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40年,中國科技創新實現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世界創新版圖。”但與此同時,“面向科技強國建設新任務,面向全球競爭新態勢,面向未來發展新要求,中國科技發展仍面臨必須解決的五大挑戰。”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科技創新實現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世界創新版圖。”但與此同時,“面向科技強國建設新任務,面向全球競爭新態勢,面向未來發展新要求,中國科技發展仍面臨必須解決的五大挑戰。”
這是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研究員為當前中國科技發展“把脈”的結果。
這位科技戰略專家2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稱,改變世界創新版圖方面,中國現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發展步入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提升的新階段,主要表現如下:
中國已形成基礎研究、前沿技術、應用開發、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基地等全方位、系統化布局;近年來產出了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一些重要領域具備了厚實基礎,經過努力,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了主要領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戰略目標。
他指出,中國科技創新面臨的五大挑戰分別是:科技供給如何適應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日益迫切和增長的需求;科技體制如何適應科技創新從跟蹤模仿向創新引領的根本性轉變;科研體系如何提升整體效能、有效應對和參與國際創新的激烈競爭;人才隊伍如何滿足世界科技強國目標新要求;政策體系如何營造有利于激發原始創新的環境和氛圍。
“把脈”之后當然需要“對癥下藥”。潘教峰為應對五大挑戰開出“藥方”:首先要找準中國科技創新的突破口,一是著力解決高質量發展面臨的能源資源、產業結構、農業現代化、人口健康與老齡化、生態環境與城市化、空天海洋拓展、新安全等七大緊迫問題,補上科技發展的短板。二是著力突破制約創新的路徑依賴。
再次要深化改革完善創新政策,具體包括:進一步明確科技創新的戰略方向,堅持把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卡脖子”技術作為基本立足點;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優化調整、系統構建現代新型科技組織體系;完善“以人為本”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薪酬制度;提升大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高端研發平臺、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等建設質量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水平;主動布局并深度參與全球創新治理。
潘教峰特別擔憂中國科技創新的路徑依賴問題,他直言,在創新路線的路徑依賴方面,大量的研發課題,往往是跟蹤國際熱點、國際前沿,技術路線也往往是跟蹤模仿;較少自主提出科學思想、研究方向和技術路線,較少從經濟社會需求中凝煉重大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問題;許多研究是從“1到N的拓展創新”,缺少從“0到1的元創新”;在創新的源頭上失去先機,原創性、獨特性不夠;許多成果往往是對國外提出理論的完善、假說的證實和技術的拓展,缺少開辟新方向、引領新發展的原創成果。
此外,中國產業發展和技術發展的路徑依賴方面也不容小覷——許多產業技術源頭不在國內;引進成套技術和裝備后,在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不夠;往往是引進一代又一代,被國外“牽著鼻子走”,未能及時攻克超前一步的關鍵核心技術;許多關鍵產業領域未能創造出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技術體系,使許多產業技術含量不高、大而不強。
科技創新如何突破路徑依賴的窘境?潘教峰認為,在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的基礎上,中國應盡快制定重要領域科技發展路線圖、制定產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制定新興技術和產業發展路線圖,以突破瓶頸制約,從根本上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時,迎接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到來,并防止形成新興產業發展的路徑依賴。
談及布局、參與全球創新治理的話題,潘教峰呼吁,中國需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國際化戰略布局,有針對性地制定更多區域及國家間的科技合作計劃,如《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開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在科技領域的互聯互通新局面。同時,還要依托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發起面向解決人類重大問題和全球性問題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和工程,建立中國主導的國際科技組織,通過參與并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提升中國科技開放創新水平。
-
核心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625瀏覽量
19599 -
中國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2462
原文標題:中科院戰略院院長:中國科技改變世界創新版圖仍面臨五大挑戰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