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發展至今已經走過了50年左右的歷程。這期間,基于自下向上、盡力而為、更好更快、無限責任的思想,互聯網取得了突飛猛進式的發展,對于整個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在消費互聯網領域進展突出。然而,隨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遠程醫療、浸入式體驗等新場景對互聯網服務能力提出了新需求,傳統的網絡思路顯得力不從心。
改變傳統網絡發展思路迫在眉睫。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共同發起和籌備,聯合國內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內容提供商、互聯網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家網絡相關單位共同組建的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正式成立。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儀式
聯盟理事長、工信部通信科技委秘書長張新生表示,聯盟的成立旨在凝聚共識,采用頂層設計,提出面向未來的網絡創新架構,有節奏地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實現全產業共贏。聯盟將以“開放、創新、協作、共贏”為宗旨,協同產業各方,在IP領域打造一個有影響力的網絡架構及協議標準前組織,探討網絡領域中長期愿景需求,共同推進新技術研發與部署,牽引產業發展方向。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秘書長張新生
老思路難解新問題
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和劉韻潔院士在接受通信世界媒體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近年來,得益于數字經濟、“互聯網+”等的部署,互聯網開始從個人消費者領域向新型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對網絡側的能力需求不斷擴大,從而使得傳統網絡的能力短板不斷暴露。
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
中國工程院劉韻潔院士
例如,浸入式體驗、全息通信等應用,需要通過網絡傳輸和處理大規模多媒體信息,且設備密度和總信息量巨大,對帶寬和傳輸能力提出了超高需求;遠程醫療、工業器件控制等業務,由于對操作的精密程度要求較高,因此對于網絡端到端時延的確定性有極高要求;而車聯網、無人機等則需要超低時延的能力以保障業務正常運轉,對網絡能力也提出了挑戰。
“互聯網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正式部署,40多年來互聯網業務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業務層出不窮,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互聯網提出了很多新挑戰,然而目前的互聯網技術與當年相比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在中國工程院李樂民院士看來,當年的老技術應對現在的新業務,顯然已是捉襟見肘。
回顧互聯網發展,補丁式、自底向上、無限責任的思路在過去多年占據了主導,而很少從高層架構、愿景規劃來考慮網絡技術的演進。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蔣林濤認為,基于上述思路、依據現有網絡解決新問題只有通過兩個辦法:一是盡可能擴大帶寬,這會掩蓋很多問題,并且無法滿足時延需求;二是“加補丁”式地增加外部設備,以掩蓋現有網絡的不足,但是這種修修補補的方式在網絡從無到有的階段可以發揮高效和針對性強的優勢,在網絡從有到優的階段,這種方式將過多關注如何基于已有條件進行修補和優化,無法從宏觀高度反思架構本身是否還能支撐業務應用,導致杯水車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蔣林濤
是時候研發新網絡協議體系,改變補丁式、自底向上的思路,引入自頂向下的設計理念,推進網絡從“泛在連接設施”向“超連接能力平臺”的演進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應運而生。
“分代目標,有限責任”
張新生介紹,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將在網絡發展上采用“分代目標、有限責任”的策略,凝聚共識,聚焦目標,在技術路線上提供“全網性能可期”的傳輸能力,推動由中心化演進至中心與去中心化共融的態勢。這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分代目標”。
分代是移動通信的常見做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移動通信每10年一個周期,經歷了四代演進發展,目前5G即將商用。而網絡技術一直以“更快、更好”為思路主線,對具體的技術邊界、技術責任范圍并沒有提出過明確的目標。因此,之前的網絡演進一直圍繞下一代、未來等無限責任展開。
受訪的專家紛紛表示了對分代研究做法的認同。“代際式發展與有限責任演進的思路具有明確的技術里程碑和演進目標。在每一代演進中提出較為明確的技術邊界,以標準的形式定義問題,有利于聚集產業共識,聚焦演進目標,激發產業整體活力。”受訪專家表示。
相對而言,網絡常用下一代、未來等說法,采用無限責任的“更快、更好”思路,具體目標非常宏大,業界也不清楚究竟什么樣的網絡可以稱為未來網絡,以至于可能面臨無窮無盡的問題,到頭來反而無法很好地予以解決。
客觀而言,分代研究在網絡技術領域內是首創,業界對于如何分代沒有定論。在聯盟籌備創立過程中,業界逐步形成了一些看法。
雖然對于網絡分代的具體內涵仍未明確界定,但是聯盟對于其目的已經形成共識。據悉,數據網絡分代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繼承無連接統計復用的優勢能力,為未來網絡提供確定性能力、差異性能力、內生安全能力與超高通量能力,并繼續提升網絡擴展性,支持更多、更復雜的場景,打破現有的網絡“泛在連接”的邊界,構建“網絡超連接能力平臺”。
信通院、華為等攜手產業界共同推進
網絡分代研究及產業化推動,不可能依靠一家之力完成,而是需要聚集產業力量、群策群力才能實現。
據悉,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創立的萌芽產生于2017年11月由信通院和華為聯合舉辦的IP網絡分代研究研討會。在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充分討論了面向未來業務演進,當前網絡存在的問題、可能的演進方向,并在網絡分代研究方向上基本達成了一致共識,準備建立相關聯盟組織。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籌備,6月20日,聯盟正式成立,旨在帶動ISP、OTT、垂直行業以及國際標準、學術研究各方,共同推進新技術研發部署,推進網絡技術繼續向前演進。
從聯盟成員來看,目前聯盟主要是運營商、設備商、科研院所和高校參與。鄔賀銓院士表示,未來聯盟還會吸引互聯網企業、垂直行業(汽車、電力等)等相關單位的加入,這樣一來基本囊括了生態組織各方。聯盟定位于產業長遠發展,并不拘泥于眼前利益,因此有助于產業各方攜手走得更遠。
作為聯盟成立初期的主要籌備方,信通院和華為在推進網絡分代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包括2017年11月聯合舉辦IP網絡分代研究研討會,2018年1月召開網絡5.0創新聯盟籌備會,2018年4月在深圳和北京分別舉辦數據網絡分代研討論壇。在聯盟中,信通院和華為的多名技術專家也擔任了重要任務。
“華為一直高度重視未來網絡技術,目前設有專門團隊負責未來網絡的技術研究工作,與新成立的聯盟技術內涵高度契合。因此聯盟成立以后,華為將在技術上做出更多貢獻,我也相信華為將從技術上深度參與聯盟各個工作組的工作,與業界攜手將事情做實。”華為2012網絡技術實驗室主任張小俊表示。
華為2012網絡技術實驗室主任張小俊
健全組織機構,為聯盟發展奠基
談起聯盟的方向,理事長張新生認為,聯盟主要聚焦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在大力推動技術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標準與知識產權創新鏈,腳踏實地地圍繞需求制定發展目標,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
健全的組織機構是確保聯盟工作順利推進的必要條件。據悉,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設立了理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處、技術工作委員會、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國際拓展委員會及七個工作組。這七個工作組包括需求組、架構組、接口與協議組、標識與映射組、安全與可信組、管理與運營組和驗證與基礎設施組。
聯盟成立當天,還召開了第一次全會,各組織機構分別對工作內容和計劃做了簡單的介紹。其中,國際拓展委員會最值得注意,該委員會負責聯盟的國際推廣與合作事宜,這對于聯盟日后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將技術研究成果推廣到全世界而言至關重要。聯盟初期設立了3位聯席主任,分別對應國際組織ITU、IETF和ETSI。他們分別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ITU-TSG13副主席續合元,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所項目經理、IETF活躍參與者耿亮,華為2012網絡技術實驗室技術專家、ETSI部分項目匯報人蔣勝。
毫無疑問,完善的組織機構將理順聯盟內部工作和對外溝通流程,激發組織創新活力,廣泛凝聚產業內外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網絡產業向前發展。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7瀏覽量
252129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7瀏覽量
103470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552瀏覽量
71377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56瀏覽量
62473 -
中國聯通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648瀏覽量
61693
原文標題:年近半百的互聯網思路是時候更新了 重咖力推的分代研究了解下
文章出處:【微信號:hhfine,微信公眾號:黃海峰的通信生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