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作者為電子發燒友執行副主編章鷹)8月20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2018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論壇上,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發表了主題演講,就智慧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四大階段、兩大平衡和五個建設關鍵點做了深度解析。
智慧城市內涵和兩個平衡
對于智慧城市,如何解讀?黃奇帆認為有兩大關鍵詞:一是智慧,二是城市。城市是智慧的基礎,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首先要遵循新型城鎮化規律,完善產業布局、功能配套和治理體系,建設宜居、富有活力和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態。
黃奇帆提出,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是數字城市與物聯網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運行系統的互聯高效和智能,賦予城市智慧,包括感知智慧,反應智慧和管理的能力。
黃奇帆分析說,要建設智慧城市,要做好兩個平衡:第一、就業總量平衡,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其中有50-60萬人要就業,必須要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同時能超前布局。城市才有生命力;第二、結構平衡,城市的一二三產業之間要保持平衡,上下游產業鏈和服務鏈要保持平衡。并重點發展戰略新興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只有這樣,智慧城市才能有廣闊的空間。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念對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
智慧城市建設當中五大關鍵點
在談到智慧城市的建設時,他說,智慧城市是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致力于發展城市的智慧化。從戰術層面,建設智慧城市有五大關鍵點:
第一、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是萬物互聯,隨著手機和其他智能終端的普及,全球70多億人打破地域限制,人與人跨時空的聯絡打破人類生活的形態。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由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擴大到物與物之間的溝通,萬物互聯網時代到來。
第二、智慧城市可分為四個階段,循序漸進。首先讓物能說話,其次讓物與物之間能夠對話,物與人能夠交流最后讓城市學會思考。1.0版本是數字化,讓物能說話;2.0版是網絡化,通過網絡數字化,城市要建立網絡連接,實現數據交互,物與物的通話;3.0版是智能化,在網絡傳輸基礎上實現局部智能反應與調控,如智能設備,智能交通,智能工廠等等。4.0版是智慧化。
第三、智慧城市建設要自下而上,由點到面的推進。智慧城市沒有現成的藍圖,只能自下而上,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根據現實需求區分輕重緩急。如智慧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教育、智慧社區。要根據條件逐個推進,做實工,避免大工程一哄而上。
第四、智慧城市建設堅持市場導向,吸引民間資本參加。比如物流領域,2017年中國總計有12萬億市場總量,占據GDP的1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個百分點。如果將智慧物流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就可以節省4萬億。這部分就可以成為包括工商企業、物流企業、金融企業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平臺等各類企業的收入。2.5萬億可以讓智慧物流的供應方和需求方參與。如智慧停車,全國缺少2億個停車位,但是有8千萬的停車位空置率超過50%。將空置率下調10%,就有幾百億的市場空間。
第五、智慧城市是新生事物,發展需要良好外部環境。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標準要統籌協調,加快構建信息技術標準、城市建設標準、信息應用標準在內的智慧城市的整套標準體系。二是安全,加強網絡安全的立法和監管。積極發展核心安全技術體系,解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
黃奇帆強調指出,要堅持市場導向、法治化、標準化,循序漸進、適度超前,最終建成4.0版智慧化城市。黃奇帆認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有助緩解“城市病”,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力。智慧城市通過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的互聯互通互動,有效解決民生領域長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服務不公平等問題,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能只關注那些“高大上”的東西,還必須“接地氣”,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民工落戶城市、扎根城市,為城市提供人力資源供給,讓農民工共享城市機遇。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78瀏覽量
374739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7瀏覽量
137538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69瀏覽量
974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