是資源向我聚集還是資源為我所用,均較傳統汽車有巨大突破。一方面,國際新能源汽車領域優勢資源,包括領先企業、人才團隊(各類千人計劃、海歸人才)、創新成果等不斷在華深化發展。其中,區別于傳統汽車領域,國際優勢資源在華除分享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紅利之外,更多的是實現人才在華創新、技術在華研發、成果本地孵化和產品現地開發應用。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為國內企業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臺,甚至是領先于國際的產業機遇,這對于國內企業實現走出去提供絕佳的戰略窗口期。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憑借雄厚資金資本實力等多方面優勢,進行產業鏈全球研發資源布局、技術協同合作和開展投資兼并等,迅速聚攏人才、技術的全球優勢資源。目前來看,對于國內企業實現全球市場開拓、經驗積累、產品研發等領域突破都有明顯助力作用。
表國內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國際合作典型案例
國內投資企業 | 被并購企業 | 涉及金額 |
天津濱海高新區(THT),國家現代能源控股(NMEH),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 | 瑞典國能汽車 | 12億人民幣 |
萬向集團 | A123 | 2.6億美元 |
美國菲斯科汽車技術集團 | 1.492億美元 | |
安慶環新、西安高科 | 合資合作 | 6億美元 |
中鼎股份 | BavariaFranceHoldingS.A.S | 1.85億歐元 |
德國AMK | 1.3億歐元 | |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 | Emerald Automotive | 超10億元 |
重慶小康 | AC Propulsion Inc、香港億馬、億馬先鋒 | 1億美元 |
江淮汽車、大眾汽車 | 合資合作 | 50.6億元 |
北汽集團、戴姆勒 | 合資合作 | 50億元 |
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效應明顯
新能源汽車是實現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最佳載體,也是汽車產品和電子控制、互聯通訊、人工智能等領域協同創新、聯合發展的最佳途徑。進入互聯網大爆發式發展時代以來,國內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自主互聯網、IT等產業鏈企業,包括百度、騰訊、華為、阿里巴巴等在內,目前國內在移動智能互聯等方面具備國際先進水平,并逐步引導全球化的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為上述領域進入汽車行業提供絕佳的路徑和橋梁。發揮新能源汽車國內的市場紅利、產業先發優勢和國家戰略、地方扶持,結合不同行業優勢資源,近年來國內的企業跨界發展和融合協作,取得顯著成績。
表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跨界及合作案例(非完全)
企業 | 主要內容 | 涉及金額 |
百度 | 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計劃2018年實現一定程度商用化 | 超200億 |
阿里巴巴+上汽 | 設立“互聯網汽車基金”,開發YunOS車載系統和大數據平臺。 | 10億元 |
騰訊+富士康+和諧汽車 | 開展“互聯網+智能電動車”領域合作。 | 10億元 |
蔚來 | 騰訊、京東、易車、汽車之家等頂尖互聯網企業和企業家共同發起設立的智能電動汽車研發生產公司 | 初期注冊資本5億美元 |
廣汽集團+華為 | 聯合開發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品。 | 未公開 |
中興通訊+首鋼公司 | 共同研發“充電+風光發電+儲能+立體停車+車聯網大數據” | |
福田汽車+百度 | 基于百度“智慧汽車”平臺與福田智科車聯網深度合作,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商用汽車。 | |
長安汽車+百度 | 人車互聯和自動駕駛兩大方面 | |
北汽+樂視 | 應用互聯網技術與理念打造互聯網智能汽車系統 | |
易到+奇瑞+博泰 | 啟動互聯網智能共享汽車計劃,打造全球第一款全新跨界、全新理念、全新商業模式智能電動汽車易奇汽車byiVokaOS | 注冊資金1000萬 |
新能源汽車行業自主人才培養和應用成就顯著
人才的培養和集聚應該是汽車工業做大做強的核心資源和創新的原始驅動力。整體來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60年,通過一系列合資合作和人才交流、海外人才歸國等舉措,在企業運營管理、生產制造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自主汽車人才。但客觀評價,一是前端研發設計和測試評價、標準法規等方面,國內自主復合型、技能型、研發型人才依然缺口巨大,已經成為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二是國內包括應屆畢業生、千人計劃專家等在內,具不完全統計,超過60%以上均流向合資外資企業,由于就業城市區域、職業培訓體系、薪酬福利體系和品牌影響力在內,自主汽車企業長期受困于人力資源問題。
但作為新興的、自主份額占比極高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內自主人才聚集、培養基本為我所用。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伴隨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完整經歷和全流程、各環節各階段的經驗教訓、能力技術積累以及團隊建設,雖仍不成熟,但具備完全自主能力,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產業鏈發展需求。
縱向來看,產業全生命周期的研發設計、測試驗證、生產制造、推廣應用、流通運營、充電基礎設施、商業模式等環節;以及橫向來看,產業規劃、標準法規、政策體系、技術研發、企業管理等,國內新能源產業自主人才梯隊及體系較為完整。共性方面,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自主人才成長、創新創業和工程化應用、企業化運作體制較為完善,配套鼓勵政策、人才氛圍和發展環境良好,將為新能源汽車的自主核心競爭力提升樹立堅實保障。
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全國上下的高度意識統一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國家意志的產業發展戰略,從國家領導人到相關部委、各級地方政府和從業主體、社會各界等在內,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共識。一個細分行業,能在全社會體制內形成如此廣泛的輿論氛圍,受到如此高度關注,在當前市場化經濟體制背景下,十分難得。但作為新興產業,尤其是當前仍處于需要政府扶持和鼓勵發展階段,各界意識高度統一,卻是十分重要。
表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重要領導批示及政策(非完全)
國家戰略 | 簡要表述 |
領導人表述 |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
領導人表述 | 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緊迫任務,也是推動綠色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新能源汽車”是“新經濟”在工業領域一個標志性行業。 |
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 等國家部委 |
新能源汽車發展是長期不可動搖的目標,積極培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不會改變 |
中國制造2025 | 新能源車列入十大重點發展領域 |
國家“十三五”規劃 | 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 |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
從上述分析論證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至今,在系統全面且較大力度的各級地方政府扶持激勵,和全產業鏈通力協同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對于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工業轉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事實證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過去20年各界高度統一的積極投入和呵護扶持,而新能源汽車產業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已經超過所投入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并在占據未來產業制高點和培育自主創新能力、自主人才、自主產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和巨大空間。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新能源汽車人。回首一路走來不易,唯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越來越好,自主與強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王白俠
2018年7月23日 于天津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57瀏覽量
99597 -
驅動電機
+關注
關注
9文章
410瀏覽量
30733
原文標題:回首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十個成就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