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2個多月后,小米8透明探索版終于開賣。除去大家都很關心的透明背蓋之外,它不但是國內首發3D結構光人臉識別的機型(雖然是PPT),而且還是首發壓感屏下指紋的機型。而題外話是,這些探索性的工作,按照小米的機型分類,應該是由MIX系列完成的。
祖傳QC3.0快充頭
小米8透明探索版用了透明亞克力做包裝內層,難怪盒子這么有分量:
里面有MIX系列才會有的“雷總印刷簽名卡紙”;
配件種類對比普通版沒有變化:數據線、快充頭、卡針、說明書、Type-C耳機轉接口、手機殼;
手機殼有了大升級,側邊是硅膠,正面是透明硬殼,戴殼不影響透明后蓋裝逼。手機殼高于攝像頭,不會出現普通版那種“戴殼也會磨到攝像頭”的尷尬;
數據線和充電頭也換成紅黑配色(舌片都換成了紅色);
不過充電頭沒有榮升QC4+,依舊是小米6開始就在用的MCY-08-ES。
接口上最大變化,是電源按鍵和type-C接口的舌片,都是換成了紅色
有3D結構光人臉識別之后,額頭開孔數目暴漲,聽筒下面還隱藏了狀態指示燈,而攝像頭也往右挪 了兩個身位。除了帶劉海的貼膜,其他類型的普通版小米8貼膜都無法通用。
電池有碳纖維紋路的貼紙,電池上面的NFC線圈和排線完整展示
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最大外觀特殊是透明后蓋。雖說是透明后蓋,但后蓋是有鍍膜的,有一定的反光性,其邊緣有黑色漸變。攝像頭邊上的是裝飾性的主板,上面的電容都是真的,但不通電,主要是裝飾用途,同時用于被動散熱。
要說明的是,大部分SoC會和內存一同封裝,就算沒有這塊裝飾主板,也是看不到SoC真身的。再退一步,如果不疊加內存封裝,讓SoC直接裸露則會散熱翻車。畢竟不少驍龍845機型都用上了熱管,讓SoC裸奔就等于是要做“鐵板熊掌”了。而網友們對此的反應這么大,這鍋還是得宣傳公關團隊背,工程團隊和手機都表示很無奈啊。
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屏幕(型號都是ea8074_notch,是cmd mode)、攝像頭都普通版一致。不過3D人臉識別的紅外攝像頭,變成了OV9282,而普通版是OV7251。上圖右側的壓感傳感器,讀數可以超過2048,但不敢再用力按了,讀數2000的時候都感覺快要按爆屏幕了。
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3D人臉識別與壓感屏下指紋測試
3D人臉識別速度很快,都快追上2D人臉識別了。小米的特色是可以自行選擇用3D還是2D人臉識別,但沒有iPhone X上的注視解鎖(要眼睛看手機才能解鎖),安全性上要低一些,希望后期OTA能補上這個功能。
小米的屏下指紋,關鍵在于加入了壓感輔助,其體驗提升了好幾個量級。速度上和現有產品差距不大,但因為壓感的震動反饋,會讓人有種速度提升很多的錯覺。而識別率、角度兼容性都比之前的屏下指紋更高(甚至比當年小米5s的超聲波指紋要舒服),除了沒辦法盲摸外,體驗沒毛病。指紋識別區有壓感,變相是多了個開機按鈕,壓感可以直接亮屏解鎖,一氣呵成。綜合來看,這是首個筆者覺得體驗已經追上傳統指紋的屏下指紋,比3D人臉的驚喜要大多了。
從新浪的拆解來看,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指紋識別模塊是類似vivo X21 UD的設定,而不是NEX的廣角識別攝像頭。另外,這個傳感器是按照右手拇指解鎖,而做了一定的傾斜的。這個會不會影響左手指紋識別的速度和角度兼容性,我們會在之后的文章中進行測試和對比。
最后順手測一下充電功率,電量5%,結果滅屏的峰值都沒有15W,功率比普通版低。如果是為了散熱而壓低功率,那這鍋又要由透明后蓋來背了。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4瀏覽量
1443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