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 日 -29 兩天,第四屆中國人工智能大會(CCAI 2018)在羅湖召開,由羅湖區人民政府與中國人工智能會學聯合主辦的本次大會,有兩院院士李德毅、譚鐵牛等 50 余位國內高校、企業的人工智能行業大咖聚集,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羅湖區區委書記賀海濤,羅湖區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羅育德出席,1000 余國內外人工智能行業從業人士參加,一場場高端對話和頭腦風暴上演。
在講座和對話的空隙,記者采訪到了三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的專家——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韓銀和, 英特爾高級首席工程師、大數據技術全球 CTO 戴金權,還有蘇州大學特聘教授、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人類語言技術研究所所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民。三位分別從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當前中國和世界前沿的人工智能應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等方面,談論了當前人工智能產學研發展狀況。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人類語言技術研究所所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民。
張民:國內人工智能人才非常缺乏
記者: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動和相關政策提出,國內各個高校都在建立人工智能學院,對于高校的人工智能教育您怎么看?
張民:我所在蘇州大學也建立了人工智能學研究院,去年 11 月建立的,主要招研究生、進行面向產業需求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我們知道,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這不僅僅是一場科技的創新 , 最終更會演變成社會發展的變革。世界各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歐盟各國、日本等,都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的研究、開發和人才培養。我國政府已經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國務院、教育部、科技部和各國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的競爭最核心的是人才的競爭,包括頂尖人才和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從業人員。目前,全世界都面臨人工智能人才的緊缺問題,這一問題制約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遠不能滿足產業的強勁需求。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第一要務,高校當然要跟上這波浪潮,要開展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體系建設,進行本科人才培養。
記者:就您主要的研究領域,自然語言處理和應用來說,在人工智能方面是怎么落地的?
張民:什么是人工智能?從人工智能學科內涵來講,腦認知機理是人工智能的認知基礎,而知識工程是研究如何用計算機來表達、學習和運用知識,人工智能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體現為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目前來說,感知智能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認知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語音識別、圖像人臉識別已經應用廣泛。在這方面我們國家跟發達國家的人工智能差距并不大,大部分研究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而我研究的自然語言處理和理解,被譽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認知智能的最核心問題,。自然語言處理主要研究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自然語言的分析和理解,一個是自然語言的生成。它的應用包括機器翻譯、對話、問答,信息檢索、信息抽取、情感分析,以及自然語言處理在行業上的應用。
我們的研究成果之一,搭建的蘇州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平臺,目前已經被包括阿里巴巴、科沃斯機器人有限公司、狗尾草智能等多家公司和政府部門授權使用。
記者:目前國內人工智能人才是否缺乏?他們需要何種知識結構?
張民:目前國內的人工智能人才相當缺乏,特別是頂尖人才。他們的知識機構構成主要是計算機、數學、信息科學、自動控制等。現今,自然語言處理人才更缺,大公司和初創公司特別需要這方面人才。近兩年,我們的碩士研究生都能拿到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美團、愛奇藝、騰訊、科大訊飛等這些大企業的 offer。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54瀏覽量
238812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4瀏覽量
137496 -
自然語言處理
+關注
關注
1文章
618瀏覽量
13573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張民專訪:國內人工智能人才非常缺乏
文章出處:【微信號:CAAI-1981,微信公眾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