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8月初報道:來自產業方面的多個信源表示,榮耀正在組建電視團隊,很有可能在下半年推出電視產品。
顯然,此消息并未引發廣泛關注。但在我看來,這一消息比當年小米決定進入彩電領域更具爆破力,中國彩電行業多年來沉淀形成的品牌格局,或將因為華為的進入而發生改變。
這一次,狼或許真的要來了
2012年9月,樂視宣布進軍彩電領域,推出樂視超級電視。其時,互聯網勢力已經被媒體渲染成了“能夠改變一切”的力量。聞聽此消息,彩電企業一下子被嚇蒙了。
2013年9月,小米亦宣布進入彩電領域,兩大互聯網熱門企業相繼進入,進一步加劇了彩電企業的恐慌情緒。
因此,2012至2015這三年,彩電企業基本上是在惶恐不安中度過的。
顯然,彩電企業多慮了。事實證明,互聯網勢力并不具備改變彩電行業格局的實力。就在樂視狂妄地高喊“傳統彩電企業死到臨頭還在笑”之后不久,它自己率先倒在血泊中。自2017年7月樂視危機全面爆發以來,樂視電視近一年時間一直處于半休克狀態,無論線上線下,基本上都看不到樂視電視的身影。目前看,未來東山再起可能性微乎其微。反倒是一度被樂視遮掩了風頭的小米電視,近一年實現了良好的成長。
即使如此,小米電視2018年總銷量預計也難以突破400萬臺大關,和傳統彩電企業如TCL、創維、海信、長虹、康佳等品牌,動輒年銷量在800萬臺以上,相去甚遠。
2017年堪稱互聯網電視的本命年,除了樂視,其他品牌如微鯨、風行、看尚亦紛紛折戟沉沙,2018年以來幾乎銷聲匿跡。從集體瘋狂到僅剩小米、暴風尚有動靜,盛極而衰只在一年之間,令人唏噓。
事實上,早在2015年,互聯網電視發展模式已經危機初現,雖然彼時聲浪依舊很高,但其創立的盈利模式始終帶不來盈利,已經讓傳統彩電企業隱隱約約感覺到,互聯網電視不過爾爾。
2015年8月,時任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的劉棠枝直言,互聯網企業鼓吹的盈利模式至今未被證實,“不要說成功,連個影子都沒有”。他說,創維依舊將硬件作為發展最重要途徑,首先抓好硬件產品,然后抓好內容、系統,“我們的策略是:軟硬一起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幾乎同一時期,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接受媒體采訪亦對互聯網商業模式表達了質疑,他反問:“誰說搞硬件沒有利潤?!”他同時表示,海信仍將堅持硬件盈利為主的商業模式。
可以這么說,過去5年的互聯網企業和電視企業的激烈搏殺,互聯網企業成為失敗的一方,被嘲笑為“死到臨頭還在笑”的彩電企業,卻在這一回合笑到了最后。
但是,如果你以為彩電行業的精彩故事至此已經落下大幕,你顯然想少了。
互聯網勢力未能顛覆彩電行業格局,不等于傳統勢力不能顛覆彩電行業格局。現在的問題是:同為傳統勢力的華為,有可能殺入彩電領域。假如傳聞成真,未來彩電企業的真正對手,將從小米變成華為。在彩電企業眼里,這個對手比小米可怕得多。
和華為相比,小米只能算營銷主導型企業,而改變世界的力量,從來不是什么營銷主導型企業,而是華為這樣的科技主導型企業。
華為手機的成功,已經證明擁有強大技術力多么可怕。
5年前,樂視、小米高調進入彩電領域;5年來,我一直在表達一個觀點:營銷主導型企業無能力改變彩電行業格局,全世界沒有營銷主導型企業打敗科技主導型企業的先例。今天,當華為決定進入彩電領域的時候,我要說:華為或將顛覆中國彩電行業多年來沉淀形成的品牌及市場格局。
這一次,狼真的要來了!
事實上,華為一旦進入彩電領域,將顛覆的絕不啻傳統彩電企業,小米這樣的互聯網勢力也將一同顛覆。
和華為這匹狼相比,小米最多只是一匹狐貍,而樂視連狐貍也算不上。
小米重建的是彩電盈利模式,而華為重建的是整個彩電市場。
憑什么說華為比小米可怕10000倍?
同為中國著名的成功企業,華為和小米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
小米模式比較取巧,它先把互聯網企業塑造成代表未來的力量,然后把自己塑造成互聯網時代的代表,這一切都做好之后,就可以盡情地往“小米生態”的筐里裝任何東西了,這就是小米之家。
的確,雷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鴻祎說他是營銷大師,誠然。
小米模式對于年輕人頗有吸引力,在中國資本市場,互聯網模式一直備受追逐。
相比之下,華為模式就笨多了,它沒什么套路,就信一條:技術致勝未來。
于是我們看到,二十幾年來,華為幾乎是不惜血本投入研發。以2017年為例,華為研發投入高達897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高到令人乍舌的數字。過去十年,華為研發總投入3940億元,是中國研發投入唯一躋身全球前十的企業。
強大的研發帶來強大的技術力,強大的技術力帶來強大的產品力,強大的產品力支撐了華為快速、穩健發展。2017年,華為營收突破6000億元,華為手機已站穩全球前三,今年第二季度更是超越蘋果躋身全球第二。華為手機甚至制定了短期目標:到明年底成為全球第一。
小米的確很優秀,但在大多數人看來,和華為還有很大差距,而且這個差距是全方位的。二者的本質區別,在于小米是營銷主導型企業,而華為是科技主導型企業。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并非憑借它產品的領先性。平心而論,小米手機、電視以及空調產品,從技術角度看都很一般;華為不同,它用技術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過去5年,彩電企業從當初對小米心生畏懼到后來漠然置之,很大程度上是它們看到小米電視并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領先性。
小米對市場的影響,以公眾心理層面影響為主,它致力于讓“互聯網能改變一切”成為公眾觀念。在小米看來,只要這個觀念不倒,小米就有希望。不幸的是,互聯網沒有那么可怕,樂視的崩塌說明了一切。華為不一樣,它靠技術與產品的真槍實彈作戰,不玩花式營銷。
為什么小米不被香港及美國投資者看好?原因就在于小米的營銷主導模式不被它們認同。
當然,我更愿意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小米,今天的小米已經不是3年前的小米,它在努力向科技公司轉型,比如,2017年小米研發投入已達32億元,這是一個超過大多數彩電企業及手機企業研發投入的數字,被認為是小米轉型科技主導型企業的信號。
你也許會問:科技型公司一定比營銷型公司可怕嗎?
是的,這里面有一個邏輯:科技型公司具有創造新產品的能力,而營銷型公司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營銷主導型公司擅長玩花式營銷,但消費者購買的是你的產品,不是你的營銷方式。
所以說,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營銷大師創造的,也不是管理大師創造的,而是工程師創造的。
華為手機的成功,讓人們見識了華為堅持研發立企戰略的遠見,人們越來越認為,以華為技術積淀之雄厚,進入任何一個行業結果都將是可怕的。
這正是彩電企業擔心的原因,手機企業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人們擔心,華為一旦進入彩電領域,有可能憑借其強大的產品創新力+巨大的品牌號召力,將彩電行業多年來形成的品牌格局一朝顛覆。
假如華為真的殺入彩電領域,彩電企業怎么辦?
現在的問題是:假如華為進入彩電領域的傳聞成真,彩電企業(包括互聯網電視企業)怎么辦?
實事求是講,我沒有答案。
過去5年,由于互聯網品牌加入攪局,中國彩電行業的發展一度偏離了技術的軌道,營銷模式及商業模式創新被置于技術創新之上。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樂視,一度炮轟華為走技術路線是“博傻”,可謂狂妄之極。
樂視“樓起樓塌”的經歷和華為在全球持續崛起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營銷主導型企業和科技主導型企業的差別。
好在近年來,彩電行業有重回技術路線的態勢。比如前不久創維在廣州召開的2018年度新產品發布會,幾乎全部圍繞技術及產品創新進行訴求,未涉及內容應用及商業模式層面。
華為是否一定進入彩電領域?目前尚未有最終答案,還要等等看。不管怎么樣,對于彩電企業來說建立危機意識是必須的,進一步提升產品力才是最好的防守。當年,任正非高喊“華為的冬天來了”,華為最終迎來的不是冬天而是春天。中國的彩電企業,有當年任正非的危機意識嗎?
總之,建構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及產品個性,不受外界干擾地走自己的路,才是彩電進入華為時代的生存之道。過去多年,彩電企業太在乎外界的喧鬧了。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1瀏覽量
251509 -
互聯網電視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4瀏覽量
25435
原文標題:華為│旗下榮耀或將殺入電視領域,下半年推出電視產品!
文章出處:【微信號:CINNO_CreateMore,微信公眾號:CINNO】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