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近年來包括臺風及寒害造成氣溫遽變,如臺南虱目魚業者經常因為冬季寒害,大量魚群凍傷造成重大損失。加上人力成本逐年提高,物聯網(IoT)、大數據等技術提供了實時的環境數據,實現水質監控、增養、投餌等養殖監控作業,同時能進一步節省人力,有效降低養殖風險,實現更高的養殖效益。
由于養殖漁業的魚塭幅員遼闊,網絡環境的建立難度不亞于智能工廠。很多業者開始投入魚塭地物聯網開發應用,協助客戶進行高密度與大量端點的數據采集與控制,透過大量數據匯流與大數據分析,對設備及環境進行常態性預測、動態成本分析與風險管理等智能加值應用,協助產業智能化。
博世科智能(Blutech)為工業物聯網(IIoT)領導廠商,并建立全球第一個商業化工業物聯網服務平臺。 博世科智能執行官陳文峰表示,如何提升養殖存活率,一直是養殖業者最為關切的重點,此時就需要監測解決方案。
但魚塭現場如果缺乏無線及長距離的網絡傳輸環境,就只能用人力背著傳感器去監測,耗時費力且還有人力成本過高等問題。由于Wi-Fi等無線網絡技術,傳輸距離短,訊號也不穩定,建設成本也比較偏高,只能適用在小區域的養殖場域。
透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水質監控、增養、投餌等養殖監控作業,可實現更高的養殖效益。Pixabay
Blutech于是將其開發的LoRa系統投入智能養殖解決方案,并已在中南部建立第一個智能養殖場域,使用面積高達13公頃,經實測驗證,能在數月不停機、不當機的情況下,穩定維持99.9%的數據傳輸正確率,由于水溫提升的成本一次就要1300元,光是能夠提前提供高準確度的警報,就能替養殖業者減少不少損失。
此外,透過手機監控魚塭數據,不但可以節省管理人力,有效降低成本,養殖設備如水車也可透過監控自動打水,不用24小時不斷運轉,不但可以節省電力,同時也可以降低水車耗損,減少故障機率。但如果要確保養殖水平,還需要大數據分析,未來可以配合空污數據(開放數據),提出更為智能的分析結果。
陳文峰指出,養殖業者常常會碰到不知道何時應該要養什么,因為沒有數據,包括氣候、病菌、斷電等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問題發生,而且每一種養殖的監控要求都不一樣,監控的方式必須要能根據需求不斷調整,包括水、電力、空氣、溫度、震動等都需要數據監控。
據MnM報告顯示,智能養殖漁業產業2015年各區域市場規模中,以亞太地區的1.9億美元占比最大,占全球市場43%,其次為北美地區的1億美元,約占整體之23%,而歐盟約占20%。
2016年全球養殖漁業智能化市場規模超過5億美元,預計以年復合成長率(CAGR)16%成長,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億美元,智慧養殖產業的未來顯然相當可期。
陳文峰表示,未來不只是養殖漁業,其他如植物、畜牧養殖業,也都需要整合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的AIoT來提升生產效率,不但是養殖產業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AIoT業者值得投入發展的應用領域。
隨著海洋保護意識抬頭,各國對于遠洋魚業管制日趨嚴格,養殖漁業也因此隨之起飛。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統計資料,全球供人類食用的漁產品中,有超過4成由養殖漁業所供應,養殖漁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79瀏覽量
374768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7瀏覽量
137542 -
LoRa
+關注
關注
349文章
1695瀏覽量
232072
原文標題:IOTE 2018夏季展參展商大揭秘,700家企業分布于20個領域!(上篇)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