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PS雖已占據“大半江山”,但在我國,北斗相較GPS具有技術優勢、政策優勢以及區域優勢
GPS雖已占據“大半江山”,但在我國,北斗相較GPS具有技術優勢、政策優勢以及區域優勢。隨著北斗三代及相關基礎設施完善,預計其將在“軍轉民,內轉外”的契機點上結合自身優勢,利用在增強系統的搭建及B2、B3兩個信號頻率獲取上的高壁壘性強勢攻入特殊及新興市場,獲得增量需求,并帶來相應市場份額的提升。
衛星導航能力將是“新國力”的體現
GNSS已吸引眾多“實力玩家”紛紛入局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又稱天基PNT系統,泛指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其是以人造衛星(4顆及以上)為導航臺,利用星基無線電導航系統實現信號傳播,并通過基站高精度的定位儀器完成數據修正,做到了全球范圍內連續、實時且精準的三維導航定位和測速。
GNSS作為目前現代化大國軍事能力及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其應用領域也將從傳統的國防軍工向位置服務、交通運輸、測繪制圖、精準農業、精確授時、工程建設等商業市場拓展。
截止目前,全球已經建成四大主要的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系統、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及中國的北斗系統。
其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繼GPS、GLONASS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能提供運行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已可服務50多個國家、30多億人。
同時,我國正在積極部署北斗三號系統建設,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至2020年前后,我國將完成35顆衛星的發射組網,實現北斗衛星全球覆蓋,可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進一步擴大北斗的影響力。
GNSS市場持續向好,運維服務潛力巨大
GNSS市場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整體CAGR達10.96%。
根據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管理局(GSA)最新發布的第五版《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市場報告》顯示,全球在用GNSS終端數量將從2015年41.47億臺攀升至2025年91.88億臺(CAGR8.28%)。
在終端需求及下游運維服務不斷滲透的基礎上,全球GNSS產值也將由2015年948億歐元提升至2025年2681億歐元,CAGR達10.96%,呈現出穩定增長態勢。
亞太地區占比持續增加,產業增長點向下游運維服務轉移。根據《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市場報告》的數據顯示,亞太地區2015年GNSS終端擁有量為19億臺(人均0.5臺),全球占比達45.8%,預計至2025年終端擁有量將增長至43億臺(人均1臺),CAGR達8.5%,占比46.8%。
而從產業收入方面看,亞太地區2015年衛星導航行業整體收入為327億歐元,根據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管理局預測,亞太地區衛星導航行業整體收入在2025年將達968億歐元,CAGR為11.5%,在全球市場的占比也將由2015年的34.5%上升至2025年的36.1%。
產業增長點向下游運維服務轉移,至2025年可達1950億歐元收入。
根據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管理局(GSA)的報告顯示,2015-2020年,全球衛星設備制造市場的CAGR為6.4%,2020年后將下降至3.8%,呈現放緩趨勢。
而造成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是其產業鏈的成熟導致競爭加劇,在終端需求逐漸穩定下,促使終端價格下降較快,加速大量終端供應商向運維服務商不斷發展,從而推動了下游運維服務市場的成長。
根據《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市場報告》的數據顯示,下游運維服務的增速在2015-2020年期間將保持每年20%的高增長,2020年后也將保持9.6%的增速。
而運維服務所帶來的收入也將從2015年的500億歐元增長至2025年的1950億歐元,運維服務市場未來潛力巨大。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兩點趨勢:1.亞太市場將持續鞏固其全球最大衛星導航市場的地位,隨著GNSS整體規模不斷增大,其市場有望率先受益;2.GNSS產業增長點向下游增值運維服務轉移,未來潛力巨大。
國器自立,兩端驅動,創造北斗機遇
對于我國而言,北斗產業可泛指中國衛星導航產業,是實現“國器自立,自主可控”的核心領域。
中興通訊被美制裁之后,我國對于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的重視程度又上升至新的高度。
北斗作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從誕生到順利應用,證明了我國在衛星導航領域已經實現“彎道超車”,也表明了我國對于信息安全及科技自主的強烈決心。
自2003年起至今,北斗系統已實現“三步走”,累積共發射32顆衛星,覆蓋范圍已延伸至亞太地區。隨著新增的18顆衛星逐步實現升空及應用,北斗基本系統將全面建成,并將覆蓋“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及地區提供服務。
同時,預計至2020年將完成35顆衛星發射,實現北斗全球覆蓋,進一步打開全球市場。
北斗系統的順利發展一方面來自于“國家意志”的培養,另一方面則來源于下游新興市場的成長。
在“國家意志”層面,政策的推動和各級政府的示范項目一直是北斗產業和應用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自2016年以來,推動北斗產業化應用的政策密集出臺,整體沿著“總體部署—軍用推廣及重點行業領域應用—大眾消費市場落地商用”的模式不斷驅動北斗走向“標配化”應用。
未來三年,在大眾消費市場,將會有更多支持北斗規?;?、標配化應用的配套細則出臺,助力市場快速發展。
在下游需求端中,隨著北斗的不斷成熟,其將與智能信息化技術實現結合,并以“北斗+”的方式,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逐漸形成了以北斗系統為核心的新興市場。
而在其市場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對于定位精度的要求也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通常來說,高精定位是指定位精度優于1米的定位手段,主要通過衛星導航系統與星基/地基增強系統及信號頻率間的配合來實現。
但在增強系統的搭建及B2、B3兩個信號頻率的獲取上,企業的準入資質存在明顯的高壁壘性,導致國外廠商無法進入高精準定位領域,這也給我國北斗系統的發展留下了足夠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機遇。
透視北斗爆發路徑
解析GPS發展歷程—“軍轉民,內轉外”
GPS系統起始于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經過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全球覆蓋率達98%、包含24顆GPS衛星的GPS系統于1994年布設完成。
縱觀GPS發展路徑:(1)軍用轉民用;(2)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滲透,是業內企業成長的必經之路。以美國著名GPS設備廠商天寶(Trimble)為例,其發展路徑和業績成長符合這樣的路徑。
全面推廣民用應用之前,天寶收入增長較慢,軍用應用毛利雖高,但整體空間有限,軍用轉民用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需求。
這一階段的技術儲備和研發投入為后續產業鏈拓展、業績爆發積蓄動能;進入全面推廣民用階段后,產業集中度逐漸提高,并購成為龍頭企業主要發展機制。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并購,天寶已經成為一家布局GPS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產品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用于測繪、導航、工程建筑、機械控制、資產跟蹤、農業生產、無線通訊平臺、通信基礎設施等領域。
2017年,天寶公司營業收入26.5億美元,幾乎是2006年(9.4億美元)的三倍,2000年后民用應用的全面開啟成為了業內企業業績爆發的關鍵因素。
美國GPS民用消費終端領軍企業佳明公司也展現了類似的特征,2000-2008年是該公司收入爆發式增長的階段,營收由3.5億美元增長到34.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3.5%。
佳明公司的消費電子產品不斷擴張,目前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廣泛用于車用導航、運動休閑、測繪采集、航空航天等領域。
隨著 GPS 在民用領域的深入滲透,以天寶和佳明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在民用領域布局越來越深;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給予產業鏈布局完善的龍頭企業(特別是在民 用領域)更高的業務壁壘、更強的盈利能力,因而毛利率也呈現穩步上行的態勢。
天寶公司的毛利率水平由2006年的49.0%小幅上升至2017年的52.5%;佳明公司的毛利率則從最低點2008年的44.5%一路上升到2017年的57.8%。
GPS基于美國市場的基礎下,向發展中國家滲透:天寶在美國地區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從2006年的54.4%下降6個百分點至2017年的48.4%,地區收入復合增速最高的是除美國、亞太和歐洲以外的其他地區,達到12.56%;
這個趨勢在更偏向民用終端的佳明公司體現地更為明顯,佳明來自美洲地區的收入占比從2006年的61.6%下降到2017年的47.8%,亞太及日本地區的收入年復合增速最高,達到了15.8%。GPS的民用推廣向歐洲、亞太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傾斜。
北斗產業鏈已實現完整的內循環
自2000年建成北斗試驗系統到如今第32顆北斗衛星發射成功,北斗產業鏈在國內已經形成完整的內循環:
上游:衛星制造與發射組網是衛星導航產業的基礎
北斗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衛星制造、衛星發射以及旨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地基增強和星基增強系統。
中游:基礎部件是北斗系統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北斗產業的中游主要包括基礎部件及北斗終端。
而其中基礎部件作為“北斗自主可控”最關鍵的部分,主要由基帶芯片、射頻芯片、板卡、天線等構成。
芯片:北斗信號包含B1、B2、B3三個頻率,B1、B2為民用頻率,B3是軍用頻率。
B1信號的北斗芯片主要應用于以米級為主的民用導航行業,分米級以上需要同時結算B2及B3兩個頻率的信號。
B2和B3頻率的信息在企業準入資質上存在高壁壘,國外廠商無法進入高精準定位的芯片領域。
國內芯片廠商在國防、高精度測量等專業應用和特殊行業應用領域機會巨大,終端售價較高,對芯片價格不敏感,在市場正式啟動后,廠商將迎來量升價穩的良好獲利局面。
板卡:高端測量型板卡被國外廠商占據,國內廠商已經能夠提供導航型板卡,但價格較高。
國內板卡典型企業有合眾思壯(002383.SZ)、海格通信(002465.SZ);北斗天線廠商主要有北斗星通(002151.SZ)旗下華信天線、海格通信(002465.SZ)、振芯科技(300101.SZ)、中海達(300177.SZ)等。
北斗終端:北斗終端產品毛利率高,行業應用空間大,是未來北斗應用的重點。目前,合眾思壯(002383.SZ)的北斗移動互聯終端已經應用于車載導航、公安、電力、金融、國土、城市管理等幾十個行業領域;南方測繪、中海達(300177.SZ)的終端產品被廣泛用于測繪領域;海格通信(300101.SZ)的北斗終端被用于船用車用導航、應急指揮、衛星通信等。
下游終端、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提供眾多行業應用
系統解決方案及運維服務:北斗導航產業鏈整合是大勢所趨,不少企業都涵蓋了產業鏈多個環節。因此部分公司能夠實現系統集成,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合眾思壯(002383.SZ)通過內生和外延并購實現從芯片-板卡-算法-各類定位終端-各行業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
此外,許多終端廠商也逐漸不滿足于售賣終端,未來運維服務的價值量將逐漸提升,北斗運維服務市場有望在產業鏈中占據更大的比重。
北斗正在“軍轉民,內轉外”的爆發拐點
參照美國GPS的發展路徑,我們認為目前北斗系統正處于“軍轉民,內轉外”的爆發拐點。
GPS系統1994年組網完成后,2000年開始全面推廣民用應用,行業發展進入爆發期;北斗2000年開始組網,2014年由國防科宣布進入民用行業。
由于北斗三號組網仍在進行,因此對比GPS發展路徑,預計2020年全球組網完成之時,北斗民用應用及相關企業業績將迎來高速增長期。
軍轉民:北斗系統已從軍用延伸,飛往尋常百姓家
北斗軍用市場對國家軍費開支依賴程度較高:
以與國家軍費開支政策緊密相關以國內軍用北斗元器件龍頭廠商振芯科技為例,振芯科技軍用市場收入與軍費開支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在過去的2016及2017年,振芯科技軍用北斗相關收入呈現下滑態勢,這主要是因為軍改導致軍費占GDP比重下滑,部分訂單延后。隨著軍改落地,部分延后的訂單將會回補,可以預見未來短期內軍用北斗相關企業的收入將會得到一定的增厚。
但是更大的市場在于民用市場:北斗導航系統在定位精度不斷提升以及芯片價格逐漸穩定的背景下,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和低碳經濟等新技術和新經濟模式的出現,在軍民融合和大數據等相關政策刺激下,有望迎來一次跨越式的爆發。
內轉外:覆蓋“一帶一路”,實現北斗內轉外的進程
“一帶一路”的建設能在基于我國北斗獨特性的基礎上帶來兩大方面的提升。自2012年底我國北斗系統正式投入區域服務后,中國的衛星導航產業就以北斗系統為軸心并在政策支持及需求增長的基礎下穩步發展。
北斗系統目前在國防軍工市場已經穩定應用,行業應用及民用市場的快速發展正在臨近。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預測,至2020年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2443億元,其中行業應用市場則有望達223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7.8%和27.3%。
北斗系統利用其獨特性優勢,能在低緯度地區提供比GPS更為精準的定位服務,而低緯度地區所覆蓋的東南亞、南亞正好是“一帶一路”主要的沿線區域。
并且其區域中大部分國家應用基礎相對薄弱,并未形成自主衛星導航產業鏈,因此北斗系統在擁有技術及先發優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一帶一路”的建設。
一方面,“一帶一路”的開展能最大程度提升北斗的知名度及影響力。
而另一方面,隨著亞太地區在全球衛星導航市場中的占比不斷增加,其未來潛力巨大,而通過“一帶一路”策略對東南亞、南亞等亞太區域進行擴展,也將為我國北斗產業奠定更為堅實的市場基礎。
自2012年以來,北斗系統正式向亞太地區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并先后與文萊、巴基斯坦、老撾、泰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地區就北斗落地展開深度合作。
截止目前,“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已走向北斗應用推廣階段,國家的北斗地基增強等基礎設施已實現逐步完善及商業應用,并在國土測繪、精準農業、智慧交通為主的三大領域中率先邁開步伐。
同時,我國政府尋求深入合作,2017年與阿拉伯簽訂《第一屆中阿北斗合作論壇聲明》,促進兩國在衛星導航應用領域拓展與解決方案優化上的合作。
尋找北斗投資機會
從應用市場的角度而言,未來機會將聚焦于民用領域。
目前,北斗系統的主要應用市場分為特殊市場、行業市場及民用市場。若按時間軸來劃分,我們認為北斗的落地順序將按照梯型的順位依次放量。
軍警先行,再向行業市場延伸
北斗系統在國防軍工及警用市場已穩定應用,其增量空間至2020年將達202億。
全球衛星定位技術起源于美國,最早是美軍的一個項目,主要用于軍事戰爭中導航定位、精確制導、作戰定位調配等任務,直至1995年被分為軍用及民用兩種模式,其中只有民用方式向全球開發。
在2018年以美法英為主的“三國聯軍”在其精準的軍用化GPS定位系統下利用“戰斧”巡航導彈進攻敘利亞,做到了“千里之外,取敵首級”的效果,由此證明導航定位技術在軍事方面必不可少,而使用外國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必將受制于人。
如美國的GPS在美軍方的嚴密控制下,必要時可根據需要采取干擾、降低精度甚至是關閉GPS信號的辦法限制使用,因此只有自主創新,才能提高我國國防能力。
在警用領域:
目前,我國公安武警部門的定位跟蹤、導航指揮調度所采用的定位技術基本上仍是以美國的GPS定位導航系統為主導,由于定位數據受美國GPS相關技術部門的監控,對于我國公安武警部門而言,存在明顯的國家信息安全以及機密信息泄露的隱患。
因此,北斗系統在警用領域的替代具有顯著的必要性。而隨著北斗系統的逐漸完善,其覆蓋區域已從我國延伸至亞太地區,并有望進一步擴展至全球范圍。
鑒于此,公安武警部門在北斗系統的基礎上與國內廠家適時的推出了適用于公安警用的北斗定位終端產品,由于其產品在定位精度以及信號強度及衛星短信息收發上具有明顯的性能優勢,能極大程度提升了出警、處警的時機和效率,同時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截止目前,北斗警用終端已實現了大規模落地應用。
而在北斗警務車載終端方面:基于以上測算,2017年與2020年我國公安民警總數分別為181/185萬人,若平均5人配備一輛警車,則警車保有量將分別達到36/37萬輛。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白皮書(2018)》資料預計,至2020年北斗警務車載終端的配備率達100%,并要求新增警車一律具備北斗衛星定位功能。
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在2018-2020年期間將仍有19萬輛警車需進行北斗系統的替換及新增,若按照北斗警務車載終端的市場平均價10000元來計算,到2020年其市場規模將升至37億,增量空間約為19億。
所以從短期來看,目前北斗的應用仍然以政策推動為主導,而軍用及警用則是“國家意志”體現及國產替代化最關鍵的部分,所以其市場也將是北斗最快、最穩定的落地領域。
但相比較市場空間,行業及民用市場是更具潛力的藍海,所以北斗系統仍將向行業及民用市場不斷延伸。
行業市場穩步前行,高精準應用有待放量
高精度應用是行業市場得以發展的支撐點。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白皮書(2018)》的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北斗領域中行業市場整體收入達到123億+,其中高精度應用作為主要商用市場,占據了絕大份額。
在高精度應用方面:
隨著北斗系統的逐漸完善,北斗兼容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性價比”優勢愈發明顯,除傳統測量測繪外,我國在精準農業、安全監測、駕考、形變監測等領域的高精度細分市場也逐漸顯現出巨大潛力。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白皮書(2018)》的資料顯示,我國高精度應用市場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已經從2010年的11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63億元,CAGR高達28.3%。
雖然其保持著高增長態勢,但目前僅占國內整體GNSS應用市場的2.5%份額,通過對標國外高精度應用市場占整體GNSS應用市場的比重(國外占比約達15%),我們能夠發現目前國內高精度應用市場占比遠低于國外水平。
所以說,我國高精度應用市場仍處于起步期,有待進一步發展成熟并向大眾化、廣泛化應用方向突破。
精準農業,下一個百億級市場
精準農業作為高精準應用市場中最主要的細分領域,在政策紅利下,已實現逐步落地。
縱觀國際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當前衛星導航在精準農業中的應用比重已經超過了測量測繪及航空應用,成為了GNSS創新應用和規模應用中最重要領域。精準農業的開展是在基于常規精度定位的農機位置監控下,通過對北斗信號的接收,實現了農機的自動定位及導航功能。
參考美國精準農業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其成長路徑是以大型私人制農場為起始點,并向大中型農場不斷延伸。
通過對標,我國精準農業的發展與美國相似,其推進過程則是在依靠土地流轉制的基礎下,將大量流動性土地向高機械化程度及規?;氐拇笮娃r耕墾區及國有農場推進。
同時,鑒于政府補貼的不斷下沉及北斗農機自動導航系統的高性能程度,北斗系統在精準農業中的滲透率將得到爆發,并將呈現加倍增長。
土地流轉制度的建立,為精準農業提供了先決條件。
根據美國精準農業的經驗證明,精準農業的實施必須建立在兩個基礎條件之上:1.具有規模化的農耕土地,2.農機機械化水平較高。
所以,精準農業的開展只適用于規?;a的大型農場。對標美國,我國仍長期處于集約化程度較低的“小農階段”,而土地流轉制度的建立及推廣,極大程度促進了農耕土地不斷向機械化程度較高且種植規模較大的農耕墾區及國有農場發展。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統計,隨著我國土地流轉進程的持續推進,土地流轉規模已經從2007年的6400萬畝增加到2016年的4.71億畝,增長幅度明顯。
目前我國北斗農機自動導航系統的市場雖尚處于啟蒙階段,但未來前景可期。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農機保有量達850萬臺,年增加50多萬臺。
但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白皮書(2018)》所示,2017年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出貨量只有大約5000套,并多數銷往新疆、黑龍江等地,尚未實現規?;?,滲透率低于1%,遠遠落后于美國40%的滲透水平,具有明顯的增量空間。
北斗農機自動導航系統的普及將率先應用于大中型農機中。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017年我國大中型農機占農機保有量總數的71%,則為607萬臺,若按照2010-2017年的CAGR約6.44%進行估算,則2020年我國大中型農機保有量將達到899萬臺。
通過對標美國精準農業的發展路徑,我們認為我國精準農業的開展將緊跟美國的腳步。
所以在此基礎上預測,若北斗滲透率在2020年分別達到3%/5%/8%,則其市場將擁有26.97/44.95/71.92萬臺農機需進行自動駕駛系統的更新換代,若按5萬元/套進行估算,則其市場空間將達134.9/224.8/359.6億元。
從中長期來看,在北斗行業市場中其細分領域目前雖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成長動力仍來源于國家政策及重點示范項目的推動,但隨著精準農業、安全監測、駕考等細分領域的穩定增長,更多的行業市場機會將也不斷涌現,其市場未來潛力巨大。
民用市場深入拓展,“北斗+”融合趨勢愈發明顯
“北斗+”助力民用市場,僅兩大細分領域就創造千億價值。在目前民用市場中,雖仍是以智能手機與車載終端市場為主導,但隨著北斗系統的不斷成熟,以共享單車為例的新型市場,在基于北斗輔助定位的功能下快速增長,從而使位置服務需求增速更加明顯。
同時,在北斗芯片技術突破及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北斗系統將在新零售、穿戴式設備、特殊人群關護、無人駕駛汽車、智慧城市等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北斗在民用市場的發展將愈發強勁。
車載終端市場:車聯網的發展促進車載導航需求上漲。
車聯網的成長建立在衛星導航定位的基礎上,北斗導航定位終端為車主提供LBS、道路救援、導航、定位等服務。隨著用戶需求的迅猛增長以及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應用,車聯網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期,也必然給汽車導航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白皮書(2018)》的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北斗車聯網用戶規模突破2200萬,較2016年增長37.5%,滲透率為7.1%(按機動車保有量3.1億計算),車聯網硬件市場規模達到264億。
技術、政策共驅車聯網“昂首前行”,成本下降促使北斗攜手共進。
2017年,國內首款高精度車用北斗芯片在北京發布,達到了米級定位精度及3秒鐘快速定位功能,這意味著我國汽車行業將開啟米級導航時代。
而在政策驅動上,截至2017年8月,我國共有683款車聯網終端獲得了工信部的入網證,車聯網標準LTE-V2X也已基本成熟,隨著政策上的扶持,其相關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將得到快速發展。
所以,車聯網在技術及政策的雙輪驅動下將呈現迅猛增長。而落實到北斗車載市場中,在成本端:隨著高精度車用北斗芯片的落地及商用,必將改變國產車載定位芯片在成本上居高不下的問題,減少與GPS芯片的價格差距。
而在北斗技術端上,北斗具有雙向通訊及短報文功能,能在脫離陸基無線及有線通信網絡的情況下正常工作,即使在陸基無線通信網絡不能覆蓋的偏遠地區同樣可以使用,尤其是交通應急指揮和安全事故的情況下,能夠及時得到指示信號從而實現應急管控,有效保障了網聯車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
我們認為,LTE-V車聯網標準及車聯網技術架構將日益開放,我國車聯網用戶及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而車用北斗芯片作為國產替代化的重要部分,隨著車聯網的快速發展也必將有效拉動其市場的進一步開拓。
車聯網滲透的提升帶動北斗車載市場的快速增長,有望至2020達到千億級別。
根據公安部數據統計,201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17億輛,若按照過去1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的CAGR約17.3%來進行測算,至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3.5億輛。
同時,根據《車聯網發展創新行動計劃(2015-2020年)》預測,到2020年我國車聯網滲透率將上升至24.4%,則網聯汽車保有量也將增加至8540萬輛。
據《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資料顯示,2020年北斗系統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將達到60%,其中以北斗車載市場等為主導的民用領域則有望增至80%以上。
北斗系統將成為我國網聯車的標準配置,而車載前裝導航也有望逐漸取代后裝成為標配。
基于此,我們估算,假設2020年北斗滲透率能夠分別達到60%/80%/100%的水平,則其市場將擁有5124/6832/8540萬臺網聯汽車需進行北斗系統的配備,若GPS前裝導航設備單價分別以500元/套,1000元/套及1200元/套進行測算,則市場空間將分別達到256/342/427,512/683/854,615/820/1025億元。
位置服務市場:互聯網位置的最佳入口
LBS服務的快速發展主要依靠于具備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及以基于個人位置服務的新型應用市場的普及。
在LBS服務的基礎下首先可以準確定位用戶位置,并在基于其當前位置下利用大數據及AI技術進行信息匹配及推薦,增加用戶個性化增值服務,促進消費半徑上的精準營銷。
具備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是實現LBS服務的最佳工具。智能手機在搭載定位芯片的基礎上可以整合導航軟件,并將其嵌入于智能手機之中,實現精準定位、高效信息匹配及推薦服務。
同時,隨著LBS服務的不斷深入,其拓展應用已覆蓋社交、旅游、酒店等多個場景,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習慣并充分使用“LBS服務+手機應用”所帶來的便利,所以未來LBS服務將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標配,而具有高精準定位性能的北斗芯片也將會是智能手機廠商的最佳選擇。
從長期趨勢來看,北斗系統經過五年的商用培育期,價格與技術已逐步實現改善,并隨著其商用不斷成熟,將與其他技術逐漸實現融合,從而有望催生大眾消費領域中新的商業模式,并帶來新增需求。
同時,我們預計“十三五”期間將會有更多配套的政策出臺,從而推動北斗“標配化”應用實現落地,北斗系統在民用市場未來前景廣闊,應用只受限于想象力。
技術融合帶來流量變現,增值服務有望成為最佳盈利點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帶動了手機相關應用的落地。
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我國傳統行業的發展模式發生改變,與互聯網的融合成為新的市場發展趨勢。
而北斗作為能夠精準獲取空間與時間的技術手段,未來將逐漸與其他技術實現集成與融合,在物聯網、智能城市中發揮巨大的應用價值,構建以大數據為中心的新時空信息網絡平臺。
北斗作為最佳的“時空位置傳感器”,天然地與人工智能及云計算等技術有著協同性,因為其所帶來的一個自然屬性就是實現了時空信息的獲取,在大數據洪流時代,數據的精準分析則主要依靠于多維數據的整合,而北斗所帶來的位置信息則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部分。
目前,北斗產業新生態初露端倪,時空大數據在共享單車、無人駕駛、智慧城市及新零售等領域中已開啟應用。
產業鏈不斷成熟,新型盈利模式逐漸顯現。隨著北斗信息平臺正在日漸完善,基于大數據的服務模式有望成就新商業模式。當前,在位置服務領域,企業主要有三種盈利模式:
研發銷售模式:銷售地圖數據資源,或者與終端制造商合作,共同研發基于位置服務的智能終端,接收產品銷售利潤分成。例如,百度與第三方汽車廠商合作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高德向多家主流汽車廠商銷售自主研發的導航應用軟件。
業務運維服務模式:為其他企業服務,提供利用位置信息技術的解決方案,促進業務更加精確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整體運營效率。例如,騰訊在2016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公布的五大行業(O2O、物流、智能出行、警務安全、運動健康)解決方案。
開放平臺模式:LBS企業向第三方網站開放平臺,為合作伙伴提供流量、數據等,或者借助API接口,與移動應用對接,實現應用內定位功能。這種模式下企業主要的收入來源為運營分成以及流量變現。參與平臺中的代表是百度地圖和生活服務O2O應用。
未來產業增長點將向運維服務不斷轉移。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顯示,2017年中游終端設備產值占比達到51.92%,同比2016年下滑了4.08%,呈現放緩趨勢。
主要原因是衛星設備制造產業鏈競爭加劇,終端價格下降。同時,由于終端設備附加值較低且其市場競爭壓力明顯,而對標運維服務,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適用范圍廣且對接方式簡易,所以極大程度促使了終端提供商向運維服務商不斷發展。
隨著各類新型領域的不斷顯現及落實,運維增值服務有望成為最有增長潛力的產業鏈環節。
-
定位系統
+關注
關注
10文章
583瀏覽量
36471 -
衛星導航
+關注
關注
3文章
225瀏覽量
26979 -
無線電
+關注
關注
59文章
2139瀏覽量
116439
原文標題:北斗導航:透視產業鏈爆發路徑,國器自立創造機遇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